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坚作品展——看见的诗人

 颐源书屋 2016-11-16
搜狐艺术频道 11-15 20:14 2375
  岩石16
  “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将于2016年12月10日在邱志杰主持的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开幕,届时将出现三个摄影系列:“大象”、“岩石”、“眼前”以及纪录片《碧色车站》《故乡》。在开幕式上,将首次在国内朗诵长诗《0档案》,并为此邀请了来自云南的彝族毕摩的招魂仪式。这意味着“现象学诗人”于坚一向主张的“为世界文身”,“招魂”,重建日常生活的神性,为“文人”正名——将首次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文本出现在现代空间中。于坚是诗者,也是具有影响力的文章作者,以及纪录片导演、资深摄影者。而明当代美术馆前身是一家工厂的车间,这个车间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一个“教堂式”载体。20世纪讳莫已久的“文人”及其以诗为核心的多样文本将在一个现代场域中得到展示。
  部分作品预览
  大象 10
  晚清泥塑大师黎广修在玉案山筇竹寺制作的佛像之一
  云南宜良县,山脚营村的中午
  昆明,滇池西岸的暮色
  看见的诗人
  于坚作品展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一直致力于推动以表演为核心的当代艺术实验。美术馆自2015年创立以来,连续推出了一系列装置、舞蹈、剧场、声音、录像、雕塑、行为——当然,无不以表演的名义进行。然后,这次现身表演的将是诗歌。诗歌,当然是一种更抽象的表演,而于坚是一位“看见的诗人”。
  “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的出现绝非偶然。于坚从来不是那种诗歌小圈子里面的诗人,他“拒绝隐喻”。在他这里,诗是“看见的”。与主流诗坛——如果有的话——流行的本质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修辞呈技的鸡汤诗歌不同,于坚的诗是现象学的,以物观物的。于坚的梦想是重返的中国失落已久的文人传统,而这一点竟吊诡地成就着他创作的前卫性、实验性。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是当代诗坛最具实验精神的诗人。继承性和实验性的撕扯和张力,在他40多年坚持不断的写作锻造中,成为强大的创作气场,感愈强、觉愈灵,思可辨、道可道—— 在当代写作界,于坚不仅作为诗人,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散文作者之一,而更鲜为人知的是,他是风格鲜明的摄影家。
  1993年,于坚在北京作为盟友加入导演牟森的戏剧车间,创作了诗剧《关于“彼岸”的一次汉语词性讨论》,在北京电影学院的那场演出,被批评家称为“中国第一部残酷戏剧”;他也曾作为主角出演牟森的另外两个剧《与艾滋有关》《关于一个夜晚的谈话》。1994年,他的诗作《0档案》被牟森改编成诗剧在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等11个国家演出。不仅戏剧,于坚写作之始,早也踏上了摄影之旅。40年所拍摄照片、纪录片及相关理论之成熟,可与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的诗文并提,并且似乎注定要被掩于诗文的盛名之下。
  “拒绝隐喻”、“随物赋形”、“俄尼索斯式的浪漫主义”“非历史的历史”、“日常生活”“现场”“神性”以及“中道”,这是于坚为自己的作品所提出的若干特质。于坚对20世纪以来“反生活”“生活在别处”“故乡批判”的写作潮流持否定态度。于坚认为,诗人是与诸神沟通的巫师,反抗的是秩序对语言的遏制,“让语言退回它原本的状态”。在《0档案》中,诗人戏仿了某种令人恐惧的档案体,并“趁机戏弄了它”。诗人作为语言的守护者、维修工,“在一群已经固定死亡的词语之间搏斗,在语言的批判中获得活力,诗是一个去蔽的过程”。
  他被人们界定为“现代派”、“先锋派”,但他却声称自己是“后退的”,“为人们指出被他们视而不见的地狱的”那个诗人。长诗《0档案》被视为现代汉诗的“一座里程碑”,他提出应当抛弃“诗人”这一形象的隐喻和特权,让语言直接说话。他注重具体、常识、事件、细节、事物、在场、现象,他将自己的一些作品直接命名为“事件”、“作品某号”、“便条”、“手记”、“笔记”——在他看来,写作是现象学式的对自己存在状况的交代,而不是情绪、观念或主义的一厢情愿。诗歌是普遍的生活形式,他呼应荷尔德林的呼吁,诗就是存在,诗人的使命是重建日常生活的神性,逼人们看见正在眼前的事物。“看见眼前的事物是多么困难”,维特根斯坦如是说。于坚是达尔文主义的怀疑者,进步和现代性的批评者。他要回到“文人”,而这位“文人”却是一位先锋派。或者说,一位真正的中国古典文人,怎么可能不是先锋派?
  于坚说,“在中国,一个诗人,他的作品只有得到民间的认可,才是有效的。”此次,由明当代美术馆策划的“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将全面地展示诗人于坚的总体创作,在诗歌朗诵、剧场表演、摄影作品、纪录片等行为中去体会一个人的深度、锐度、力度,和幽暗度。
  大象:诗与图像 ——于坚作品展
  展期:2016年12月10日-2017年2月13日
  主办:明园集团、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出品人:李松坚、凌菲菲
  策展人:林迪
  助理策展人:盛春姣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明当代美术馆1楼
  于坚
  当代著名诗人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954年出生于中国昆明
  1970年开始写作
  1980年开始摄影
  著有诗集、文集40余种
  获奖记录:
  鲁迅文学奖 2006
  台湾《联合报》第十四届新诗奖 1994
  台湾《创世纪》诗歌杂志40年诗歌奖 1994
  《上海文学》诗歌奖 1997
  朱自清散文奖 2012
  英文诗集《便条集》2011年度美国BTBA最佳图书翻译奖(2011 BestTranslated Book Award )
  德语诗集《AKTE0》获德国亚非拉文学作品推广协会主办的第十届“感受世界”亚非拉优秀文学作品评选第一名。(2011年)('Litprom'(Gesellschaft zur F?rderung derLiteratur aus Afrika, Asien und Lateinamerika e.v.)(Weltempf?nger)
  系列摄影作品获20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华夏典藏金框奖。
  纪录片巜碧色车站》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银狼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