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三晋瑰宝——介休窑瓷

 东方竹马 2016-11-17





介休窑白釉玉壶春瓶

介休窑博物馆藏


介休窑是以介休窑为典型代表,介休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洪山村东南源神池旁,据史料记载,介休窑始烧于唐,盛于宋,历经宋、金、元、明、清数代。陶瓷烧造延续时间之长为北方瓷窑中罕见,属古代北方名窑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陶瓷文化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对于研究中国的饮食、民俗等也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介休窑白釉缩腰枕

介休窑博物馆藏

介休窑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印模成型、拼接成型等,装饰技法有白釉画花、白釉刻剔花、镂雕、黑釉剔刻花、黑釉画花、印花、填彩、绞胎、绞釉、油滴釉、窑变釉等,特别是窑址中的细白瓷和油滴窑变釉类更显突出价值。产品种类繁多涵盖日用和观赏范围居多,浓缩了山西乃至北方地区古代陶瓷生产及民间生活器具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积淀,是研究山西古陶瓷业起源、发展、传承、兴衰的实体资料,对探索陶瓷烧造技艺、行业影响等具有代表性意义和价值,对研究山西古陶瓷业的起源、发展、兴盛直至走向衰败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介休窑黄釉铁锈红花盖盒
介休窑博物馆藏


宋、元时期为介休窑陶瓷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已经退多进微,逐渐失去宋、元时期的工艺精髓。现在我们所阐述的介休窑以历史上宋、元时期为典型代表,明、清以后工匠们所继承的烧造工艺和产品已经失去真正介休窑的工艺精髓,更不能体现介休窑的特点。据考古专家在介休窑窑址考证,至元代后介休窑具有典型代表特色的工艺已经断烧失传。



“老窑瓷中国行-山西之旅”调研组与李家祖孙三代

2016年7月11日,为了挖掘山西古陶瓷之美,中国文物网和老窑瓷博物馆与大栅栏琉璃厂非遗服务中心联合承担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部级课题,启动“老窑瓷中国行-山西之旅”调研工作,对山西省古窑址的调研工作不断深入。2016年7月19日,课题调研组来到调研过程中的第五站——介休窑。调研组对介休窑进行了细致调研,并拜访了介休窑复烧技艺传承人李建国。



李守义

李建国是“介休窑研究恢复工作室”的创始人,供职于原洪山陶瓷厂试验室。现正在成立“介休窑古陶瓷研究院” 。从小随父亲学习美术绘画和传统陶瓷制造、装饰技艺,专业从事古陶瓷研究与恢复制作已经27年之多,现在儿子李俊大学毕业,子承父业加入到古陶瓷研究行业工作多年。在父亲李守义的带领指导下,集全家五代人传承的传统手工制瓷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传统古陶瓷制造技艺、现代陶瓷制造技艺、陶瓷美术绘画设计技艺与古陶瓷收藏鉴定知识相结合,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研究调试,投入大量资金,已经把介休窑历史上失传的传统高级技艺基本上全部研究恢复起来。目前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国介休窑复烧瓷


介休窑历史悠久,历经千年不息,烧造的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人民日常生活用瓷需求,而且承载了厚重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史。它实用、简洁和朴素的审美追求,以及自由、创新和个性的美学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文化艺术遗产。



李建国介休窑复烧瓷局部

从唐宋一直延续到今日,介休窑的熊熊炉火相传千余年。



·END·
 

wenwuchina

一个有趣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