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插上翅膀的文化——中国神话

 汐钰文艺范 2016-11-16
 
 

今天要说一个简单的事实:神话对于人类社会和民族国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美丽的幻想,是永恒的美丽诗篇。神话绝不是因为原始时代生产力落后,征服自然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对于自然的想象性神话。神话是人类的理想,如灯塔一般引导着人们前进。神话永远走在科学与现实的前面,科学的进步是在不断地实现人们的梦想。嫦娥系列飞行器的月球探索不正是嫦娥奔月等月亮神话的初步尝试吗?神话是理想的载体,也是人类梦想的雏形。

  
神话就是社会生活本身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神话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一个记录体系,神话中留有社会生活的足迹。比如女娲造人,神话里说女娲用黄土造人,但是这活很累,于是,女娲便拿起一根绳索来,浸泡在泥浆里,然后拿出来一抖,那些泥巴点也就变成了人。这些用绳子抖出来的人与用手搓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手搓出来的是富贵者,而绳子抖出来的是贫贱者。这个神话故事现在几乎家喻户晓,大家不知不觉地在认同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别问题。有人说这是统治者造出来的维护贫富格局的神话,也有人认为这是穷人的神话,穷人在解释自己为什么穷。无论谁的神话,都是在讲述一个问题:天命论。


2016年09月28日,河北省邯郸市,在“中国·涉县丙申年女娲祭典”活动上,与会人员向始祖女娲敬香。

当然,这种神话也有人不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就不相信,他们要起义反抗残暴的秦王朝,这就是革命。革命也是需要舆论的,凭什么让人参加你起义造反啊?陈胜吴广制造神话的能力很强,他们先是在鱼肚子里放上一块帛书,上面写着“陈胜王”,又于夜半燃起篝火,以狐狸一样的声音叫着“大楚兴陈胜王”,人人都在指认陈胜这个为王的人,陈胜于是当仁不让地做了领袖。可见神话既可以维护秩序,也可以破坏秩序。秩序的好坏全在民心,因此神话也是一种民意,神话是建立和摧毁某种秩序的神秘舆论。


神话是长了翅膀的历史
人神之间的关羽

神话的叙事都不是真实的,这是过去人们将神话拿来与历史和科学对比的时候,有些看轻神话的地方。但是理想与现实完全吻合的话那还叫理想吗?显然,神话与历史、科学是各有其功能的。变成了神话的历史是长了翅膀、飞翔的历史,是历史的活化与历史精神的扩展。《三国志》里的关羽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与历史上许多战功赫赫的将领比,并没有多少突出的地方,而其道德风尚也没有太多的过人之处。这一段历史经过民间叙事和统治者的营造,已经高度地神话化了,关羽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化身,忠义仁勇的化身。对于今天的世界来说,是不能离开关公神话来谈中国文化传统的。所以,神话将历史与民族精神活化,融入人们的生命血液。我们要是轻视神话,那就外行了。


▲关公忠义仁勇的形象深受百姓喜爱。

以科技英雄为祖先
工匠精神是我们神圣的祖先品格
 

中国创世神话以一种崇敬的心情来讲述许多科技英雄的传奇。在农业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厉山氏和周弃被奉为农神,治水英雄鲧、禹被奉为水神甚至民族英雄,发明服装和车辆的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医药和茶叶的神农氏炎帝则被奉为另外一位祖先。神话叙事中中华民族是科学家的后代和子孙,所以在历史上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我们在世界上有短暂的技术方面的滞后,但是很快就会迎头赶上,这是我们的文化决定的必然命运。

 
《周礼·考工记》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科技创造者被奉为智者、圣人,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所以我们不能把科学与神话对立,二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一是以理想精神导航,二是以科技作为动力。今天我们强调的工匠精神,原来是我们的神圣的祖先品格,是融入我们血液的创新性的本色。
 
▲位于河南郑州炎黄广场的二帝塑像。

天的崇拜
效法天地日月之德是崇高的政治理想
 

最初的天的崇拜,大体上是对于天空的神秘膜拜,人们既认为天空存在着世界主宰,同时也认为日月山川这些自然世界是天的化身,所以天是自然崇拜的核心问题。但是不能把日月山川的崇拜与天神崇拜划等号。关于远古的天神崇拜,人们一般把山顶的燃烧柴灰痕迹作为古代燎祭上天的征兆。这些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古代上海地区也是天神崇拜的区域之一,福泉山的燎祭痕迹说明,在四五千年前的上海,民间就有祭天的习俗。

东北红山文化的圆形祭坛遗址,与后代的圆丘祭天存在着内在联系。大地社神崇拜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古国也是普遍存在的。古代中国的太阳神崇拜,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双凤朝阳”形象,到三千年前蜀地金沙遗址的“四鸟绕日”图案,可以见到全民太阳崇拜时代留下的辉煌的艺术形象。今天,四鸟绕日被选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可见其难以企及的神话与艺术的想象力。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以后,天地日月的神话成为社会最高统治集团的神圣叙事。中国的帝王称为天子,也要崇拜天地日月。为什么贵为天子,要崇拜这些自然现象呢?过去我们简单化地将其称为麻痹人民、欺骗人民和巩固统治利益是不全对的。《礼记·经解》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如果我们不带偏见来理解,这是一种自然崇尚,是在效法天地日月之德。天地生万物,天子要像天地那样“兼利万物”,这是一种责任,讲究的是公平正义,是兼利而不是偏利。日月也是公平的,明照四海不遗微小,不是小集团利益的保障者,这就是兼善天下。兼者,皆也,共也,兼利不遗微小,假如不带有色眼镜看,是不是一种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呢?事实上这是一份重要的政治文化遗产和社会治理的资源,应该有选择地继承弘扬。

 

对天的崇拜并不是皇帝的专利,民众也以“我的天啦”、“我的妈呀”来舒缓内心的紧张与求助,事实上是一种潜在的对于上天的信仰表现。宋元以来民间社会以玉皇大帝、南天门的天庭结构叙事,构建了丰富的天庭神话,最终也获得统治者的认可,走向了全面的全民天帝信仰与天地神话认同的局面。民众不断表现出与天神的沟通行为,比如灶神崇拜。我们对于灶神上天十分重视,家里干什么事情,灶神一年内要到天上汇报一次,这就是送灶王爷的习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我们对灶神的期待,这是间接的天神崇拜。民众有直接的天神崇拜,比如过年的时候,有一种年画叫“天官赐福”,贴在门上,上天就在我们身边了。所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天与上帝是与我们同在的。



地的信仰
现代社区是否当建土地庙
 

地的信仰在古代表现为社、土信仰等。第一代社神据说是治水的英雄大禹。起初社神信仰也是无所不在的。但是后来有了规矩,特别是在周代,天子的社与诸侯的社不同,那时的土地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土地国家所有制,个人是没有土地所有权的。所以士大夫以下不许祭祀社神。前代亡国之主还是礼仪性有社的,如亳社就是商人后裔的社庙。据说这个社一定是一个露天的台子,要达天地之气,才有生机。对于亳社,周人颇为忌讳,怕这个社庙太灵了,保佑商人东山再起,于是想出招来弄死它,但不敢直接去捣毁,便给亳社盖了屋顶,隔绝天地之气,又在北边开一个窗户,让冷风进来冻死社神。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随着周王朝的退位,民间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社神崇拜就开始在民间普遍蔓延开来,以至于演变为无所不在的福德正神土地信仰。今天,在澳门地区,土地神信仰是最普遍的。在几乎每家商户的门前的左右,都会有一尊“门前土地财神”,并得香火供奉,而每个居民家的门口也多有之。在台湾、香港也是如此。中国大陆各地的土地信仰大同小异,有的只供一个土地神,有的是两尊,一为土地公,一为土地婆。土地神小庙旁边有一副大同小异的对联:“地里有黄金、土中生白玉。”这就是土地信仰,人们对于赖以生存的土地感恩戴德。土地信仰培养我们的感恩之心,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是一种好的民俗风尚。



我们现在是不是就是全靠高科技来发展经济呢?不是的。现在的城市发展、社会发展还是不能不依赖土地财政,我们靠土地获得亿万钱财,可是没有见到多少房地产商敬奉土地神,我们开辟了大型社区获得住宿空间,一个社区能不能建一个小小的土地庙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念,表达我们的乡愁记忆呢?

 
日月神话
是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高度融合

日月神话与天地神话融为一体。伏羲女娲本来分别是凤鸟图腾与蛙图腾的两大部落联盟的代表,后来对龙文化的认同逐渐形成,他们就成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这一神话的标志性人物。太阳的崇拜与月亮的崇拜上升为阴阳二性,并与天地信仰交融。伏羲以规代表天圆,代表太阳(鸟),代表男性,阳性;而女娲以矩代表地方,代表月亮(蛙),代表女性,阴性。后来的君臣、父子、夫妻、尊卑、贵贱,都可以在这个模式中得到解释。日月神话是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高度融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


关于月亮崇拜,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需要强调的是,嫦娥最初飞向月亮的时候,是龙身,是中国人的标准文化形象。嫦娥的奔月故事,其行为本身是有问题的,她偷走家里的重要财物出走,与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明星离婚故事有些相像。但是中国人很宽容,很爱美,对于女性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大度,这是很了不起的境界。月亮神话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以宽容的胸怀面对世界,应该怎样面对女性和美。



神话是长了翅膀的文化精神,超越历史与现实,是一种社会理想。神话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神圣叙事,是净化社会风气、实现社会治理的资源。神话讲述的天地日月的大德,引发人们信仰与学习模仿,从而提升社会文化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