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都风土】“迎吴颜爷”与福州酒节

 fzzhd9033 2016-11-17



  解放前,在台江中选和沧洲一带,于农历正月十五日都要举行“迎吴颜爷”活动。它从宋代开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神庙会之酒神出巡

  吴、颜爷何许人也?吴爷名阳,颜爷名平,是跟随王审知开闽的两位战功赫赫的部将。他俩在开发城南瀛洲、开辟港道、建造舟船、发展水上交通和保境安民等方面做了重大的贡献,被王审知封为“护国太平王”。从中选吴颜庙石刻的楹联中可看出民众对他们景仰崇拜的缘由:“巍巍吴颜神绩千秋在;昭昭青史流芳百世传”、“吴颜业绩护国为太平;中选沧桑留香颂盛世”。

  吴阳和颜平虽战功卓著,但常因饮酒无度而失职。王审知严令他们平常不准饮酒,只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痛饮一天,由各街坊的民众备酒设宴款待,此后民众便尊奉他俩为福州的“酒神”。

  吴阳与颜平“羽化”成神后,中选的吴颜庙为了避免与另一沧洲庵的吴颜爷的饮酒日相逢,双方遂约定:中选定在正月十五日,沧洲定在正月十六日,分别举行“迎吴颜爷”神像的民俗文化活动。此活动历史悠久,据宋梁克家的《三山志》载:“又有舁(抬)偶像,摇兀而行,谓之‘闯神’。前列长炬,纵金伐鼓,震耀夺目。”在迎吴颜爷前,先举行隆重的“出巡”仪式,然后将神舆抬出绑在木质的双杠上,由两人抬着,数人轮流。在燃放的烟花上前进数步,又复后退数步,反复数次,有如“醉汉踉跄而行”。吴颜爷“出巡”之日,境内外所辖的商社、神坛或有经济实力的个人,都摆出名目繁多、带有平安吉祥含意的数十种肴馔放在组合的八仙桌上,供神选择;并备有大量福州特产“福建老”、“鸡老”、“地瓜烧”、“青红”等酒。在菜肴中少不了“乡间包太平”这道菜(由香干、包和鸭蛋经厨师加工拼成景物的肴馔),表达了民众祈求合境平安、福瑞祥和的愿望。

福州酒节

  扛神舆的叫“马吏”,黑布包头,黑裤褂、扎绑腿,穿麻鞋;神舆上绑着成串的小铜铃,前进后退左右摆动时响声不绝,甚是悦耳。与围观的群众齐呼“吴颜爷未醉”的声音有节奏地融在一起,场面十分热闹壮观。神舆从下午出发,直到晚上12时吃罢全台江摆的“千家宴”后回庙,才告结束。喜欢豪饮的台江人也在这天痛饮一番,以至“福建老”、“地瓜烧”供不应求,不少人醉倒街头。福州人便有了自己的“酒节”。

  中选、沧洲的“迎吴颜爷”活动,融崇贤、神缘、民俗、饮食文化于一体,为每年迎春增添了喜庆欢乐的气氛,文化内涵极丰富,确是台江人民的独特创造。

(来源:《福州晚报》·林精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