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多人,需要用一杯茶静下来|武夷山

 人生如茶0223 2016-11-17

武夷山岩茶专题之茶艺




来武夷山必去看十八道,十八道是武夷岩茶传统的冲泡技艺。说到茶艺,要捋顺个大致的历史发展脉络才好。

茶艺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的仪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盐添味,世称姜盐茶;宋初流行点茶法,把茶叶碾成细末,冲出来的茶汤要色白如乳,《观林诗话》载,北宋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苏轼本人很注重茶的养生效果,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可解除烦腻。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




所以可以看到,茶艺在历史基础上是发源于中国的,是从中国古式的泡茶手法来延展出来的泡茶方式。

中国茶艺历史悠久,因为文化的几次断层,到近代,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连。(冈仓天心《茶之书》)

直到茶艺从台湾复兴起来,传回内陆。逐渐被重视起来。各种茶艺比赛,各种茶会雅集,窈窕淑女,纤纤素手,摆弄那一泡茶。多少对茶的理解,对岁月的体悟,都没有。她的动作是空的。

首先,茶汤应该永远是主角。器之美,境之美,人之美,席之美,都是服务这个主角。茶汤,不是指狭义的杯盏中的的汤水,刘勤晋老师说,中华茶艺所呈现的茶汤之美包含茶叶的形、色、香、味。中国有六大茶类,又有各种加工类的茶,元素还是极为丰富的。

其次,茶艺应该文质并重。质,是指茶艺的内涵之美;文,则是一整套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演技巧。文与质两者互为辅助,但尤重意境,我们采访茶艺相关的老师,几乎每个人都强调这一点。




所以,一个合格的茶艺师,是应该内外兼修的。

近年来,茶文化的复兴,中外茶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经常可以在茶博会上看到韩国茶礼的表演、日本茶道的表演。与我们不同的是,这些演示者都是有一定年纪和阅历的长者,沉稳质感、意韵深长。而我们常常是一些年轻的女孩子。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为此,专门请教了武夷学院的王丽老师。

日本的抹茶道是日本僧人来我国访学后模仿宋代的点茶操作,最先就是在寺庙,所以非常重视仪式化的一种操作。在日本想要学习点茶,往往要经过师傅几个月的考核观察,师傅认为你有学习茶艺的潜质以后,才会将茶艺传授,并且在传授的过程中,发现你没有慧根,还是随时可以终止你的学习的,所以,没有一定阅历和积淀的长者,一般很难在日本学习到点茶的。



相比日本学习茶艺的门槛,国内茶艺师的门槛是比较低的,很多女孩子多是半路出家,经过短期的培训,持证或无证上岗,懂得泡茶就成为茶艺师了,这些人多是对茶一知半解,仅仅懂得冲泡,模仿动作,但是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知半解,这对茶文化的推广其实是不利。

但这并不是说年轻女孩子不适合学茶艺,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懂得茶叶的专业知识,学过茶文化,会泡茶会讲茶,把茶叶的知识讲得头头是道的,也都是很欢迎的。




 茶艺仅仅让人觉得泡茶动作很美,是不够的,泡一壶好茶,要用一颗爱茶的心,与茶汤真诚地对话。若茶艺仅局限于注重完成泡茶动作、茶器摆设、品茗环境建构,只是流于形式,是唱独角戏,而情景之美、意境之韵才是该追求的境界。

我记得,冈仓天心《茶之书》有这样一句:经常地,他们手上那杯茶,依旧美妙地散发出花一般的香气,然而杯中再也不见唐时的浪漫,或宋时的仪礼了。

我想,以如今天茶行业发展的势头和越来越多人对茶文化的热爱,不会太久,我们就可以很自信地回驳他这句话。




我们走访了武夷山研究茶艺方向的老师,下面摘录于与泠然茶道创始人王丽萍的对话。

Q:为什么一定要学传统的十八道呢?

十八道是武夷岩茶传统的技艺,在传承基础上创新,才会得心应手。

武夷山千古儒释道三教合一,所以结合这一特点,我自己从儒释道出发,分别创新了茶艺。目前儒、释两套已经呈现出来,道的还在酝酿中。


Q:创新茶艺要注意什么?

茶艺创新不是表面形式的创新,而是要将思想也融进茶事中。这一点很重要。从文化的属性出发,动作上、茶席上、妆容上、音乐上、器皿选择、服装设计、礼仪、程序上都要扣住这个文化属性。

儒,必是雅的、彬彬君子的。释,定是要表现出禅意来。道,崇尚无为自然。最简单的,恰恰也是最难的表现。


Q:目前中国有哪些茶艺流派?

严格地说中国大陆还没有严格的流派。现代中国茶文化正是复苏和兴起的时期,一方面学古人,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创新。时间不长,所以很难形成固定的流派。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茶是活的,主观意识性比较强,茶是任意想象的一杯水。


Q:你认为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人的层次和生活选择不同,有的人喝茶,为解渴,有的人更注重茶所带来的文化附加值。他们的需求都可以从茶中得到了满足,所以两者其实是不冲突的,看个人的需求。不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精神上的需求都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浮躁,太多人,更需要有一杯茶静下来,找到最初的自己。


Q:怎么看待茶艺美学?

我把茶艺美学窒们为茶的生活美学,建立在茶道美学的基础上,把茶落地生活之中,为我们所用,点亮生活质量。可雅可俗,一举多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