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蒂凡尼,生于1971年,英国戏剧导演。获得过托尼奖、奥利佛奖、纽约戏剧委员会奖、奥比奖等欧美最重要的戏剧奖项。代表作有《黑色手表》《曾经》。2016年8月,执导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在伦敦西区上演。 “我知道(他会没事的)。我的伤疤已经19年没有疼过了,一切太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结尾,中年的哈利·波特送小儿子阿不思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边看着火车带着自己的骨肉渐渐远去,一边无意识地触碰着额头上的闪电伤疤。 看似让人心安的一句话,却埋伏着不让人安心的后续。2016年8月,哈利·波特伤疤又痛,魔法世界再起波澜,第八部《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以独特的舞台剧形式与观众见面,剧本也同期出版发行。 故事的主人公不只有哈利·波特,“被诅咒的孩子”正是他的小儿子阿不思;故事的创作者也不仅仅是J·K·罗琳,还加入了英国编剧杰克·索恩和导演约翰·蒂凡尼。其中,蒂凡尼更引人注目,因为他是迄今唯一一部哈利·波特舞台剧的导演。 “我有很多故事想要讲述” 在英国戏剧界,蒂凡尼的名气一点儿也不比罗琳小。他出生于英格兰的哈德斯菲尔德,父母身上都有点文艺细胞:当工程师的父亲一直业余参加一个铜管乐队,当护士的母亲则是合唱队成员。小蒂凡尼10岁时便担任过舞台剧的主角,长大后更是个标准“文青”——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还不忘参加当地的青年合唱团。 读大学时,蒂凡尼选择前往格拉斯哥大学,这所学校有着500多年的校史,是全球最古老的十所大学之一。蒂凡尼本来读的是生物,1990年,格拉斯哥当选“欧洲文化之都”,城市里安排了各式各样的表演。这些表演不但勾起蒂凡尼童年的舞台生活记忆,他心中更是燃起一腔豪情,觉得舞台、戏剧这些传统艺术比做实验有意思多了。既然找到了方向,就立马放手去干,他将专业改为经典与戏剧,并在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扎进这一行。“我必须做这个工作,因为我有许多故事想要讲述。” 也许是被苏格兰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蒂凡尼最后选择在苏格兰国家剧院任职。他的成名作是2006年的《黑色手表》,讲述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英国士兵的故事。当年的爱丁堡戏剧节上,此剧一炮打响。007系列电影的制片人芭芭拉·布洛柯里在看完《黑色手表》后,立刻找到蒂凡尼,邀请他执导关于不死间谍詹姆斯·邦德的舞台剧。 这之后,蒂凡尼的事业顺风顺水。2011年12月,他执导的《曾经》在纽约首演。这部音乐剧改编自同名电影,讲述了一位爱尔兰音乐家和一个捷克移民女孩因音乐而结缘的故事。原作感情细腻,又有音乐贯穿影片,极其浪漫唯美。蒂凡尼没有用过多的成本和炫目的舞台视觉,而是把剧情设计得更紧凑,用精彩绝伦的台词和演员细腻自然的表演打动观众。最终,这部戏在2012年美国戏剧托尼奖中揽获11项提名,蒂凡尼也由此更为人瞩目。 “重要的是人性,不是魔法” 说起来,蒂凡尼和罗琳也是“老相识”了。20年前,当罗琳刚开始动笔写哈利·波特时,偶尔会去苏格兰的一家咖啡馆,蒂凡尼那时正好在咖啡馆里打工。两人每次都会交谈片刻,交情颇好。 多年前认识的小伙子如今包揽了美国托尼奖、英国奥利佛奖等戏剧界大奖,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罗琳把哈利·波特舞台剧交给他,可谓顺理成章。 “能把这些人物搬上舞台我觉得很棒。”蒂凡尼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他还拉来著名编剧杰克·索恩助阵。 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哈利·波特37岁了。虽然彻底打败伏地魔已经19年,他的日子却过得并不顺当——身为魔法部傲罗部门的主管,工作总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生活中,他不仅是一个丈夫,更是3个孩子的父亲。转眼间,最小的孩子阿不思也要像他当年一样,穿过3/4站台坐上火车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报到了。 父子俩的魔法人生一样都从3/4站台上开始,却各有各的难题。对阿不思来说,有个英雄父亲反而成了他心中的阴影,他怕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同时他也有拯救世界的梦想;对哈利来说,他自己是孤儿,即便已经有了3个孩子,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当好父亲,而且越当父亲,他就会越想父母,当年那场让自己成为孤儿的灾难似乎成为一个更加挥之不去的幽灵。父子俩都发现,黑暗会从你意料不到的地方现身…… “我们一直在尝试将书中情节和服装变成现实——之前书中人物基本都还在。”作为导演,蒂凡尼希望给粉丝们呈现出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因为这些观众是如此迷恋原著,他们会穿上霍格沃茨学校的巫师服,带着扫帚来看表演。 但蒂凡尼也知道,“整个故事的内核不在于魔法,而在于人性。”正如英国《卫报》的总结,大部分时间,“整个故事都围绕哈利对过去的焦虑,以及阿不思活在父亲阴影下的挣扎展开。” 重形式美,更重内在美,从来都是蒂凡尼的“金字招牌”。“儿时,我曾经观看过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第一次看时,觉得那些演员都很美,但演的是什么非常难懂。后来看歌剧也是如此。我学的是经典与戏剧,但我从不觉得观看那些美轮美奂却晦涩的歌剧能给我带来愉悦心情。我希望舞台剧能成为更多人渴望的东西,至少不要让一个12岁的孩子感到生涩难懂。” 将保密工作进行到底 因为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过去与未来,新与旧,善与恶都完美结合在一起,英国《每日电讯报》如此评价蒂凡尼所执导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这是英国戏剧舞台几十年都难得一遇的作品!《金融时报》《每日快报》《时代》周刊等媒体的剧评人更是给出了满分五星的推荐。 英国一家专业戏剧杂志则指出了它更重要的价值:“假以时日它将被视作本世纪最具影响力、最重要的戏剧作品。因为它正在引领新一代的观众享受戏剧的乐趣。” 蒂凡尼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喜欢戏剧的原因,“舞台是个有生命的地方,每一场演出都是新的。”为了保持这种新鲜感,蒂凡尼做到了极致。剧院排练厅的门上挂着一个明显的标识语:“保持冷静!注意保密!”除了严格的安检之外,所有观众都得到了一个写着“守住秘密”的小胸章,罗琳也通过视频向粉丝们呼吁不要透露情节,这样后来的观众才能感到十足的惊喜。 如果票房可以来证明成绩,蒂凡尼无疑是成功了——舞台剧的门票一经推出24小时,就售出了17.5万张。从8月正式演出到2017年5月,所有的票都已售罄,不少原价130英镑(1英镑约合8.6元人民币)的票干脆被炒到了2000英镑。 当年,罗琳的小说让全世界的青少年迷上哈利·波特系列,从1997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9年。这些痴迷于小说的孩子们,跟着哈利·波特一起长大,很多已为人父母。而这一次,蒂凡尼正好捕捉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纽带,恰逢其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