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课堂丨邓石如小篆 《千字文》技法解析(八)

 广羽人三九 2016-11-16



技法旨要


康有为有言:“完白山人既出之后,三尺竖僮仅解操笔,皆能为篆。”意思是说邓石如所创的笔法,三尺高的学龄儿童,拿起毛笔便会写篆书。我通过对邓石如小篆《千字文》篆法笔法的研究,认为康有为的说法不无道理。我从解决书法实践中的小篆难学问题入手,研究出学习小篆的简易方法,感到学习小篆再没有那么玄而又玄了,关键问题是方法要对。


▲仇英 《竹院品古》(局部)


选笔与选纸


《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写好小篆,首先要选好笔与纸。

(一)选笔。邓石如写小篆喜欢长锋羊毫。但从邓石如所写的《千字文》来看,属于短锋狼毫。毛笔的分类主要根据尺寸和笔毛的种类、来源、形状等。按笔头原料来选,有狼毛笔(黄鼠狼毛)、兔肩紫毫笔(紫毫)、鼠毛笔(鼠须笔)等。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而王羲之《兰亭集序》即以鼠须笔写成。鼠须笔是用家鼠鬓须制成,笔形纯净顺扰、尖锋,写出的字体以柔带刚。我以为写小篆以羊毫和狼毫为佳。依常用尺寸可以简单地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书写时,依据自己所写字的大小来选,通常情况下,中楷适宜写小篆。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依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汉代蔡邕在《笔论》中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邓石如创造了长锋软毫隶法作篆的奇迹。如驾驭毛笔能力强的作者,也可以尝试长锋软毫隶法作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选纸。宣纸的种类很多,名称各异,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也有不同。通常情况下,写小篆宜选熟宣。所谓熟宣,是在生宣上刷一层矾水和拖骨胶。熟宣又称矾宣,渗墨和吸水性能不如生宣。熟宣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又可分为许多种:虎皮宣,又称“虎皮笺”,以前称“金栗笺”,是将宣纸加工染成黄色斑纹。冷金笺,在纸上装饰金银片或金银粉。云母笺,在纸上洒云母粉。蝉翼笺,极薄的宣纸笺。玉版宣,用淀粉将两层以上的宣纸托裱而成,纸质较厚。熟宣对于书写篆书十分有利,特别是初学者驾驭毛笔的能力还不够稳定,使用熟宣,书写时便于掌控节奏,方便搭接笔。随着掌控毛笔的能力提高可以使用生宣。使用生宣的优点在于,体现作者笔墨情趣,容易出现意外效果。邓石如书写的厚重一类的作品均使用的是生宣,如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六条屏等。


用墨与用水


写小篆墨和水的使用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较好地掌握用墨与用水的比例时机、配比方法对于提高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墨与水调配得好,写得很流畅,就容易进入状态,容易上手,反之会影响和降低书写和创作兴趣。我的经验是,大概估出写字用墨量,选纯净水或凉茶水掺入墨中搅匀,墨色的浓淡根据个人喜好和作品内容而定,水墨融合20分钟后使用方佳。通常情况下,以书写的圆润流畅、不滞笔、不涨墨为宜。创作一些笔墨情趣的作品时除外。如遇书写40字以上的作品时,最好备两支以上同样笔锋长短大小的毛笔。并提前清洗好,以作备用。一般情况下当写到20多字时,笔锋容易干黏滞笔,可换备用笔直接蘸墨书写,也可在干净的笔清洗后用吸水纸吸干再用,以保持墨色一致。书写者可在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用墨、用水方法。通常情况下,小篆作品写出来要纵成列,横成行。因此,要根据字的多少叠格或画暗格。如用4张,可多备2张,以防万一写坏时及时使用。为了墨色一致,可在创作时所需的纸先打打草稿,先写一二十个字试试笔性,感觉手腕与笔运用自如了,再往正式的纸上写。


调心与调息


邓石如写的小篆《千字文》从气象上看,有一种禅意、静气,不激不厉,彰显出肃穆的庙堂之气象。这与运笔、运气息息相关。换言之,写小篆时,要调心、调息。

(一)调心。谋大事者,须先静心。写小篆也须先静下心来。执笔后,可深吸一口气,使自己放松,在心里暗示自己要平静下来。读帖也很重要,“先能察,后能拟”,心中对每个字有数,书写时,才能平心静气。提前读帖,提前谋篇,提前打腹稿都是让自己心静下来的铺垫。也可先喝杯茶或听听音乐。

(二)调息。顾名思义,也就是调整呼吸。拳论有述“吸则提得起,呼则沉得下”,既是活桩功,又是养生法,每天坚持半小时,则达到内外兼修、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健身效果。写小篆,根据行笔的开合起落动作,用呼吸来配合,既是练字,也是养身。我体会到行笔过程与太极拳要求逆腹式呼吸如出一辙。气血者人之两仪,吸天阳以养气,吸地阴以养血。气为主而血为配,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化则物生,气盛则物壮,气正则物和,故气应调息好当养也。练字的过程即是养气的过程。具体方法是在写长直竖、直横,或左右长弧、弯曲弧时,从逆入开始行笔起,要吸气慢慢上提,驻笔空收时再慢慢吐气。一画一口气。这样才能保持线条均匀、线条的饱满和线条的稳定。

    

执笔与姿势


写小篆的执笔有着自己的独有方法,但也要因人而异。执笔的高与低、紧与松,以执笔顺手为宜。

(一)执笔。写小篆的执笔方法,以自己掌控毛笔实现运笔“舒服”为宜。执笔有高低松紧之分。执得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画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执得太紧,笔画容易显得呆板。执得太松,线条质量容易松软。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注意巧劲,而不是死力。

(二)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体坐直,头部端正,两腿自然下垂落地。临帖时最好将字帖放于书架上,置于身体前方,距离以眼睛看帖舒服为宜。胸部距离书桌的边缘一拳,利于运笔为宜。字体大一些的小篆体以立姿为宜,执笔以书写顺手为宜,重点是书写时要兼顾整张纸的章法布局、字形结构与空间布白安排,确保笔锋中正,运转顺畅,字迹得势。


捻管与运腕


小篆中运用捻管的方法是邓石如的首创,即所谓的“管随指转”。邓石如由于增加捻管的笔法,使小篆的性质发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化。

(一)捻管。邓石如所创的“管随指转”,即执笔要运指,行笔要绞笔,这种新笔法使他的小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邓石如的崇拜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谓:“五指疏布,各尽其力,则形如握卵,而笔锋始得随指环转如士卒之从旌麾矣。”同时认为“笔能随指环转,乃入《阁帖》”。刘墉、何绍基作书的笔法,都受了邓石如笔法的影响。如刘墉的“左右盘辟,管随指转”,何绍基所创的“运肘敛指,提笔绞笔”。就小篆而言,遇到书写角弧、弯曲弧时要捻管,“管随指转”即可实现圆转行笔的目的。

(二)运腕。执笔运腕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实。正常情况下,写小篆坐下坐稳写即可,不需要悬肘。尤其是遇有化方为弧或长画时要运腕、运肘。写长竖直、长弧时,指随腕动。只有这样,才能兼顾字形结构与空间布白的同时,确保笔锋中正、运转顺畅、字迹圆满得势。明代宋曹《书法约言》中说:“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运腕方法。因为腕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整笔锋,通过提按、顿挫等动作,暗换笔心,使之达到中锋行笔的目的。只有将锋藏入笔画中,才能沉劲入骨,使笔力充沛,笔势圆活。故作小篆时,笔头宜刚劲,而手腕宜轻便,方寸以内的字以运腕为主,务求笔力从腕中来,则点画自然沉劲而不飘浮,达到心手相忘、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


搭笔与接笔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是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随着搭接的广泛运用,小篆书写起来更加简单便捷。

(一)搭笔。搭笔的方法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顺势搭笔,而后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搭笔的笔画主要用于化方为弧的笔画,如方弧、角弧或弯曲弧延伸笔画时。

(二)接笔。接笔的笔画,主要是副笔依附主笔时,从主笔处起笔或弯曲弧较长时,靠若干搭接笔完成。即后一笔在前一笔处相连对接。对接时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笔画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裹锋与绞转


邓石如稍参隶意的作篆方法,使得小篆的线条方圆兼备,丰富多彩。而裹锋与绞转的植入,也使得小篆变得生动活泼。

(一)裹锋。笔锋内敛于点画中间的称“裹锋”,方法是起笔呈反方向运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用裹锋这个动作达到藏锋的目的,达到线条圆润浑厚。同时,在书写过程中,笔毛与纸摩擦容易出现扁形或开叉,只要左右转动笔杆,随时可以把笔毫裹住,既快速又匀称地画出所需要的线条来,无须不停地掭笔。

(二)绞转。康有为说:“圆笔用绞,方笔用翻。”所以这个绞是指笔锋的绞转,是圆笔时的运笔方法。“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使用羊毫更佳,行笔中运用绞转,则着纸侧面会出现复杂线条意想不到的变化,形成老辣遒劲、苍朴厚重的年代感。在写小篆时,绞转的笔法能够增强线条铸凿感,避免圆滑。邓石如可称熟练掌握绞转笔法的一代宗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