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湖Fintech研究百篇系列之(三)

 Fintech资料 2016-11-18
一、银行业等传统金融机构

历史久、投入大、积极尝试

很多人认为金融科技是创业公司和技术公司的天下,系统设施“太老不能升级、太贵不能置换”的传统金融机构根本不是金融科技领域的玩家。实际情况并不尽其然。

传统金融机构是金融科技最早的参与者。1967年巴克莱银行引入ATM机被视为现在金融科技的开始。因特网的出现,1995年富国银行开始发展线上账户确认业务,2001年美国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00万,2005年第一家没有物理网点的直销银行ING Direct出现。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自2009年开始,包括美银、花旗、富国银行、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以及高盛在内的六大银行开始向金融科技领域发力,先后在支付、借贷、财富管理领域追加战略投资。

传统金融机构也是金融科技最大参与者。自上世界9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一直是IT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最大买家。IDC Financial Insights预测,到2018年,全球金融业在IT领域的开支将会达到5000亿美元。美国高盛甚至号称自己科技公司,总共有33000名技术工程师,比linkedlin、Twitter和Facebook还要多。

国内也开始对传统金融机构推进金融科技的力量给予重视。交通银行推出中国首个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3D网银,通过模拟真实中的银行场景,用户可以建立一个角色,利用这个角色,在银行内办理银行业务、与客服人员沟通、与3D场景内的其他客户交流,给银行用户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目前交通银行的3D网银为客户设计了新品体验区、转账交易区、贵金属交易区、财富管理中心这几大服务区域,且提供业务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等服务,涵盖了基本的银行业务。传统金融机构平安集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主动出击,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技术前沿公司R3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与全球最大的四十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金融服务行业开发基于分布式共享分类账技术的开拓性商务应用,对现有业务进行优化,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优化,来应对金融科技的挑战。

二、以电商、社交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

生态完整、坐拥资本和技术优势、构筑门槛

互联网公司通过创建商业场景,积累了用户和流量,从生态圈外围向金融业不断侵蚀,已经成功撬走了“长尾客户”中的大量零售和小微客户,以国内百度、阿里、腾迅(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和以国外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GAFA)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结合自身优势,逐步将金融深度植入各类生活场景之中,如百度的流量延伸、腾迅的社交金融、阿里的长尾用户,这些产品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构筑各家的闭环生态系统,完整的生态系统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资本、人力和应用场景的支持,“由面及点”式的聚焦发展都使得互联网巨头们继续有望在金融科技领域引领潮流。

前期互联网巨头对整体金融的革新意义大部分聚焦于前端渠道拓展,属于粗放式布局阶段。金融科技袭来,各家公司也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进入了更为精细化的发展时期。微众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所有业务系统都使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互联网银行,现有员工的50%都是科技人员,它选择了腾讯云作为其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支撑构建分布式金融系统的基础平台;蚂蚁金服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让每一笔款项的生命周期都记录在区块链上,有助于解决整个中国社会的公益透明度和信任度问题。

三、金融科技初创公司

科技端发力、立足互补性业务、牌照是掣肘

自2008年开始,金融科技兴起,更多的创业型公司和技术公司促进了科技向金融的渗透和融合。创业型公司和技术公司由于深谙科技发展逻辑和技术优势,往往采取“由点及面”式的扩散发展促进科技与金融更加丰富和立体的融合。

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开展的低门槛金融服务,这些服务和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是颠覆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比如2016年5月31日在深圳成立金融区块链联盟就是技术公司向金融领域渗透的典型做法,联盟的区块链技术公司和创业公司通过整合及协调自身的区块链技术研究资源,联合金融机构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探索和研发。

但随着金融科技监管的探索和逐步到位,金融科技公司参与金融业务必须通过与持牌机构合作,从而限制了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扩张路径和速度。

四、电信运营商

用户、渠道是优势,经验和人才是短板,积极“跨界”布局

近年来,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相继获得虚拟运营商的资格,业务触角已经伸向移动通讯市场。此外,电信运营商由于核心业务只针对信息流量收费,较少涉及内容运营,市场主导优势渐失。电信运营商基于用户流量、渠道盘活和拓展上的优势进军Fintech,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与金融科技的战略协同发展。

从用户流量来看,伴随实名制的推行,用户的画像将更加精准,用户粘性更高,每一个手机账号背后都是一个清晰可见的真实用户,涵盖用户个人信息及消费行为信息,大数据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强大的大数据为支撑切入金融科技领域自然水到渠成。从渠道盘活来看,以移动支付为主进行布局,由话费支付延伸至多类金融消费场景,打通移动支付、金融理财等金融消费需求,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比如中国移动加快NFC发展,支持用户通过手机空中开卡,同时还支持贴卡充值,穿戴充值等功能,用户只需携带一台具备NFC功能的手机便可公交乘车和购物刷卡。肯尼亚电信公司Safaricom推出移动支付平台M-Pesa,被称之为“看不见的银行”,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便可轻松存款、转账、领取退休金和支付账单。从渠道拓展来看,运营商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触达未能得到充分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比如校园、农村、其他偏远地区以及境外客户,为其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与终端厂商的战略合作,借助渠道,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

尽管有着上述优势,但电信运营商们在金融科技的布局仍处于战略规划的阶段,行业经验少、相关人员储备稀缺以及传统组织架构与金融科技快速迭代升级的冲突等问题成为短板。

五、传统实业公司

产融结合、布局科技蓝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新经济常态下,传统实业公司面临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阵痛。在Fintech浪潮的推动下,传统实业公司从多角度切入金融科技领域。一是充分发挥线下门店优势,结合“互联网+”思维、技术和手段优化实体店消费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和提高营运效率。二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促进产业上下游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实现产融结合;三是推出孵化和加速的举措,创新金融新范式,开展金融服务业务,包括但不仅限于支付、借贷、财富管理等领域。比如一些上市传统实业公司开展借贷、投资、支付、保险、财富管理等金融业务,积极战略转型。

2015年Linux基金会发起超级账本区块链项目(Hyperledger Project),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全球不同行业的传统实业公司相继加入,包括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IT巨头IBM,英国软件开发公司Cloudsoft,日本电机业巨头日立,中国大型智能手机供应商华为等公司,聚焦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打造新一代物联网模式,提高供应链交易的透明度、实时性以及记录的精准性。

传统实业公司在进军Fintech领域有先天优势,规模庞大、多渠道拓展、资金充足,但过于陈旧的商业理念和商业模式将是他们产业转型亟需解决的痛点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