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扁豆.2.多寐治验三则.3.名人善用熟地熟地成就名人.

 思考的蚂蚁qq 2016-11-18
韦良渠

1.扁豆 
摘自2016-11-17中国中医药报
通讯员 杨璞

肠胃虚弱多佐餐,

通利三焦驱儿疳。

炒用健脾兼止泻,

伤寒外热嘴莫贪。

很多人童年估计都吃过扁豆饭。做法一般是蒸饭的时候放上扁豆或者炒饭的时候放上扁豆,色香味美,那种口味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其实扁豆饭不仅味美也是很补脾的饭,因为扁豆是非常补脾的食物,但是一定要用白色的扁豆,为什么这么说呢?

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尝试多吃些扁豆饭,《滇南本草》中记载扁豆:“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药性辨疑》中也记载:“扁豆,极补脾。”《药品化义》中则指出:“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对于扁豆药用一般都是用白色的,《本草纲目》中有明确记载,并且把白扁豆上升为“脾之谷”的高度:“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这里的中宫便是脾胃的代名词。

那么,为什么要吃炒扁豆饭呢?《会约医镜》中记载扁豆:“炒用健脾止泻。”

对于扁豆补脾的认识,在《本草求真》一书中更为详细,分别从扁豆的味、香、温的三个特性来进行阐述:“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脾得香而能舒,扁豆禀气芬芳,故能于脾而克舒也;脾恶湿而喜燥,扁豆得性之温,故能于脾而克燥也。脾土既实,则水道自通,三焦不混,而太阴暑湿之邪,自尔克消,安能复藏于脾,而有渴、泻之病乎。但多食壅滞,不可不知。”

需要注意的是,著名养生专家陶弘景认为:“患寒热病者,不可食。”《本草经疏》中对此进行了解释:“弘景云,扁豆患寒热者不可食。盖指伤寒寒热,外邪方炽,不可用此补益之物耳。如脾胃虚及伤食劳倦发寒热者,不忌。”所以,患有伤寒外热的人不适合吃扁豆,但是脾胃虚弱出现寒热症状的人可以适量服用。(杨璞)

 

2.多寐治验三则 
摘自2016-11-16中国中医药报
□ 汤定伟 杨爱国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张恩树是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任氏“然”字门中医内科第十二代传人。业医50年,临证喜用经方,自创时方,长于内科疾病的治疗。笔者有幸侍其左右,收益良多,现将吾师治疗多寐案三则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燥湿培土化痰湿

赵某,男,63岁。患者多寐欲卧3月余,日趋严重,胸闷,纳差,痰多,恶心,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查脑电图未见异常。证属痰湿困脾,脾阳不振;治以燥湿培土,以化痰湿。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炒苍术10克,川厚朴10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3剂。

二诊:药后患者多寐明显好转,白腻苔渐化,脉象缓而有力,惟仍感痰多、胸闷。原方加广郁金10克,制南星6克,5剂。服药后,诸症皆平,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本病为痰湿困脾,脾阳不振之内湿证。多见于肥胖之人,气弱则脾土少运,生湿生痰。而长夏主湿,故在梅雨季节病情加甚。治疗本证用药宜温、宜燥。

益气扶脾升清阳

徐某,男,62岁。近一周来,精神不佳,纳谷欠馨,头昏乏力,多寐欲卧,大便不实,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象虚软无力。证属脾气虚弱,清气不升;治以益气扶脾,升清降浊。处方: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麻黄2克,生姜2片,大枣5枚,3剂。

二诊:药后多寐好转,仅感纳谷不香,上方去麻黄,加香谷芽15克,再服7剂而愈。

按:脾气虚所引起的多寐,一般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以面色白光白,纳谷欠馨,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其辨证要点。如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患,可在益气扶脾之方剂中酌加少量麻黄,取其兴奋大脑之功,但应中病即止。

急宜固摄精气神

李某,男,57岁。患者因患膀胱癌,曾在外地某三甲医院行三次膀胱手术,并配合化疗,现已幸存六年。近来患者自觉精神不振,头昏乏力,多寐欲卧,喉中痰鸣,经能量合剂静滴,及中成药化痰开窍之剂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日趋严重,终日嗜睡,高声呼之能应,醒后神疲懒言,目光迟钝。刻诊患者酣睡打鼾,面目虚浮,喉中痰鸣,两足浮肿,舌质淡红,苔灰而干,脉象沉细而滑。证属精明之府失养,而致气虚精衰神疲;治以急摄精气神。处方:生晒参10克(另煎兑服),炒白术10克,北沙参10克,熟地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0克,炙甘草5克,2剂。

二诊:药后昏睡减轻,知饥欲食,药已中的,再进3剂。

三诊:多寐已愈,仅觉耳鸣耳聋,头昏,拟补肾填精,益气宁神,以善其后。

按:本案运用人参、白术固摄正气;沙参养阴,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地黄补肾填精,茯苓、陈皮健脾渗湿,使熟地补而不腻;石菖蒲、郁金化痰醒窍,以摄元神;炙甘草调和诸药。药中病所,故患者精、气、神渐复,人即安和。(汤定伟 杨爱国)

张小秀亲手炮制地黄,遵循古法,九蒸九晒,耗时30余天,这样制成的熟地乌黑透亮、软糯香甜,是一味补益肝肾的上好药材。
3.名人善用熟地 熟地成就名人 
摘自2016-11-17中国中医药报
□ 施仁潮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在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中,张小秀在家中亲手为女儿炮制地黄,遵循古法,九蒸九晒,耗时30余天,这样制成的熟地乌黑透亮、软糯香甜,是一味补益肝肾的上好药材。

张景岳巧用熟地解民饥

明代医家张景岳有一个雅号叫“张熟地”。此名的得来据说是当年他路过一个村庄时,听到里面哀声连天,得知村中青壮年被征从戎,老幼妇孺饥寒交迫,无奈以土茯苓为食,结果寒伤脾胃,腹胀便秘,惨死无数。见此情景,张景岳将随身所带的熟地分给饥民充饥,并指点村民到山野掘采生地,蒸晒成熟地,既能养血润肠祛病痛,又能代食解饥饿。当张景岳辞别乡亲父老时,村民们依依相送,因念其以熟地救命之恩,纷纷夹道奋呼:张熟地!张熟地!由此,张熟地就成了张景岳的雅号。当然,张景岳本身对于熟地也是深有研究的。在他的《景岳全书》中设有一篇熟地专论,称熟地“至若熟则性平,察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他所创制的金水六君煎,用熟地、当归、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六味药,用于治疗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高阴虚、气血不足之痰嗽。另创有贞元饮一方,重用熟地为主药,大补肾中元气,治“气短似喘,呼吸急促,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急垂危”之症。张景岳用熟地补肾纳气的经验,被众多医家所认可,《续名医类案》中即有大剂熟地配人参、麦冬、牛膝、五味子、山萸肉等治疗虚喘的案例。

肝肾虚损用熟地补精气

熟地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本草纲目》中记载熟地的补益功用为: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月经不调,胎产百病。

大家十分熟悉的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肝肾阴虚出现的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也用于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精血亏虚须发早白、肝肾不足五迟五软等,其中熟地就是一味主药。清代许松如介绍,自己曾治虚损一例,见真阴虚衰而致倦怠乏力、上重下轻、头脑昏沉不清、腰酸肢软、遗精频频、纳差神呆,于对症方中加用了熟地30克,首次服药后即觉有气自头中下降入腹,立见头脑清醒,精神倍增,两足有力。再续服前方,胸腹间常有气走动之感,是熟地招纳虚阳下归之效应。

痰热阴虚用熟地平咳喘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类疾病,尽管有内伤与外感的不同,但发病多表现为肺、脾、肾功能失调,且病久多及肾,或肺肾阴亏,或脾肾阳虚,或肾阴不足,或命火衰微,都与肾相关。名医张锡纯就记述过一个用熟地治疗痰喘的验案:邻村李媪,年七旬,劳喘甚剧,十年卧寝,每日用熟地煎汤当茶饮之,数日即安卧。当代名医裘沛然先生《壶天散墨》中也有一例,患者咳嗽痰喘甚剧,胸腔窒闷,腹胀纳少,咳嗽频作,咯痰难出,痰质清稀而黏,气逆喘急不平,面容憔悴,精神委顿,舌上满布腻厚白苔,脉象沉缓,先前治疗,历用通阳运脾、温肺肃降、理气祛痰、燥湿畅中之方,病症加剧。后来投用景岳金水六君煎,用熟地45克,当归30克,半夏、茯苓各12克,陈皮、甘草各9克,服3剂胸闷已觉渐宽,颇思进食;服7剂咳减喘轻,胃纳大香,痰化而痞胀消。王旭高对痰喘日久肾虚者,不论是否夹有痰湿,均投以熟地以纳气补肾,或单用或合清金化痰等法,即使有舌苔黄浊不化,熟地也不忌,且大剂重投,以熟地填补肾气而化无形之痰。熟地养阴补肾,虽无杀菌消炎之说,但有研究表明,养阴药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生长,促进自身健康的效用。这为熟地在治疗“老慢支”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入膏入膳用熟地养阴血

在《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中有一料熟地膏,用的就是熟地一味药,煎熬3次,分次过滤、去滓、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兑入蜂蜜成膏。功能滋阴补肾、添精益髓,用于治疗血虚发热、精髓不充、腰腿酸软。在《景岳全书》中另记载一料两仪膏,用熟地黄500克,红参120克,蜂蜜120克,共同熬制,功能大补气血,治疗劳损。张景岳说,精气大亏,诸药不应,或克伐太过,耗损真阴,虚在阴分,精不化气者,莫妙于两仪膏。又说,有未至大病,而素觉阴虚者,服用两仪膏调补元气,尤为神妙。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遗精,潮热盗汗病症,服之有补虚疗损的作用。其他如《温病条辨》的专翕大生膏,《百一选方》的百花膏,《祝味菊先生丸散膏方选》的滋补下元膏,以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的益寿固元膏、健身长春膏等补益膏方,药味多至三十余种,但均将熟地作为膏方的主药。

将熟地浸酒也很常见,据说乾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就是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其中都用到了熟地和当归。在日常的菜肴中,也可以放入熟地,以起到滋阴养血的作用。如宋代医书《太平圣惠方》中的熟地黄芪羊肉汤,取熟地50克,黄芪50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及生姜大枣,与750克羊肉共同炖煮,可以起到气血双补、固本养颜的作用,有助于调治气血不足、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等。另有一道熟地猪蹄煲,取熟地20克,酸枣仁10克,猪蹄500克,按常法煲熟食用,可滋阴补肾、补血安神,用于调治眩晕、心悸、失眠多梦、心烦不安、潮热盗汗等。(施仁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