分享

教育孩子,注意这几点,别让孩子变自卑

 军奇10vk0h4qkt 2016-11-16

孩子为何会自卑?

导致孩子自卑心理的成因有许多,我们可从成长环境接触到的对象进行探讨。对孩子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主要照顾者。从出生起,他们的感觉与知觉便已能察觉到自身与照顾者互动的状态,当照顾者对他的响应是友善温暖,他们也会感受到喜悦与安心。0~5岁的孩子会透过照顾者对自己的响应,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因此,若在这个时期常接收到负面、指责或比较性的话语,未能获得肯定及成就感,极可能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成因1:总拿别人跟孩子比较

教养过程中,若照护者经常使用「比较法」作为激励孩子进步的手段,很可能不小心会使孩子产生「为什么我总是不如人」的心态。比方:「隔壁的弟弟都会自己吃饭,为什么你不会?」、「姊姊都会拼拼图,为什么你不会?」心理师表示,若孩子长期处于被比较的环境中,时常会质疑自己没有能力,甚至会有种不被疼爱、不被重视的感觉,这也是自卑心理形成的最常见因素。

若家中有一个以上的孩子,通常排行中间的孩子较容易出现自卑情节,心理师进一步说明:「因为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亲的注意与关爱,因此,原本就会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比哥哥姐姐们的表现还要来得更好,如此才能引起父母的关注。且初为人父母,对老大特别关注,排行中间的孩子可能不及于老大,此时若父母亲又继续将『你怎么不跟姐姐/哥哥学学?』这种比较性的话语挂嘴边,十分容易造成他们无法肯定自我,进而产生『反正我怎么做,就是比哥哥/纠结还要差』的悲观想法。」

独生子女的部分,最大问题不在于被父母亲拿来与他人做比较,而是因过度呵护所造成的优越与自满,而这样的状态将在孩子开始与外界接触时,受到刺激而扭曲崩毁。独生子女自小在家中被捧在手掌心、备受宠爱,许多父母亲常替他们打理生活中一切大小事物,给予丰厚的物质生活,满足所有需求,即便做错事情,父母亲也多半选择包容与迁就,导致他们有着强烈的优越感,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与冒险,无论自己做什么,爸妈都会帮我、爱我」。

心理师指出,待他们进入学校上课后,常会受到强烈打击,平时习惯享受别人服侍当老大的生活,没想到在学校却遭受他人批评。比方说:「原本应该具备的生活自理能力,因爸妈过于宠溺而未能尝试学习」,此时孩子多半无法接受,并想着:「这些事情我在家时都有人帮我处理,为什么现在我得自己来?我哪里错了?爸比妈咪总是说我很棒啊!大家怎么这样说我?」。在这样状态下,孩子为了逃避面对自己不如人这件事,通常会以否定或攻击他人的方式,展现自己的能力,进阶衍生出如爱顶嘴、捉弄人、破坏规则等失序行为,但这一切背后代表的是他们极度自卑。

成因2:时常否定并要求过高

部分家长对于教养有一套完美SOP,时时紧迫盯人,检视孩子是否按部就班走在他所设定的道路上,当孩子没能按照父母的要求,或者未能达到标准,便会受到责难。心理师认为,孩子自信心培养的历程中,如果父母亲总使用负面或认为孩子不够好的语言来指责孩子的不足或错误,其自信将被严重打击,并开始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不信任感。

事实上,孩子的自卑多半源自于挫折,这些情绪的产生通常来自父母的响应与教养方式,心理师建议,父母亲有时可以静下来思考,自己采取的标准到底是以什么作为基准?是自身年幼时的经验,抑或是太在乎面子?您认为的标准是否对孩子来说太过严苛?虽然每个孩子面对照顾者的响应,有着不同程度的抗压性,但对某些较敏感孩子而言,父母亲很可能不小心便成了在孩子心中留下伤痕的凶手。

成因3:代替孩子处理事情

看见孩子动作慢吞吞,有些个性较急躁的父母亲便代替孩子完成事务,剥夺他们对新事物尝试与练习的机会。心理师表示,长期下来,孩子会开始觉得自己不被认同,因为「只要用自己的方式总会被否定」,进而逐渐失去信心、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不愿再尝试。孩子的信心是需要透过时间与机会慢慢累积养成。建议爸比妈咪应尊重孩子专属的个性与发展步调,不要抢走他们练习独立自主的机会,有些孩子的动作虽慢,但可以透过摸索的过程,建立自己对于处理各种事物的信心,这是孩子学习自主的必经历程,父母亲应从旁协助并给予鼓励,而非时常质疑,甚至指责他们。

更多心理健康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哦:nfyy0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