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eller频道】千年罗马(一):装备 / 战术 / 兵制

 cat1208 2016-11-16


古罗马的几个阶段: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 - - 公元前27

首都:罗马

罗马帝国前期:公元前27 - - 公元395

首都:罗马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公元395 - - 公元476

首都:米兰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公元395 - - 公元1453

首都:君士坦丁堡(新罗马),今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


穿越千年的尘嚣,拨散历史的阴霾。古罗马文明犹如一桶陈年老窖,也一直是影视作品经久不衰的题材,即使是今天依旧历久弥新。

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不再只限于在浩瀚的文献中啃食古文明的干尸,更能在数字的海洋里重现、体验、亲身感受古罗马文明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以一个龙虾引起的故事,与大家一起畅游那段失落犹存的文明。



1.装备

提起古罗马,在大家脑海中首先闪现出的应该就是能征善战的罗马军团了!

作为以武立国的古罗马,军团既是其精神的象征,也是其存在的基础。

而人们印象中最为典型的古罗马军团装备便是以下这套:


1.单手短剑

2.曲面大方盾

3.板条型()

4.鸡冠头盔

5.罗马特有的重型标枪

在共和国末期至帝国中前期,这套经典的重步兵装备,帮助罗马打下了一个横跨地中海的辽阔帝国版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将其来细细品味一番:


罗马重装步兵的近战利器:罗马单手短剑

典型的罗马短剑全长60-85cm,刃长45-68cm,单手握持,双面开刃,剑柄末尾配有配重球,能刺能砍,十分灵活。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罗马式短剑的造型细节有所差异,但基本形制和使用方法大体相同,可谓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实战检验的经典冷兵器。


罗马短剑与后世各种剑相比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较为短粗的剑身,有观点认为这种造型是由于罗马冶铁工艺不足所造成的。那说到古代铁器的发明和使用,西亚的赫梯无疑是最早的始作俑者,其对铁器的使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0世纪。

在公元前1180年左右赫梯灭亡之后,铁器的垄断被打破,冶铁技术扩散开来。所以地中海和欧洲地区虽然社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铁器的普及却非常之早。

如果说早期罗马人使用短剑是由于冶铁技术不足尚可理解,但后期与使用长剑,长刀的各路蛮子厮杀过后,仍坚持自己的短剑装备,就肯定不是工艺不足的问题了!要知道人类之间武器技术的山寨借鉴从来都是最为迅速的。


要深刻理解罗马短剑功用的发挥就要先了解罗马的另一个标志性装备:曲面大方盾


罗马重装步兵的防御核心:曲面“大门板”

这人手一面的大门板造就了罗马重步兵军团防御力量的核心。

在训练有素的罗马士兵手中,更是能组成对远程弓矢免疫的龟甲阵


罗马龟甲阵

在近战肉搏中,罗马军团密不透风的盾墙也是令敌人胆寒的存在,而在如此密集的队形当中进行厮杀,罗马短剑无疑是灵巧致命的最佳利器


现代防爆警察的“罗马单手短剑”、“曲面大门板”


现代版的“罗马重步兵方阵”

短剑大盾的这一神级别的组合也被如今的防爆警察所借鉴,其威力可见一斑。

尽管大方盾防护全面、强悍、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过于笨重


罗马帝国后期军团改用较小的椭圆形盾牌(注:也有观点认为是兵源改变导致装备变化,这个后文将叙述)很可能就是对于步兵长程机动能力的妥协。

毕竟早期帝国的征伐大多是围绕地中海地区,步兵军团可以乘船海路机动,后期帝国的版图则深入内陆较远,步兵的轻装化对战略机动能力的改善很有必要。


罗马步兵的另一件神器则是重型标枪plium


罗马重标枪

罗马早期曾经山寨过希腊式的长矛方阵,但在地形复杂的意大利半岛并不适用。


在战斗方阵中重标枪的使用,可视为弥补远程攻击

随后经典的短剑大盾组合诞生后为弥补长程攻击力的不足,标枪便成了标准配置。

与当时其他各部族势力使用的简易标枪不同,罗马的重型标枪颇具特色。

其前端长长的软铁枪尖,可在一次投掷后就弯曲变形,有效避免了对面敌人捡起地上标枪再扔回来的可能性。


一般每个士兵会配备两支标枪,较重的标枪可以作为阵型防冲击的短矛

当然实际当中,罗马式标枪也有轻重各异的型号,较重型的还可以客串短矛使用。


即便有着大盾牌的保护,给士兵们从头到脚穿戴防具也是非常必要的。

从上往下,首先是头盔


将军或禁卫军的头盔上的鸡冠是由前至后的


由左至右,横过来的鸡冠这是军团中“百夫长”的特有标志


普通罗马重装罗马士兵的头盔是没有鸡冠的


斯巴达的柯林斯头盔比罗马式头盔有着更好的防护性

华丽的鸡冠盔一般是将军或禁卫军的专利,横过来的鸡冠则是下级军官百夫长的标志,普通军团的士兵头盔上虽然没有冠,但防护毫不含糊,从脸颊到脖颈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防护,虽然没有斯巴达头盔(柯林斯式头盔)保护的那么彻底,但相对的士兵眼前则可以获得更佳的视野。

当然不同时期罗马头盔也有着相应的演进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罗马士兵身上所穿的()甲,最经典的罗马盔甲便是这种板条形盔甲了。


罗马板条型盔甲

这种借鉴了龙虾壳构造的盔甲可谓古代仿生学的一大成就,既拥有局部的刚性----不仅可防护锐器的砍刺,还可以吸收钝器打击的冲击,又兼有整体的柔性----板条间可以较灵活的伸缩适应人体动作。

而罗马军团之前较多使用的锁子甲(链甲)虽然可以有效防御锐器利刃,但钝器的冲击则完全传递给了人体。

(板条甲防冲击)这一点与欧洲中世纪末期出现的全身板甲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世板甲的出现无疑标志着冶铁工艺的巨大进步,而早一千多年的罗马板条甲无疑也是罗马军工技术的证明。


肌肉板甲

那其实早在之前的希腊时代就有复杂华丽肌肉板甲的存在,但是多是用较软较易加工的青铜制成,罗马时代华丽的肌肉甲多是将军帝王所独有。

单片造型相对简易的板条,显然为军团士兵的批量装备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点与罗马短剑简单粗旷的造型相得益彰。

真正能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的便是量产的武器装备,而量产装备的设计原则是要在现有材料工艺的中等水平便能稳定发挥其功效。


假如一把宝剑的理想性能是100分,打造80分的宝剑需要50工时,打造90分宝剑则需要100工时,打造95分宝剑可能就需要200工时,而要打造99分的宝剑,所要消耗的工时甚至可能超过1000工时!

世界上不存在削铁如泥的神剑,对极限工艺的纠结既不实用,也无必要!

对于一支常年征伐四方,实战为王的军团来说,他们所需要的装备,仅仅是,也必然只会是达到性能要求的量产合格品!

当然大规模的高效量产并不代表没有技术门槛,罗马式的板条形盔甲未被后世所继承的原因尚无定论,但中世纪的社会形态相比罗马时期的退化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所说是典型罗马军团重步兵的主要装备。

罗马人使用的武器当然不止这么点。事实上,整个罗马的征战史就是其装备的演变史,弓箭、骑兵、还有那些恐怖的重型弩炮,都是被罗马人积极的投入战场之中


2.战术

讲完了武器装备,我们再来看看罗马的军团的战术配置

说到战术配置就不得不提及人类战场对阵的表现形的演变,这里简单说一说后续再另文详述。


“村长”带头的械斗

“村长械斗”时期:

在人类还是以部落为主要社会形态的时候,没有专门的军事机构,加之冶炼技术的限制,初期的战争多是以“村长械斗”的形式出现。想想香港电影“古惑仔”就能还原“村长械斗”的场面了。


以战车冲击为主的车战

车战时期:

马匹开始被人类驯化后,加之制造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战车,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同时期的中国(西周乃至东周春秋)都是以车战为主,但是由于马匹的昂贵和制造技术的限制,战车是非常稀缺的(即使当时的东周霸主晋国最强大的时候也不过拥有战车3000乘左右。)所以只有贵族才能驾驭。

所谓“乘”是个军事编制单位,所谓“一乘战车”是指一辆战车+100-200徒步步兵,且步兵只是伴随战车作战,并没有结成阵型。


步兵作战方阵

步兵方阵时期:

为了对抗战车对步兵的冲击和牛逼绝杀,加之冶炼技术进步,矛、戈的出现,步兵开始结成方阵对抗战车。其实当时的战车由于没有悬挂系统,在非平坦的路面疾驰那是非常苦逼的,弄不好就是未战车先翻。加之游牧蛮子对文明世界的袭扰,骑兵开始出现后战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从古希腊中后期(中国东周春秋后期战国初期)开始,以步兵方阵为主骑兵两翼迂回包抄的战术一直延续到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而古罗马恰恰就处在这一时期之中。


步兵结成若干方阵,骑兵伺机将从步兵方阵两翼杀出对敌人迂回包抄


罗马步兵的“三线阵列”阵型,骑兵在两翼

三线阵列是罗马步兵方阵早期最典型的战术配置:

第一列青年兵Hastati,由战斗经验尚浅的热血青年组成

配置两支重标枪、一把短剑和一面方盾

第二例壮年兵Principie,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较年长士兵组成,为军队的中坚

装备与青年兵基本相同,一般盔甲更为精良

第三列后备兵Triarli,由年龄最大的老兵组成,盔甲也最为齐全

一般使用长矛和大盾的组合,用以在前两线败退时,以防守态势稳住阵线

事情发展到后备兵也成为古罗马人形容紧急态势的一句谚语。


罗马军团的兵力配置:

一个罗马军团由5000-6000人构成,

青年兵、壮年兵、后备兵和骑兵配置比例2 : 2 : 1 : 1

1.百人队:

兵力:60-80人 长官:百夫长

2.支队(构成一个方阵):

兵力:百人队 X 2 120-160人

3.大队:

兵力:支队 X 3 360-480人 长官:首列百夫长

每一横列设一高级军官:首席百夫长


一个罗马军团的阵型布置:

各方阵横向间隔:20-30米

各方阵纵向间隔:

青年兵与壮年兵间隔:60-80米

壮年兵与后备兵间隔:80-100米

骑兵约600-1000人分置两侧,伺机机动


3.兵制

此时罗马和大多数古文明一样,采用传统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度。

三线阵列的战术组合,也很大程度的反应了社会等级差别,财产微薄却热血满腔的青年们当然要冲在第一线咯!--- 少年先锋队

随着战斗次数的增加,已为国家做出充分贡献的老兵们,便可以穿着更精良的装备坐镇更加安全的后方了。这样,社会各年龄段的适役公民都可以在战场上充分发挥作用。

共和国中前期,依靠这套相对合理的兵员制度,罗马军团东征西讨,大肆扩张。但随着扩张步伐的加剧,战争规模的增大,传统公民并制度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由于需要自备武器,参军入伍的财产门槛非常之高,极大的限制了兵源的基数。

公元前107年,盖乌斯.马略当选执政官,对罗马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其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规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条件的罗马公民,包括无财产者都可以应募入伍。武器装备由军团统一配发,同时延长服役年限,明确军饷报酬。军队能够进行长期的正规训练,战斗力显著提高。随着军团的职业化转变,士兵们对军队的归属感大大提高。

而兵农合一时期的那种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感则愈发淡化了。士兵们这种知军不知国的进化直接导致了后来拥兵自重的将军们对罗马共和国的颠覆


在马略改革后,罗马军团的装备趋向标准化,战术也更加灵活。对于这套战遍地中海,无往而不胜,甚称冷兵器时代巅峰的罗马军团,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血雨腥风之后,到帝国晚期却发生了低质化的演变,其原因又是为何呢?


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版图

从这幅公元100年前后罗马地图可以看出,罗马在征服地中海后,主要的威胁就变成了欧洲腹地的蛮子们了。

在帝国的几百年间,罗马与蛮子们不仅有你来我往的厮杀,也有着亲密无间的合作与相互渗透。在罗马帝国的后期,养尊处优的罗马公民们渐渐遗失了先辈们的战斗精神,相反,整日刀枪舔血的蛮族战士确是最好的现成兵员。大量的蛮族雇佣兵被编入了罗马军团,文明与野蛮的相互学习借鉴也愈发加深。

在我看来,罗马军团某些装备的演变,无非是因地制宜的妥协。随着作战环境与士兵的来源不同,最方便适用的装备当然也会有所变化。


2004年,电影“亚瑟王”中的亚瑟

说到罗马帝国末期的外族雇佣兵,不得不提的一位重要人物便是亚瑟王

关于亚瑟王及圆桌骑士的传说,传统上认为是出于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将传说中的亚瑟王的原型锁定到更早的公元5世纪。


电影中亚瑟领导的罗马佣兵

2004年的电影亚瑟王便是这一说法为基础拍摄的,在电影中,圆桌骑士兰斯洛特,便是被罗马征服的萨尔玛提亚征召而来的雇佣骑兵,其横越整个欧洲来到服役的目的地不列颠,顶头上司就是传说中的亚瑟王。当然此时亚瑟的职位还是一名罗马外样军官。


罗马时期不列颠的哈德良长城

影片中对罗马帝国末期遭到蛮族入侵的四面楚歌的状况颇为还原,雄伟的哈德良长城将不列颠南北一分为二。亚瑟和圆桌骑士们本是作为防范北方凯尔特人的驻守军力。但当新的更加强悍的蛮子萨克逊人渡海入侵时,罗马决定撤军弃岛!

作为佣军的圆桌骑士们本是通过服役来获得安居罗马帝国境内的权利,亚瑟本人更是对文明中心的罗马无限憧憬。但天有不测风云,国有旦夕祸福亚瑟最终选择与本地凯尔特人部落联合,抗击萨尔逊人的入侵。并最终自立为王,建国一方


最后我要说一句,就算骑在马上,果然还算是罗马式盔甲最帅啊!

~ 未完待续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