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CT也能有好的外部真实性——PCT

 BOSS_TZ 2016-11-18

这样我们就有疑问了,RCT研究以其严格的设计著称,其内部真实性、科学性都很好。我们如何才能提高RCT研究的外部真实性,以达到既能准确的回答研究问题,又能把研究结果外推到广大患者群体的目的呢?法国统计学家Schwartz Lellouch提出临床试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常说的RCT即解释性试验,另一类是实用性试验(pragmatic clinical trials, PCTs)。其中,解释性试验是在理想条件下、精确定义干预措施、严格筛选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用于确证干预的生物学效应(efficacy);而实用性试验则可纳入多样化受试者、多个医院、可进行多种措施比较、可观察多结局,常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现实条件下的效果(effectiveness)。

由于PCT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更为宽泛,且研究过程不那么严格,对合并用药等要求相对宽松,因此,PCT研究极大提高了原来RCT的外部真实性,改善了研究结果的外推性。

那么PCT研究都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在PCT研究中可以设计多个干预组,同时比较多种干预措施的优劣。其次,对照组常为标准或常规临床治疗方案,而不是安慰剂。再者,研究对象允许存在异质性,即常规可能接受该干预的人群(根据适应症)。第四,在研究中通常不设盲,如果应用盲法则常为评价者盲。第五,结局指标往往选择反映整体健康、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常有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