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系列评论②加快富民步伐 提升百姓获得感

 Erri 2016-11-17

  中国江苏网11月15日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来,江苏坚持执政为民、发展富民,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必须更加鲜明地突出富民这个导向,让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百姓富”无疑是重要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鼓足群众的“口袋”,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看到,未来五年,富民之路依然充满挑战。首先,看收入水平,江苏经济总量全国第二,人均GDP在省区中排名第一,但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称。其次,看富民短板,与城市相比,农村是短板;与苏南相比,苏北乃至苏中是短板,特别是苏北一些地方,老百姓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必须加快提升短板,提高全面小康的“含金量”,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落下。必须坚持创业富民,努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创业带动就业,想方设法扩大就业,大力促进新苏商的成长。同时,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要锁定富民的短板指标,盯住末尾指标,跟踪波动指标,努力拉长补齐短板。针对苏北地区的富民短板,要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精准落地各项帮扶措施。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作,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机制,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随着民生需求发生新变化,人民群众的致富期盼、民生诉求“水涨船高”。实现“百姓富”,必须正视这些事关群众幸福感的重要诉求。比如,群众对环境问题十分关注,这就对提高产业落地门槛、推动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再比如,不少地方看病、上学、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离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大力推进基本公务服务标准化,大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小康路上,我们要集中优势资源,以发展促进富民,以富民推动发展,努力创造人民富足、社会文明的美好生活,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

  “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改善民生、推进富民的工作复杂艰巨,事关未来五年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强富美高”新江苏成为全体人民共建、共有、共享的新江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