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闲暇教育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6-11-17

小学闲暇教育


摘要  现如今,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更多的人对国家,社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教育需求。特别是针对处于成长重要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现在所处的学习环境,身心健康使得全社会的人关注。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确立和教育行为的改变,小学生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支配支配的闲暇时间。我国小学目前闲暇教育现状如何,如何有效开展闲暇教育,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探讨研究。

关键字小学  闲暇教育

 

一、       闲暇教育的概念及开展小学闲暇教育的意义

(1)  闲暇教育的概念

要认识闲暇教育,首先确定什么是闲暇。从一般的语义上来分析,闲暇是指人的空闲时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闲暇一词的释义为闲空,是指没有事的时候,是标示了一段人们没有工作和事情要做,可以悠然消闲的时间过程。但是,要对闲暇进行理论分析时,闲暇一词语义学含义就远远不够了。从时间上来看,它是当工作约束、睡眠、及其他基本需要被满足时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行为上来看,闲暇应该是个体除了常规从事的事物以外的时段中能完全自主的行为活动;从状态上来看,闲暇则是人们自由的心理及其生理活动状态,是一种闲暇的感觉。至于闲暇教育,国际上公认为:“其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年人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教育环境和娱乐环境中。”对于小学生而言,闲暇教育就是学校、社会、家庭等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对待和利用闲暇时间的各个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一种教育活动。

(2)  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

从当前研究来看,对小学生开展闲暇教育有下列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对小学生开展闲暇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对小学生实施闲暇教育可以使其在闲暇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地选择闲暇活动,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相互促进,闲暇教育的开展为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心境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而良好的心态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第二,对小学生开展闲暇教育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和交往是个性发展的源泉与基础。闲暇教育其活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从而为人格的多向发展和创造力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第三,闲暇教育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及其社会化的发展。人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中生存和发展,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总少不了和人打交道,小学生也如此。目前,小学生的学校教育将学生的交往有限地固定在校园范围内,这种单一的交往方式和狭窄的交往范围,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闲暇教育恰恰为学生的交往提供了超越学校围墙限制的时间和空间。闲暇时间里,学生学会与人交流沟通,赢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不断吸收外部信息并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获得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第四,闲暇教育对于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闲暇教育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方式和手段灵活,有利于促进校内外教学活动的统一,综合基础与个性特长的统一。除此,闲暇教育可以克服现行教育重基础轻实践所带来的不足,以其宽泛性与空间广阔性开展活动。

第五,闲暇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闲暇生活品质,树立合理闲暇消费观。大多数小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父母给他们准备好的衣着吃用,存在乱花钱、盲目从众、攀比的现象。因此,加强小学生合理消费教育必不可少,闲暇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引导学生合理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充分利用闲暇资源,有效提高闲暇生活的品味。

二、       我国小学闲暇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小学生闲暇时间少,闲暇时间被占用,及闲暇权利被剥夺造成儿童的被动性。 现如今,“一切向分数看”的应试教育致使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攀比从众,在这些理念的支配下,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恣意剥夺小学生的闲暇自由。小学生在有限的闲暇时间内奔波于各辅导班或各种参考资料,这必然造成儿童人格发展的不健全,造成儿童性格的被动性。

第二,闲暇教育的内容单一。小学生参与学校开设的课外活动人数最多的为音乐、美术、艺术类,其次为语数外、计算机类,而参加动手能力培养类的较少。学生生活交往活动范围小,适合他们的闲暇活动少、质量低,很难让学生自由、安全地休闲娱乐。

第三,家庭在小学闲暇教育中是缺位的。一些家长认为闲暇就是休息,让孩子被动地浪费闲暇时间,不如利用闲暇安排小学生做一些有价值的补习功课之类的事。目前我国小学生又以独生子女居多,成人在休闲时常将孩子带在身边随成人的闲暇而活动,导致孩子缺少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闲暇活动,特别是缺少孩子间的集体活动,这易使儿童发展失去个性。

第四,学生自我闲暇教育状况十分懵懂,闲暇活动比较消极。经调查,小学生在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开展较多的活动为:玩游戏、看电视。随着经济科技不断发展,各种网络媒体的不良信息充斥着孩子的生活。

第五,社会对小学闲暇教育的关注还不够。家长和学校都习惯于这样的认同: 中小学生获得自主闲暇时间, 会多了玩心, 耽误了学习。因此, 与其让学生多一点自由,还不如让他呆在学校的时间长一点, 多做一些作业。

三、  目前开展小学闲暇教育的对策

小学生开展小学生闲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合力,既保证小学生在节假日中得到充分休息,又积极创造条件指导他们开展有益活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到责任。

第一,学校应明确自身在闲暇教育中正面、系统引导的地位及角色。①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认识闲暇教育的重要性。②建立相应的闲暇教育内容体系,设置相关的课程及活动

第二,家长应明确自己在孩子闲暇生活中的主导作用。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认清家庭在闲暇活动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学习相应的闲暇知识。②重视对孩暇子闲观念及方式的指导,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闲暇态度。③给孩子相应的自主权及自由发挥的空间,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第三,社区应明确自己的辅助教育及文化氛围制造者的职能。①加强社区建设,对社区成员加强教育,促进社区成员闲暇教育意识的提高。②形成全社区新型管理理念,强化社区教育意识,倡导健康的社区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社区功能。

第四,大众传媒及信息网络。在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传媒已日益在人们的日常闲暇生活中直接或间接产生重大影响。大众传媒工作者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

第五,教育理论及科研工作者要对闲暇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吸取国外研究成果及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研究试验,并把它及时总结、推广,以指导闲暇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字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1235

[2]王艳.《高年级小学生闲暇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2008.05.08

[3]李斌.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1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6d50801008wjl.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