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提出者李晓江为长沙提出这些大招

 孟溪ProbeT连山 2016-11-17
人物名片

  李晓江:国内知名规划专家,先后主持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以及珠三角、成渝城镇群、重庆两江新区等多个重点区域的协调发展规划,还主持和参与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或总体规划。2006年,李晓江主持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10年)》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是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领域的权威。

  名词解释

  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是我国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外门户,已经成为或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城市。

  长沙晚报记者 陈焕明

  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前日开幕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的提出有怎样的背景和目的?长沙应该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昨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的提出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来长举行专场讲座。利用此契机,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与外延、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和短板等问题,本报记者对李晓江进行了专访。

  长沙印象 近年来发生很多可喜变化

  作为国内知名城市规划专家,李晓江对长沙并不陌生。他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承担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委托的一系列研究项目,包括长株潭一体化规划、湘江生态风光带规划等,近几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承担了长沙一批规划研究项目。

  看到自己的规划蓝图变为现实,李晓江表示,近年来长沙正在发生一些可喜变化,每回来长沙都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态环境越来越漂亮、城市格局越来越大。“特别是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长沙高铁与机场之间的联系非常便捷,通过磁浮快线10多分钟就能实现快速换乘,这对于长沙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和门户的作用非常重要。”

  概念提出 中心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2006年,李晓江主持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10年)》,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概念。

  “我们发现,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城市的竞争,我们所看到的发达国家,都有非常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的作用往往超出了区域和国土。”李晓江说,比如纽约、伦敦、巴黎,它们在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都有重要的影响力,“中国是不是也要建设一批在国家和区域拥有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能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由此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

  国内现状 一批城市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李晓江说,发挥对城市群的引领作用、促进城市群协同一体发展,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意义。他介绍,2007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4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中心城市,2010年重庆被纳入;沈阳、南京和武汉“十二五”规划,都把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长沙、成都、郑州等城市都于今年提出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除了要增强竞争力与辐射力、培育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化水平、强化门户和枢纽地位,最重要的是一座城市文化特质的创造。“城市竞争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文化竞争。”李晓江指出,国家中心城市不是帽子,不要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争帽子”的过程,“应该从全球竞争、国家责任等视角认识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伴随着我国的世界地位提升和开放战略的提出,应有更多的城市进入全球城市体系,支撑国家战略。”

  长沙优势 服务和创新能力强大,产业优势明显

  李晓江认为,长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强大的服务和创新能力、悠久的文化历史沉淀、明显的产业优势等。

  “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之一还在于它是市民眼中最具幸福感城市,市民期待一个更加宜居和有品质的长沙。”李晓江说,长沙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文化,长沙所处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国家第四极,长株潭一体化优势明显。

  “长沙成为国家300公里高铁大通道的十字路口,是京广、沪昆两条重要国家交通通道的节点,航空旅客吞吐量居中部第一,中转过站航班占比高达60%,高铁-空港复合枢纽优势明显。”李晓江说,长沙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产业工程机械,产值占全国30%。

  献策支招 突出文化影响力,建成国际文化都会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沙有优势也有挑战。”李晓江说,这些挑战主要包括:长株潭整体优势尚未完全发挥,文化内涵和特质有待挖掘,创新驱动发展面临压力,城市开放模式有待优化等。

  “在经济影响力方面,整体规模成长迅速,但仍需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在科技影响力方面,创新能力逐步显现,但仍需要建立创新导向的产业体系。”李晓江说。

  在阐明长沙的优势和不足后,李晓江也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献策支招。他认为,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长沙应当突出文化影响力,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魅力文化都会;突出服务能力,建成具有区域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之都;突出产业创新,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制造之都;突出城市品质,建成具有吸引力的绿色宜居之城。

  精彩问答

  “国家中心城市”不是一顶帽子,是一份责任

  1.国家中心城市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线城市有什么区别?

  李晓江:我们平时所讲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是从城市个体出发,以城市的收入水平、城市房价等重要指标为参照,讨论的是个体对城市的印象。但是我们讨论国家中心城市,强调的是它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它在区域中的引领辐射作用、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2.衡量一座城市是不是国家中心城市,有怎样的指标?

  李晓江: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是一个简单排名,不能简单地从经济体量的大小、经济水平的高低来衡量;它也不是一顶帽子,好像抢到了就是很大的荣耀。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承担国家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3.长沙提出要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创新创意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您认为这三大中心与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的吻合度如何?

  李晓江:长沙提出打造三大中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切合长沙当前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需要。比如智能制造中心,长沙制造业有自身独特优势,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都在国内占有很大份额,这个定位符合长沙未来发展方向;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所以长沙提出打造创新创意中心,这是基于长沙悠久的历史沉淀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提出来的,有其发展潜力;同时,长沙交通枢纽和区域门户作用日益突显,因此提出交通物流中心的概念,也很契合现实发展。

  4.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会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和变化?

  李晓江:国家中心城市一定是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城市,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市民中有不同的群体,比如对城市原住民,如何留住他们的乡愁,这需要保持城市原有的特征,保留城市文脉;对于城市外来者而言,如何给他们提供成长、创业的机会。另外需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为小孩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为老人提供养老、医疗等服务,这些都非常重要。

  (长沙晚报记者 陈焕明 整理)

  讲座反响

  目标定得合适,努力定能实现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7日讯(记者 黎铁桥)“李晓江老师的讲座听了很解渴!我觉得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是可行的。”昨日,“长沙大讲堂——国家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现状与未来”专题讲座举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的精彩报告引发热烈反响。不少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有启发、有收获。

  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刘建海表示:“李晓江院长在报告中说,决定城市成败的最后一定是文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育新人重于造新城。这提醒我们在注重物的增长时,一定要突出人的因素、文化的因素。所谓新人,就是那些创新能力强的人,往往在企业、在民间,党政干部要自觉对接这一需求,对新生事物少干预多支持,社会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机制和环境。”

  在一家市属媒体工作的朱平(化名)听了讲座后连声说:“值!”她告诉记者,自己对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的缘起、功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确了长沙未来的努力方向。“相信通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的引领和激励,长沙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居民的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

  市侨联副主席刘斌表示,听了讲座,对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更加充满信心。市侨联要发挥自身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长沙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献策出力。

  “李老师的讲座听后很让人受启发,我觉得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定得合适,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正像李老师说的,没有哪个城市可以不经过努力就能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干部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