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赛曲》和《拿破仑法典》

 船漏又遇头顶风 2016-11-18

法国的国歌《马赛曲》原本不叫“马赛曲”,叫《莱茵河战歌》。莱茵河和马赛其实离得挺远的。

这首歌的作者也不是马赛人,而是阿尔萨斯人。阿尔萨斯在法国的北部边境,马赛在法国南部边境。

《莱茵河战歌》的作者克洛德·约瑟夫·鲁热·德·利尔是斯特拉斯堡(阿尔萨斯的主要城市)服役的一名中尉(法国大革命以前军官多数是贵族出身或者至少跟贵族能扯得上关系),他和斯特拉斯堡的市长是朋友,经常去他家参加派对。然后阿尔萨斯这个地方因为是北方边境,就总在和外国人(主要是普鲁士和奥地利)打来打去的。克洛德·德·利尔平时喜欢弹个琴谱个曲什么的,斯特拉斯堡的市长就请他帮忙写一首鼓舞士气的军歌。

“马赛曲”(《莱茵河战歌》)的歌词挺长的,大概就是反对侵略反对压迫,爱故乡爱自由……大概就是这些吧。反正马赛人一听这首歌就特别喜欢。

《马赛曲》为什么叫“马赛曲”呢?因为这首歌是马赛人唱红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推翻王权,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发布了《人权宣言》。随后法国各地纷纷响应,推翻封建领主,走向共和。这引起了整个欧洲大陆所有封建统治者的恐惧和仇视。1792年,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并且威胁 “要对巴黎进行军事惩罚并全部毁灭,处死暴徒以惩其罪行”。于是法国各地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巴黎,抗击外国军事于涉,维护革命成果。其中也包括500名来自马赛的义勇军。他们沿路唱着这首歌从南部一路北上,因为马赛人的关系这首歌在全国范围内红了。1795年,《马赛曲》被正式确定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国歌。


为什么马赛人如此积极参加革命呢?所谓法国大革命,就是工商业者/资产阶级VS封建统治的斗争。而马赛作为一个商业港口,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工商业者,无论是大中小工商业者,都是所谓的“第三等级”,他们跟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必然是是完全相反的。所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马赛市民自发响应革命,夺取军事要塞,驱逐了当地的封建领主,并组织义勇军去抗击试图绞杀法兰西共和国的外国势力。

至于《马赛曲》的原作者克洛德·德·利尔,他并不喜欢革命之后发生的事。革命领袖们搞起恐怖统治起来比起被他们推翻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践踏民主,铲除异己。实行高压统治,不讲证据随意诛心,搞得血流成河。克洛德·德·利尔甚至不愿承认自己就是《马赛曲》的原作者。他投票反对新宪法,结果被军队开除。他的好朋友,斯特拉斯堡的市长被送上了断头台,克洛德·德·利尔本人也被判“叛国”,差点也上了断头台。就在这时候热月政变了,罗伯斯庇尔自己上了断头台。克洛德·德·利尔被放出来了,后来他在新时代中穷困潦倒,越发怀念着旧时代。据说拿破仑曾试图资助他,却被他拒绝并怒斥:“你把革命变成了什么样?你把共和国变成了什么样?” 后来拿破仑遭遇滑铁卢之后,在流放地写的自传中或许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那四十多次胜仗(其实别人算的是五十多次),滑铁卢一战把这一切都抹去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就是我的这部《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称帝这件事虽然是打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脸,但他推行的各种法律和政策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封建的。他制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鼓励科学研究与技术教育,建立军校,指定有效的人才选拔晋升制度,更建立了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在拿破仑的统治下,法国1804年颁布《民法典》、1807年颁布《商法典》、1810年颁布《刑法典》,立法过程中拿破仑全程亲自参与了讨论。在关于民法典制定的100多次会议中,拿破仑亲自出席的就有90多次。这些成文法典成为了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法律规范。

早在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获得权力的时候,正值第二次反法同盟向法国发起进攻,法国内部保皇党也蠢蠢欲动试图恢复旧秩序,国内政局动荡,当时的国民政府也难以决断。如果不是拿破仑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住局势并击败了反法联盟,历史的倒车说开也就开了。

欧洲的反法联盟一共联了七次,除了出于对拿破仑军队的忌恨,更重要的原因是整个欧洲的封建贵族都试图绞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成果。在拿破仑当权的时期,欧洲其它国家虽然看法国不顺眼,却又打不赢法国,甚至被法军攻陷,还不得不接受《拿破仑法典》,和法国一起建设资本主义——这些都得益于拿破仑的军事天才和雷霆手段。

拿破仑在1804年称帝之后曾下令禁止唱《马赛曲》;但是他却在实际上却打击了封建势力,守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让min主fa治的精神有时间有条件在法国乃至欧洲生根发芽。此后封建再想复辟也难以成功。

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再次禁唱《马赛曲》;1824年路易十八被赶下台,以和稀泥的方式产生了国王查理十世;然后查理十世也渐渐变成一个封建专制君主,结果6年后就爆发七月革命,《马赛曲》重新响起(并再一次以和稀泥的方式选出了乏善可陈的路易·菲利普)。

拿破仑之后一连串糟糕的统治者让法国人想念起拿破仑的好处来。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他为老年伤残军人准备的荣军院里。拿破仑留下的丰厚的政治遗产甚至让他并无军事天赋也没有民主信仰的侄子路易·拿破仑仅仅凭着“拿破仑”这个姓氏在1848年当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进而通过玩弄权术成为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

原本是为了迎接拿破仑胜利归来的军队,巴黎凯旋门于1806年破土动工。因为一直在打仗没消停过,凯旋门的工程进度也无法保证,1836年才竣工,此时拿破仑都已经死了十几年了。1840年拿破仑的遗体从圣赫拿勒岛运回巴黎时,倒是从凯旋门下通过了。 凯旋门右侧门柱的浮雕也被命名为《马赛曲》。

1879年、1946年和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国宪法都选择《马赛曲》作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歌,直到现在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大革命纪念日)都会演奏《马赛曲》。这首歌的作者,克洛德·德·利尔的墓也被迁到荣军院,和拿破仑本人一起长眠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