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练习题集锦十一

 许愿真 2016-11-16

高考作文练习题集锦十一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889年,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建成,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等300多位文化名流联名抵制,他们还组织了一场示威游行,理由是“巴黎不适应这么一个丑陋的铁家伙”。不过,抵制不久后就消失了,参与游行的莫泊桑后来经常到铁塔的二楼就餐。

2008年,北京为了奥运会修建了鸟巢、水立方和鸭蛋一样的国家大剧院,很多人痛心疾首,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理由是“北京有故宫和四合院就足够了,不适应这些太西方、太现代的东西”。不过到了今天,一部关于北京的宣传片中若没有这些建筑的影子,你会怀疑地问:“这是最近拍的片子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与时俱进,克服思想惰性;

打破陈规,改变思维定式;

勇于接受新事物;创新一开始会让人稍稍不适,但是最终会被接受;

世界被一点一点地改变,这个过程非常微妙和美好。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去年冬天,我在做一个关于旅游的项目,需要找个实习生。有一个女孩,除了没有办公室工作经验之外,其他方面都很不错。于是,我把这个女孩招进来了。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有些沮丧地发现,实习生的办公室经验为零是多么重大的问题。又过了一段时间,她依然不行一一很努力,有进步,但没我想象的那么大。

已经半年过去了,我没有时间再等了。有一天晚上,我跟那个女实习生谈到了离开的问题,她很难过。我知道这滋味,几个月来,我能看到她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可就在同一天晚上,我看到一个辞职去创业的前同事发了一个招聘启事,这简直就是为我的实习生量身定做的职位。每一条都是那么适合她。我赶紧把这个信息转给她,并鼓励她去面试。

又半年过去了,我经常能收到她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照片,听到她的各种开心的好消息。她终于重新回到当初面试时她自己的样子了,而不是勉强待在我这里努力适应工作。

一一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10月14日11版)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感悟?

 

参考立意:立意应该侧重对人物行为的肯定,而且主要从“女孩的角度”立意。

①适合比努力更重要

②适合才是最好的

③要懂得感恩

④慧眼识(荐)英才

(以角度①②为准,其它角度可酌情给分)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能把目标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的,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的,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对于以上的情况,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析:

   上述材料显示,有长远目标的人,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有短期目标并达成的人,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的专业人士;长期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而长期没有目标的人,大多生活在最底层。抓住了这几类人有无人生目标与其最终结果的关系,就可以把握住这则材料的关键是在强调“目标”对人生的重要性。

   拓展理解: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周围可能有很多的目标吸引我们,让我们这也想做,那也想做,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最后一事无成。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如果有了明确的、坚定的目标,我们就会排除干扰。当你一心执着于自己目标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会成为垫脚石,所有的困难都会主动让步。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有些人不去设定目标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目标的重要性;定了目标不知道怎样达成;不知道怎样订目标。其实目标有着很大的威力:给人指引明确的方向;目标使人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目标能使自己更好的把握明天,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

   参考立意:

   目标的威力,目标能激发出无限潜能;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会让你实现人生价值;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一定能成就大事等。

   也可以谈没有目标的害处,谈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谈有目标与没目标的不同等等,其他只要能符合材料内涵都是可以的。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屠呦呦,女,药学家,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她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带领科研组经过七年努力,创制出高效的新一代抗疟药。2015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一奖掀起千层浪,大众有两个关注焦点:

一是屠呦呦的身份是三无(无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科学家,为何偏偏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

二是发现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是归功于屠呦呦个人还是她所带领的团队?

这些关注显示出国民的思考进入了比仅仅关注荣誉更深入的层次。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或想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提示:

审题范围不能脱离材料中的两个关注焦点。

第一个关注焦点可以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身份与成就的关系等角度立意,

第二个关注焦点可以从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等角度立意。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 一天,一只公鸡满地觅食,啄来啄去,找到了一颗珍珠,它把这颗珍珠交给了所碰到的宝石工人。它说:“这的确很精巧,但我需要的不是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

材料二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得到了一份珍贵的手稿,他把手稿送给了邻居的书店老板。这个人说道:“我相信这手稿一定写得非常不错,但我更倾心那一枚枚小小的银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材料由两段同质性文字组成。公鸡需要的不是精巧的珍

珠,而是一些小米粒;那个没有文化的人尽管知道手稿的珍贵,但他

更倾心那些银币:他们的真实所需决定了对于外物的价值判断。

米粒是生命之维系,银币是生活之必需,实用主义的考量,是公鸡与那

个没有文化的人估衡事物价值的标准。由此可以引发以下一些问题

的思考:

价值取决于什么?需要与舍弃,标准在哪里?实用与审美,

物质与精神,其价值怎么裁定?作为有理性的高等智能动物的人,维

系我们生存与生活的真正需要是什么?该如何面对我们生命中的

“有”与“无”?该怎样评判(或取舍)“精巧”与“实用”,“精神”与“物质

(金钱)”?我们能够像公鸡和那个没有文化的人那样丝毫不为“珍

珠”“珍贵的手稿”而动心,而能坦然淡定地将它们交给真正需要它们

的人吗?面临“需”“取”“舍”“予”的紧要关头,我们又需要怎样的智

慧和勇气呢?我们能够尊重并遵从白己内心真实的意愿而生活,而

不是被那些并非需要的“珍珠”所绑架所奴役吗?我们是否能学会够

涵养、丰富白己的文化底蕴,而不轻易就被几枚银币所桎梏,而将珍

贵的精神(文化)的瑰宝拱手让人乃至弃若敝履吗?

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探讨,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阐发白己的感悟。

参考立意:

(1)物取所需,理性估衡;

(2)价值取决于需要;

(3)学会“取”“予”,不为物役;

(4)尊重白己的真实意愿而生活;

(5)“宝刀赠英雄,红粉送佳人”,物归所主(才尽其用),才不致埋汰其珍贵的价值;等.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据说是国内首部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等五位名人的“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备受关注。片中陈冲有句名言:“你是雄?你爱的人是谁,你就是谁;你是什么?你影响了别人什么,你就是什么。”

其实,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里球的永久居民。不过,你既然来了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中心角度(一类审题)

生命(人生)的意义(价值)取决于爱(行为)和影响(作用、能量等) 

二、重要角度(二类审题)

 1.即使是“过客”,也不能只是“做客”

 2.生命不能永久,精神(影响)可以不朽

 3.“寻根问祖”让轨迹清晰,生命复原

 4.生命形态(生存状态)与人生价值(意义)

 5.知晓“来处”,认识自我,思考未来 

三、次要角度(三类审题)

 1.让生命无愧于天地神州

 2.探源“历史”,叩问人生

 3.不做“过客”做“常客”

 4.努力打造生命的辉煌

 5.“闻达”和“巨富”并非人生真谛

 6.真人秀“秀”出生命的多种意义

 7.主流媒体与名人效应

 8.“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也动人 

四、沾边角度

 1.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

 2.爱的奉献成就人生

 3.尽力拓展生命的宽度

 4.关注身边的百姓故事

 5.人生价值在于理想和追求

 6.生命与“闻达”“富裕”无关

 

【说明】审题立意(角度)只是写作要素之一,防止出现仅根据审题优劣的评分偏失,必须充分考虑文章其他要素(如主旨、内容、材料、语言、结构、技法等)进行整体、综合判断。

 

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环卫工人陈阿姨在打扫卫生时,遭到正在旁边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的一位大妈的辱骂,她骂陈阿姨影响她锻炼身体。其他市民赶紧劝阻,陈阿姨也没还嘴,还用扫帚将健身器材下面的最后一点树叶扫起来。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大妈,她夺过陈阿姨手中的扫帚,用脚踩断,并用力向陈阿姨的手上和脚上敲去。陈阿姨见况跑开,大妈追赶时被其他市民拦下,但她竟拨110称“农民工打人”,彻底看不下去的市民直接把她团团围住,等待给警方作证。在警方和目击市民的劝说下,大妈承认了错误,并给了陈阿姨3000元的赔偿金。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人为陈阿姨点赞,有人为目击市民点赞,也有人为大妈点赞。

对于以上三类人,你更倾向为谁点赞?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中的任务型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选出要点赞的一方来组织成文。以下为参考理由:

① 为陈阿姨点赞:可以从她对工作尽职尽责、隐忍的性格等方面来写。

② 为目击市民点赞:可以从他们敢于维护正义,给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来写。

③ 为大妈点赞:可以从其知错就改方面来写。

一类:立意准确,紧扣材料联系社会现实陈述点赞的理由,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观点具有启发性,结构上能逐层推进,语言优美。(51分以上)

二类:立意准确,紧扣材料并能适当联系社会现实陈述点赞的理由,结构完整,语言通顺。(43-51分)

三类:立意准确,偶尔联系材料陈述点赞的理由,有些语句不通顺,有些地方逻辑思路不清。(39-42分)

四类:在开头指出点赞的一方之后就完全抛开材料的情境来议论,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35-38)

五类:立意偏离材料,或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完成指令性任务,语言表达较差,结构不太合理但有完篇。(30-35)

另外:

字数少于600字(完篇的30-34分,不完篇的29分以下)

文体四不像或完全离题(30分以下)

题目漏写,扣2分。

错别字,一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5分封顶。

 

8、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俗:su,从人从谷。先民多穴居山谷,形成出习俗。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

2)、词典释义“俗”:风俗;大众的,普遍流行的;庸俗等。

3)、《诗经》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用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说明:

这是一个多则材料作文题。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求同法。

首先分析各个材料的含意,然后找出共同点。

第一则材料说的是风俗的含意,意为风俗有好坏。

第二则材料是对俗的解释。进一步说明俗的含意。

第三则材料说的是对诗经的评价,“风”即俗,俗在这里即为好。有文学常识的考查。又是“干扰项”。

三则材料都涉及“俗”,可见,作文的重点是谈论“风俗”。材料中提到雅,所以,谈到俗,不能不说雅,但俗与雅的关系,不是写作重点。

“请用事例谈谈你的认识”,是写作任务:1、用事例论证你对风俗的思考;2、谈谈你的认识,即对风俗的看法。显然规定了文体:议论文。

此题的的目的,考查学生的积累材料的程度,考查对问题的思辨能力。

提到《诗经》,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材料,比如《红楼梦》,当时也是俗文学等等。有的俗的东西,后来成为了经典。有的俗的东西,毒害了人,遗臭万年,如《金瓶梅》。同时必须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有针对性的议论。

材料规定了写作内容,或者说提示了写作内容:风俗有好有坏,我们如何区分、对待;俗与雅的关系,正确对待之。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
%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能把目标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25
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的,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的,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对于以上的情况,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析:
   
上述材料显示,有长远目标的人,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有短期目标并达成的人,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的专业人士;长期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而长期没有目标的人,大多生活在最底层。抓住了这几类人有无人生目标与其最终结果的关系,就可以把握住这则材料的关键是在强调“目标”对人生的重要性。
   
拓展理解: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周围可能有很多的目标吸引我们,让我们这也想做,那也想做,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最后一事无成。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如果有了明确的、坚定的目标,我们就会排除干扰。当你一心执着于自己目标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会成为垫脚石,所有的困难都会主动让步。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有些人不去设定目标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目标的重要性;定了目标不知道怎样达成;不知道怎样订目标。其实目标有着很大的威力:给人指引明确的方向;目标使人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目标能使自己更好的把握明天,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
   
参考立意:
   
目标的威力,目标能激发出无限潜能;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会让你实现人生价值;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一定能成就大事等。
   
也可以谈没有目标的害处,谈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谈有目标与没目标的不同等等,其他只要能符合材料内涵都是可以的。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蕴含哪些人生道理?至少写出三条,并联系实际,加以阐释。

 

参考例文:

 

愚公移山蕴含的人生道理:

寓言故事总能够打动人心,一是在于它的生动性,二是在于它的深刻性。关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九十岁的愚公要把门前两座大山移走,何其难也,但是在他的动员下,全家男女老幼开始凿石挖山,还惊动了邻居去帮忙,顶住了别人的冷嘲热讽,最终感动了上帝,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则故事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第一,愚公为何要下决心移走大山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两座大山挡住了视线,阻拦了通向外界的道路,即是说,愚公所处的外界自然条件是恶劣的,至少是与他心中的美好景观是不一致的,所以才下决心改变眼前的处境,人都是因为不如意才下决心改变环境的,安于现状则不会有所作为。

第二,改变环境是因为不安于现状,但只是空想于美好的蓝图,而不去下决心行动,则无法摆脱现状的束缚。同时,走出现实困境还需要一股锲而不舍、坚忍不拔、顶住压力等的“愚公”精神,假如这位愚公一听到反对的声音,就望而却步,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移山的举动了。愚公移山靠的是精神的力量、感召的力量、行动的力量,即是把内在的“精神”化作了改造现实的力量,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设想、空想、向往等的空洞“精神”之中。

第三,欲完成一项让人惊动的事业,光有精神、毅力、向往等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应的措施、办法、方法等,愚公是怎么做的呢?他首先提出想法,然后动员家庭成员,率先垂范,以至于感化带动邻里参与其中,并把目标的实现规划到以后几代人身上。精神本身就是一股无法估量的力量,无法估量的精神力量如何作用于外在的环境呢?这当然就需要借助于一些中间环节,愚公带领全家行动,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作用于外部环境的过程,同时也是移山的具体措施,那就是带领大家一起行动、协同作业。

第四,故事以感动上帝帮助移走大山的美好结局收尾,这样的结尾我们可以从象征的意义上来理解,它象征着一种“精神”的胜利,感动天地的精神行为总能够克服艰难险阻,最终获得成功。正像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词上引用愚公移山精神时所说:“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幺挖不平呢?”毛泽东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当然是为了鼓舞和引导当时的民众,另一方面表明了精神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强大精神的引领、带领下,一定会取得预定目的的。

这便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很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