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医生跳槽民营医院,遭遇“早期利用后期逼走”(转载)

 nhdanny 2016-11-16
“我虽然被挖,但从3年结果看,大家还是在体制内好好工作吧!出来混,好多是我们想不到的……”这位署名为某民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赵宇红的群友提醒道。
赵宇红,43岁,副主任医师,北京通州人,有14年公立医院工作经历。2013年离开公立医院后,在3年时间里出入5家民营医院,目前仍工作于民营医院,同时开始移动医疗创业。
“我能理解,许多儿科医生希望凭借自己的学识、能力、服务拿到更合理收入的心情。”赵宇红对《医学界》编辑说道,“但到民营医院工作时,还是要谨慎。”
究竟如何谨慎呢?以下是赵宇红根据三年经历总结的血泪教训,希望给已经、即将、或准备跳槽的医生以提示帮助。
第一点:谨防被民营医院“早期利用,后期逼走”
在跳槽民营医院的医生中,不乏资格高能力强的,这些医生是民营医院争抢的宠儿。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民营医院在建立初期,会以高薪高职务为诱饵,吸收到医生后,利用其名气、资源筹建医院。
这期间医院和医生花好月好,然而一旦医院进入正轨后,院方就会约谈了,谈什么呢?降薪,或者挪职位,你不答应?那就另谋高就。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赵宇说。
2013年,赵宇红在原公立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位置上,被某民营医院通过朋友以“业务院长”挖走,月薪1.5万,院方承诺“待医院建好后再给补偿,包括分红等。”
虽然月薪不是特别具有竞争力,但因为"感觉有希望",赵宇红还是接受了。
在接下来筹建医院的过程中,赵宇红凭借自己在当地的人脉,以及在公立医院积累下来的对业务的熟稔度,开始从人员招聘,到制定规章制度,到建立科室流程……“没白天没黑夜的干了三个多月”,终于把这家新建民营医院扶上道了。
同时,也迎来了院方“杀驴卸磨”的一刻。
“医院找我谈话,要降薪,从1.5万降低到7000。”
为什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宇红用听不出波澜的语调说道:他们给我的理由是“你为什么每周不组织会议为什么不向我汇报情况。”
但在这次谈话之前,领导对赵宇红的态度是“你干事我放心”。
呜呼哀哉。
另一家医院的工作经历,更加深了赵宇红对“民营医院用人很狠”的认知——“后来,我去了另一家民营医院,没有想到,我去后不久,院长就逼走了初期筹建医院的四五个医生。”
“就是这样,建立医院是一批,运营医院又是一批,资本用人是很狠的。”赵宇红又强调了一遍。
第二点:常见矛盾体——规范诊疗和创收
这一情况部分公立医院也存在,只是民营医院更常见。
对这点,赵宇红没有做过多阐述,但小编想起2012年轰动医疗界的“周乐今诉讼昆明同仁医院案件”,不知各位界有是否还有记忆。这起事件非常“完美”地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医学界》第一期杂志封面报道《自由执业生长痛》,2010年10月,云南省一院心血管科科主任、全国屈指可数的心血管专家周乐今离开老东家,跳槽昆明同仁医院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全身心投入到学科建设中。但很快,周乐今觉察出了问题,尤其在学科运营及管理理念上,他与医院管理层很不一致,甚至有了摩擦。
矛盾在2011年3月第三任院长蔺锡侯就任后加重,医院希望快速回笼资金的想法日益显露,财务总监甚至直接要求周乐今多做介入手术。这与周乐今当初放弃公职进入昆明同仁医院拟开展的的慢病管理理念、建立三甲医院水平学科的初衷背道而驰:“不该做的手术我干吗要做?”
2012年农历春节刚过,周乐今突然被院方解聘。在由他提请的劳动争议仲裁中,院方表示,周乐今每月领取5.5万余元的高额基本工资,但其经营发展滞后,所在科室累计亏损70多万元。
周乐今告诉《医学界》,当初签订的劳动合同里并没有设定经济指标,只是在院周会上提出过,心内科要在2011年完成600万元的业务指标。他当时就表示无法完成,而第三任院长也只是让他努力,“完不成也没关系”。
最终,周乐今和昆明同仁医院对簿公堂,成为当时医疗圈的“大案”,且牵扯了周乐今太多的个人精力,也不可避免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
4年过去了,医生自由执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践行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是江湖中,周乐今的名字越来越少被提及了。
在面对“资本是逐利的”天性时,在规范诊疗和创收任务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是许多进入民营医院医生要考虑的。
第三点:经营医生个人品牌,非常非常重要
中国患者看病,看庙不看菩萨,认医院不认医生。这点在自由执业医生群体中,已被越来越多医生所了解。但很有可能,对于更多仍囿身公立医院的医生,仍是一个认知盲点。
绝大多数医生在离开公立医院后,面临非常现实的问题:原先积累的患者源断裂。
“当年我还在公立医院当儿科医生时,很多人都来找我咨询病情。我出来后,就没人来找了。”赵宇红感慨,这与患者看扁民营医院有关,但也说明了医生个人没有品牌——"如果我在公立医院时就打造出很强的个人品牌,很可能是另一种情况。"
如何打造医生品牌呢?其实,医生的品牌意识正在觉醒,越来越多医生投入到建设个人品牌的大潮中来,并不乏取得成效的人。以微博大V 儿科医生崔玉涛 儿科医生裴洪刚 儿科医生钟乐等,即以微博科普起家,积累到成百上千万粉丝,且这三位儿科医生目前都已开始创业。
另外也有医生选择与自媒体平台(比如育儿公众号)合作,或者与所在地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或者直接打广告……总之鼓励大家开动脑筋,多学多看多试验。
上述三点之外,赵宇红还提到了“创业说起来痛快,做起来难”,首先审批难,其次没钱,再其次即便有人投资则个人丧失主动权;以及医生在公立医院成长进修非常便利,民营医院比较混乱,建议年轻人安心在公立医院细细打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通往民营医院的路并不平坦,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