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组长培训教材—员工教育培训(一)

 健智 2016-11-17

 

 班组长培训教材

 第1章 认知教育

1.班组长的定义

1.3 对企业的正确认识

 一方面要按公司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另一方面要代表员工向上级反映大家的意见和要求,班组长在这里起的是一种桥梁的沟通作用。员工与自己朝夕相处,应该怎样体恤和激励,相信大家都有方法。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工班组长,很可能对企业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仅是一个名称或符号。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企业,以下三点是要明白的最基本要求:

 

(1)企业不是顺风车

把企业当成一辆顺风车,或者是一个跳板,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的管理者,是企业最为忌讳的。人才是企业的发展之本,只有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施展抱负的舞台,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个人在整个过程中既得到了锻炼,又使自身的人力资源升值,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应在工作中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积极参与管理,与企业共同谋求发展。

 (2)企业不是收容所

企业任用一位员工,都希望他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利益驱动。当员工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时,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这是很残酷的现实。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企业不是收容所,努力工作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企业真的像收容所,来者不拒,人人都有饭吃,皆大欢喜,那么我们反而要小心,怕它哪一天轰然倒下时砸着自己。

 (3)企业不是福利院

企业只有盈利才能生存发展,而成果和业绩是企业赢利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往往以业绩的多少来客观衡量管理者工作的优劣。管理者要使自己的“价格”更可观,就首先要为企业创造更可观的“价值”,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还看不到成绩时,就想跟企业讨价还价的员工,只会自讨没趣。

因为企业不是福利院,所以付出每一个铜板都要有充足的理由。

2.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班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

企业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利润,班组的生存在是因为能实现这个目的。在企业追求利润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班组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直接创造利润。它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单个看似乎微不足道,但无数的微细血管构成了整体,整体的好坏可以从中评估出来。

因为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所以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就要从班组抓起。如果不从这个根本上抓,那么一切的改善活动都只是在刮表面风,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2.2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

管理是否深入到基层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直接面对每一个员工,企业的精神最终是要通过班组贯彻到每位员工,然后通过员工的工作成果——产品反映出来。所以企业的管理、思想、文化一定要深入到班组这一个层次,企业才能焕发生机。

目前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班组课程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就说明这点。其实,从效益角度来看,班组培训比高级人员培训更直接、见效明显。

2.3班组是生产流程的衔接要素

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一个产品的制造过程。这个过程有的长有的短,但是衔接整个生产流程的,是一个个班组,每一个班组都是其中一个环节。因为生产流程是由一个个环节构成,所以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合作,社会化大生产尤其如此。很多企业认为班组只要完成生产指令就行了,沟通协调是经理们的事,这种认识是很错误的。如果班组不能实现协调,那么问题层层上报到经理要浪费多少管理成本?时间要耽误多少?其实很多现场的问题是很简单的,依一定原则把握就可以了。

2.4班组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基本场所

一些知名的跨国大型企业,如松下、理光、麦当劳、可口可乐等,都不约而同把培养人才当作是企业的使命。培养人才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再看看这些企业在哪里培养人才?既非研究所,也非在大学,答案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是在现场,在班组,在生产的第一线。如果没有一支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员工队伍,想制造精品、创立名牌,很难。这样的员工队伍既不是在厂长的几次训话中形成的,也不是发几次奖金或罚几次款就能够锻造,它需要班组长、师傅长期的严格要求,工作上手把手具体指导;需要同事之间无障无碍的切磋产流,才能在集体的气氛里逐渐影响形成。

2.5班组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团队

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活力,首先看班组有没有活力,不断创意、不断改善是保持活力的“灵丹妙药”。单纯的生产工作是枯燥乏味的,员工对付这种枯燥乏味一般是消极怠工或跳槽,来去之间,对企业和个人都是巨大损失。如果班组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团队,永远生机勃勃,员工在这个团队每天都保持着新鲜感、成就感,每天都面对新的挑战,那么他就会快乐工作,不断进步。员工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水平、效益自然相对提高。

3.班组长的素质要求

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但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人并不多,这并非谁有管理的天分,只是大多数据人都没有注意到管理的能力这个问题。管理者需要有比非管理者更出色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神秘,只要注意,我们都可以做到。这些管理能力是:

 (1)专业能力

在所管辖的团队内,对自己的业务(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娴熟,能够指导下属并向上司提供建议帮助正确判断,这是开展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工作经验渐丰富。班组长作为基层管理人员,这方面的能力特别重要。

由于我国教育制度上的缺陷,有管理技能,又有专业知识的人不多,许多人要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如果固守自己的思想,不愿意深入学习专业(行业)知识,很难想象能管理好技术上的问题。学习专业知识,不限年龄、学历、性别,任何人只要肯努力,方法得当的话,不出几年都能达到较高水平。

(2)目标管理能力

在处理业务时,设定主题、时限、数量等具体的目标,提高员工们的参与意识,具备使P—D—C—A这一循环不断地周而复始的能力。

(3)问题解决能力

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想象预测能力,一旦发现妨碍目标达成或业务开展的问题,立即分析现状,找到原因。善于用“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的三问思维,从360度全方位思考对策,并提出对策直至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4)组织能力

为了达成部门的目标,利用班组每一个员工的特点进行任务的分担,发挥全体人员的能力,同心协力,使部门运作达到1+1≥2的效应。

 (5)交流、交际能力

为了能够进行直接地意见沟通、交流必要的信息,在应该具备高度的说话、倾听、商谈、疏通及说服对方的能力。交流能力随着工作经验和悟性会逐渐提高。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减少摩擦、融洽气氛、提高士气,有助于构筑良好的信赖关系。

 (6)倾听的能力

很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地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作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

这只是倾听的一大好处,善于倾听还有其他两大好处:一是让别人感觉你很谦虚;二是你会了解更多的事情。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并且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愿望。所以,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7)幽默的能力

管理者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他的下属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轻松的工作气氛有助于达到这种效果,幽默可以使工作气氛变得轻松,使人感到亲切。幽默的管理者能使他的下属体会到工作的愉悦。

在一些令人尴尬的场合,恰当的幽默也可以使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可以利用幽默批评下属,这样不会使下属感到难堪。当然,对于那些悟性较差或顽固不化的人,幽默往往起不了作用。

 (8)激励的能力

要让员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工作,就要把员工的“要我去做”变成“我要去做”,实现这种转变的最佳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激励。如果我们用激励的方式而非命令的方式安排员工工作,更能使员工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工作的成就感。

激励的方式并不会使你的管理权力被削弱。相反,你会更加容易地安排工作,产能使他们更加愿意服从你的管理。

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善于激励员工,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有很多繁杂的事务,及大量棘手的事情需要解决,其所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自我激励是缓解这种压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增强工作成功的信心。

 (9)指导员工的能力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为了顺利地展开日常业务而传授必要的知识及方法;指出员工在意识和行动上的不足之处;使大家理解业务的定位、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劲头。

 (10)培养能力

部下的培养是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培养能力是熟悉每一个部下的欲求,在工作中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在成就感与工作能力能够长期地有计划地得到提高。

 (11)控制情绪的能力

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当一个领导者情绪很糟的时候,很少有下属敢汇报工作,因为担心他的坏情绪会影响到对工作和自己的评价,这是很自然的。从这点意义上讲,当你成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你的情绪已经不单单是自己私人的事情了,会影响到你的下属及其他部门的员工;而你的职务越高,影响力越大。

 (12)自我约束的能力

不沉湎于惰性及日常业务之中,描绘“理想的自画像”,经常以此自律自己的行动。为此必须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活用,努力增进自己的知识、人格、健康的能力。

 (13)概念化能力

把握事物的本质,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时不可缺少的能力。越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对于概念化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概念化能力取决于工作环境和个人悟性,带有潜能性质。

书本上的管理方法再高明,其他公司的管理手法再先进,却不一定适用于自己,所以班组长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努力亲身实践,不耻下问,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管理的原则和要义

4.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具有某种目的的企业组织,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从“制造产品或服务”的阶段开始规划、执行与控制生产的行为。它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管理的概念包含以下内容。

 (1)管理目的:高品质、低成本、严守纳期。

 (2)管理区分:品质管理、成本管理、过程管理。

 (3)管理步骤:P(计划、策划);D(实施生产活动);C(评价实绩与标准的差异);A(总结调整,排除差异,继续防止)。

 (4)方法:运用规则、观念、工具,以达成管理的目标。

 (5)制度:管理的运行需要条理,这个条理则由大家制定,由大家遵守。

 (6)科学性:基于理论研究、实践验证,汇集整理成若干的方法,而且此方法,既简易又可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7)艺术性:管理的执行,既没有太多异常状况,也没有完全一成不变,管理的尺度分寸,依赖管理者的灵活掌握、巧妙运用。

4.2管理者的思考方向

 正确做好应做的事情就是管理。真正的管理就是循环PDCA的管理周期,可以运用以下三个原则来观察、展开工作。

 (1)以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

制订计划工掌握问题时,必须观察整体以确定自己应该的立场,使所采取的措施符

整体要求。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订计划或掌握问题时,要结合整体来进行观察,才能掌握大局,了解重点所在,从而有的放矢。

○2以系统方法来观察,追查问题发生的原因。从制造→设计→企划→销售……的根源,来思考问题发生的来源,发现部门间的差异。

○3观察整个过程,具备前瞻的战略思维。要求能从事重视计划的活动。在企业时如能经常想到“如果、万一”再来计划,做好事前评估,如此思考以后才能顺利执行的计划。

 (2)反省工作方法

观察工作的结果,积极地经常思考现在的做法是否适当、有无问题等。

○1不要重复相同的失败。不会导致失败的行动非常重要,更重要就是不重复相同的失败。因此,要总结失败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犯相同的错误。

○2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不良的方法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仅关注结果而不注意过程和方法的话,问题还会卷土重来,所以要从产生不良的过程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

○3从重视追究责任到重视检讨原因。产生不良结果时追究责任,“谁没有做好”,是从奖惩分明的角度非做不可的,但更要进一步检讨“为什么会这样”。重视原因检讨,找出防止对策,从问题的源头消除不良的因素。

(3)在他人的立场。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注意整体的协调,采取相应行动与改善;避免以自我为中心,避免不顾他人的感受,才是真正的管理。

(4)下一工序即客户。要考虑谁是自己的后续工序,自己的顾客是谁,采取对后续工序有利的方法来改善工作。

(5)从重视个别效率到重视整体目标。正确有效履行本身职责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措施对自己来说是改善,对其他部门而言很可能是破坏或妨碍。所以除了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是什么,还要确认对后续工序的影响,从提高整体目标来加以改善。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