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人那得知

 艺苑小屋蓉 2016-11-17

时人那得知

孙过庭《书谱》中所载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如下: 安(谢安)尝问敬(王献之):“卿书何如右军(王羲之)”? 答云:“故当胜。” 安云:“物论殊不尔。” 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
读此段对话,可以获取如下信息: 其一,如孙过庭所言,王献之所答未免狂妄自大,不合古代礼制。献之自幼随右军习书,右军既是其父亲,又是师长,岂能言“胜父”(胜师)? 其二,王献之在父荫之下已然长成,旁人尚未察觉,即便解释,他人也未必领会,某些人也未必首肯。
其三,魏晋时期,四大豪门,王谢争胜,路人皆知,尺牍竞圣,仅其一也。谢安醉心老庄,有高世之志;王羲之玄儒双修,志在家国。二人携手登冶城,可佐证之。 谢安曰:"人世茫茫,林泉高致,醉卧清谈,不负此生。” 右军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谢安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王氏一族,入世实干,颇得帝家之重;谢氏一族,遁世清谈,颇得逍遥之志。于书法一道,王谢二族一直并驾齐驱,互争高下,然右军一出,风流绝代,谢氏黯然。谢安相比右军,晚生近二十载,亦算晚辈,故右军在世时,谢安书法再高明,其名声也难敌右军。王献之相比谢安,晚生二十四载,亦是谢之晚辈。献之与谢安之问答,估计在献之二十来岁之际。此时,右军已归道山,谢安应该是那个时期书坛之执牛耳者。突然间冒出个小年轻称书法胜过右军,谢安岂能接受?
其四,时人误读,献之非常苦闷。某人之观点不需要太高之智商,然要读懂某人之观点则需要专业之态度和专业之影响。故知音不需要解释,弹琴对牛则枉然。就如美女,可能很难描述什么是美女,然而,当一个女孩站于你面前,你就知道其是不是美女。
献之于后世与其父并称二王,一不是其自吹而成,二不因谢安之否认而改变。数十年间之人事,往往要沉淀百至千年而定论。 2016年10月2日撰于对镜草堂申伟 (本文及今年八月以来微信发布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