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之佛:研习花鸟画的一些体会

 lj0279 2016-11-19
        解放以后,我深刻体会到:“孤芳自赏”再不能是我们作画的目的了;仅仅追求艺术性、“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也绝不是社会主义艺术发展的正确道路。同时还觉得花鸟画这种艺术,固然缺乏以形象教育人民的功用,但它能够以一种艺术美使人们精神愉快、舒畅,使人感情健康,培养优美的情操。因之它也必须充分表现优美的民族风格和特性,充分表现伟大的新时代的时代气息,不然,是不能满足今天人民的要求的。由于政治认识有一定的提高,思想感情有所转变,在绘画创作上不仅解决了“为谁而画”的问题,更认识到自己思想改造的重要意义。因之也逐渐消失了过去那种带着消极的、病态的思想情绪,在画面上初步出现了较为清新、活泼、丰满的面貌。特别是1956年以后所作的一些东西,如《海棠绶带》《芙蓉幽禽》《荷花鸳鸯》《和平之春》《榴花群鸽》《樱花小鸟》《牡丹蛱蝶》《瑞雪兆丰年》《春色满枝头》《春江水暖》《鸣喜图》《松龄鹤寿》《岁首双艳》《祖国万岁》等等为题材的作品,不少老朋友见了都说我的画风、情调变了,说是已一扫过去那种沉郁的调子而显见明快、开朗、繁荣、健壮,能给观者以乐观的情绪和强烈的美的感受。虽然自己并不满足于每一幅作品在创作上的思想和艺术的要求,但在作画的时候,对于选题、立意、构图、设色能够美化社会主义祖国和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的精神生活,企图表现得明快、鲜艳、丰满、雄健些,才感满意。因此在作品里常常流露出一种欣欣向荣的乐观情绪,也是事实。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和解放前或是解放后初期的作品对照一下,显然有所不同。特别是那种力求孤高、淡泊、“超尘绝俗”的情味,的确不经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