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的故事:柏拉图第一集试听

 朱宇晖 2016-11-19

Plato

因字数限制,以下文字为《哲学的故事:Plato》的上半部分

下半部分文字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进入《哲学的故事》第二轮的讲解。我们一开始就要把第二轮和第一轮的区别讲清楚。首先第一轮逐词逐句的讲了一年,基本把英语层面的问题扫清了。写文章经常有一句话叫做“文以载道”,人们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去传播和体现道理叫“文以载道”。第一遍我们已经把“文”的部分做完了,就是文字的大意,包括句型词章也都讲过了。那么第二遍方向是关于讲“道”的问题,就是文章当中的道理。如果大家对”文“上面还有一定的疑问,可以在课后听我们第一轮的录播。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在每次课前做问题搜集,问题搜集器的二维码放在哲学微信群里,有文字上的问题也都可以提。每次上课会用最后 10 分钟跟大家做答疑,希望你可以事先把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预习找出来。对于”文“的部分,第二次还会有强调,强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好的文段的部分我会告诉你,再带你分析一遍,会给你提一个特别简单的要求:把它背下来。实际说多了都没有用,背是最好的。为什么第二遍听课部分的文段或者句子如果特别好,需要背,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的。


第一,作为一个老师,我能够非常好的点燃你对文字的喜爱,因为威尔杜兰特这本书当中的句子写得非常棒。第二,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点燃这个兴趣是一个老师基本的职责和基本的能力,所以我对这一点是完全不怀疑的。但是光有兴趣不够,因为很多同学有了兴趣以后,没有转化为行动。知识对他来讲还是外部的存在,没有把它进行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内化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它背下来。背诵有什么好处?在这里给大家去讲一讲我自己的体会,很多人问我:要不要去做一些模仿练习?要不要把这些单词去抄一抄?要不要去学美剧?我的观点是好的段落把它背下来才能进入到你的骨骼和血液当中。语言一旦进入了你的骨骼和血液中,你就会在不经意间增长语言表达的内力。因为背诵最大的好处在于它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单词,而是变成了一个句子。另外,好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节奏感很好。很多中国同学写句子的时候大多脑子里装的是语法,是意思该怎么用英文表达出来,是要查字典,被忽略的是利用很好的语言节奏去表达文气,就是文章的气韵特别通畅的表达。所以背诵是我认为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法门。在第二轮,我会直接告诉你说这个文字特别好,把它背下来,你就去背好了。这是第一个关于第一遍和第二遍的差异。第二遍我们文以载道主要是解决“道”的部分,要去讲很多的道理,要让这个更多的体现在 philosophy 而不是 English。So in the second time, philosophy is what we are going to pay attention to, not merely English language. 这是第一个部分给大家澄清的。


第二点,要给大家学习提出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在开课前阿树已经苦口婆心地给大家说过了,就是最好不要缺课,因为缺课会出现一个问题叫积重难返,第一轮我们有将近一万个同学报了名,实际到了最后从头到尾坚持下来的同学不超过 100 个。中途有很多同学放弃的原因是实在欠债太多了,他受不了了。并不是英文他受不了了,并不是学习这件事他受不了了,而是他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受不了了。所以千万不要造成这种积重难返的情况,我们要日清或者周清,最好不要缺课。我们在讲柏拉图的时候,节奏会放得很慢,大家不用担心,很可能要讲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我是一点不想把它讲快的,因为讲快这件事情对你吸收和体悟没有任何帮助。讲快只有一个帮助是对于我们赚钱有帮助,但是我们做这件事情从本质上来讲不是简简单单的为了去赚钱。因为赚钱,我可以去讲别的课程,我可以去讲托福,我可以去讲 GRE,那个很赚钱。不讲的原因在于我们希望做一些不仅在商业是成立的,更关键是能够通过改变人去改变一个社会的事情,这是我们出来创业的本心所在。我们会一直呵护我们的初心,不忘初心的做下去。你可以用周天听直播,周一到周六可以非常充分的把我们第一轮的文章听好。我们的小伙伴用了很多的功夫,把第一遍讲的很多难词都已经标注在 PDF 讲义上,你看的时候不需要重新查单词。今天核心话题是说学习哲学的功用就是如何成为人 the art of being human,就是怎么样成为人的一门技艺或者一门艺术,这件事情是快不得的,它会很慢很慢的发生,一旦发生以后,它的力量会极其强大。世界上有太多需要着急的事情,但成为人这件事情是不需要着急的。


第二,我想告诉大家学的时候困难一定会有。因为学的不简简单单是市面上你可以看到的简单的英文,教你去点菜,教你出国进行旅游或者给你讲一本哈利波特的书,都不是。我在这里讲的是 philosophy. Philosophy on one hand is difficult already, on the other hand, we are teaching philosophy in English, and we are reading philosophy in English. 是用英语来学哲学。所以这两件事情,哲学又上了一个难度。困难一定会有,但是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做呢?你会发现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是快乐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如果是快乐的过程就代表你在认同,这个东西是你熟悉的才会感觉很快乐,其实你并没有增长能力,你在这里花的时间跟看快乐大本营的时间是一样的,是去休闲的时间。我们希望你在每周日拿出来的这两个小时,是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为什么会投入这个时间呢?你是对自身如何成为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过上一个更好的像人一样有尊严的生活的一次投入。所以我给大家讲的东西一定不简单,一定会讲得难,这一点上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别觉得 OK, it’s fun, it’s interesting, and I just lean back, have a cup ofcoffee, and listen to you. That is it! 不是的。要做好准备,一定要认清现实,否则很多同学一开始报了名,觉得反正 42 块钱,我就听一听,难了我就不听了。世间有多少事情都是难,然后放弃,不断的放弃,没有直面过人生中巨大的障碍、命运的挑战,没有自己对自己的超越,那试问你人生意义何在?所以我也在帮助构建一种你在看待人生的时候,在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对策,什么样的心态,你是怎么去超越和完善自己的。面对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助教团队小伙伴还有以前第一轮已经打过卡的同学都会给你很多帮助。希望咱们第一轮听课的同学能够去更好的帮助新同学,第一轮没跟下来的同学一定要赤地立新,重新做人,要跟下来。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不是信心,我要的不是信心而是什么?是 faith,是信仰。


之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信仰是学习最大的敌人。其实去年讲这门课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原来我以为 80 个小时能讲完,但事实上总共花了 290 多个小时才把它全部讲完,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情。我后来反观支撑自己把这门课讲完的不是信心,因为我是有信心把这门课讲好的,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状态,这件事情我能干好,但是实在不想干了,不是老子不行,是老子不愿意了。那不行和不愿意之间就是信心跟信仰的区别。什么是信仰,我在那篇文章提到了,信仰这件事情是你不去计较结果是好或坏,毫无保留的进行一次投入。我们在这里谈的信仰是类宗教式的体验,有信仰的基督教或者是佛教的教徒,在面对人生挑战的时候,可能会比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力量。原因在于他知道这个结果一定会好,上帝也好,佛祖也好,因缘和合也好,会把他照顾得非常好,所以只要关注当下用心去做就好了。所以我需要大家要有的不是信心,而是一种信仰。盲目的相信是对的,否则你可能撑不下来所有的课程,你每天会很忙,下班、放学回来不一定有这个时间。但你要有信仰说自己肯定能完成,而且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说自己一定能完成,你只有先想到了才有可能做到。


昨天我在复旦大学上高级哲学研究班,复旦大学的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讲了一堂课,我非常感动,他是一位生物学家,援藏15年,到西藏专门去采濒危物种的种子,采了 4000 万棵种子保存在中国的种子库。未来假如环境发生一些变化,濒危物种植物没有了,种子库的种子还可以重新生根发芽,重新恢复生态。他说了一句话,我赶紧拿本儿记了下来:“不是杰出者善梦,是善梦者才杰出”。不是所谓的很厉害的人才有做梦的权力,正是因为他们之前有做梦的勇气才会成为今天的样子,所以咱们一定要有信仰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信心。


第三,不缺课如何做到,要多去参与。上课、打卡、作业、给大家问题搜集器的时候,你都可以去主动的参与。今天上课前我让阿树在各个群里留了思考题,你认为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什么?你可以写一写,把它放在问题收集器里,我们会选非常好的同学的内容在班上分享和点评。现在社交媒体很发达,如果你觉得提交很麻烦,直接发在朋友圈或新浪微博,@阿树老师和@教书匠小夏就好了,我们可以帮你转发或点评。要多参与,因为你参与,你就成为了它的一个部分,你越能成为它的一个部分,你是越不会离开它。就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会经常说母校是什么?母校是我可以一天骂她一万遍,但是别人不能说她一个不字的地方。我们天天生活在那里,可以不喜欢他,但别人不可以,说母校就是在说我,所以我一定会不开心,因为你参与其中了。不要缺课怎么做到?首先要认清这个东西是有困难的,但每一个你感受到的肉身和精神上的折磨与痛苦将会带来的是你自我的超越和自我的变化;其次,一定不仅仅要有信心,我需要你有一个信仰;最后,课堂中各种各样的活动都为了让你坚持下来,所以要多参与。这些就是我讲的开课的部分,给大家提的一些小小的建议。


现在我们就开始进入第一个环节,我今天谈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哲学之用,把整个框架给大家明确一下。很多同学之前问能不能夏老师也录一段音,其实在我们的网盘里面有哲学故事的音频,阿树可以把老外朗读的发给大家,大家可以去听一听。我在上课的时候仍然会通读一遍,我在读的过程中你不仅要听,也可以跟我朗读一下,如果你周围的环境是允许你朗读的,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刺激方法。我们现在就开始 introduction: on the use of philosophy 哲学之用。


There is a pleasure in philosophy, and a lure even in the mirages of metaphysics, which every student feels until the coarse necessities of physical existence drag him from the heights of thought into the mart of economic strife and gain. 


其实这一段话加今天应该是讲了第三回,录公共微信的时候讲过一次,第一轮讲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讲,第三次重新再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情绪非常非常复杂,复杂的原因是 pleasure 欢乐这个词,当时讲它时提到的是儒家思想,就是论语的第一句叫做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非常快乐的,怎么能做到?需要你不仅学了,而且你还在练习。我说过这个”习“,我们看古代那个繁体字的样子,上面一个羽,下面一个日,小鸟对着太阳扇翅膀的样子就叫做“习”。是让你每天不断的去做,只要太阳升起你就要做这个动作,才叫“习”,所以叫 learn and practice 就能够给你带来快乐。我们的哲学也好学习也好,人生也好是不是快乐的?你要分两个层次去看,要分两个角度和发展的纬度去看,首先一开始一定是痛苦的,痛苦分为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没有认知,这种痛苦是彷徨的痛苦,是信息不全面的痛苦。比如说当你去看这个大学四六级卷子,或者是你英语不好要到海外去玩或者读书,你会发现你绝对是 painful, you must be very painful 你一定是会很痛苦的,这种痛苦来源于无知的痛苦,这是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阶段痛苦来自什么?来自你有知,你从无知到有知这个学习的过程。因为没有任何学习是快乐的,我看到有些机构打出学习的口号是:快乐学英文或者快乐学习,我很嗤之以鼻,因为我讲课虽然很风趣,但我从来不认为学生学起来会很轻松,包括我备课也觉得不轻松,因为任何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实际在你的脑子里,给自己的脑子做重生的再造。把你的脑子像做手术一样在一个方向上定向开一个脑洞,甚至是开好几个脑洞,才能把知识填补进来,而且知识进来后,你的身体中会产生很多抵抗因素,甚至像生物一样有排异反映。


你要硬生生把它拽进你的身体的血液里,这是极端痛苦的过程,学习没有不痛苦的,这件事情一定要认清,但是什么时候可能会带来快乐,是在于学的过程当中我们真的走进去了,从无知到有知的世界,以前没有想明白的事,忽然有一天豁然开朗。或者说世俗一点,我们有经济上的报酬,有社会上的地位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认同感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优越感或成就感,这时候,可能会带来所谓的快乐。但这个快乐绝对不是持续的,他需要你再次启航。第一轮哲学课讲完之后,第二天我完全睡了一整天,接着我马上又决定赶紧起来去备课,你实际能获得快乐的那个点是非常短的,所以我的观点是它是分境界和阶段的。叔本华也讲过类似观点,他认为快乐实际是人生中非常短暂的时刻。而绝大多数时刻人要么是彷徨的,要么是痛苦的,人生就像一个钟摆,一边是痛苦一边是彷徨。当你每天觉得好累好痛苦时,你说要不歇一歇,你就从痛苦这一端转向了彷徨这一端,因为歇了一两天后,你会觉得我没什么事情可以干了,又觉得很无聊,就是一种很彷徨的状态。接着你又去做事,或者你看到周围别人比你过得好,你又想接着去做事,一旦做事一旦学习又是痛苦。大家可能中秋放假的时候就有这个体会,第一天放假特别时候特别快乐,为什么?因为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但是你放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可能又想去上班,所以就是从痛苦摆到了彷徨,从彷徨摆到了痛苦,
我们很难去中间找一个快乐的点的存在,但是在这里就是人生的痛苦是两类人,一类是无知的痛苦,一类是有知的痛苦,所以对于我来讲反正人生都是苦的,我更愿意选择一个有知的痛苦,而不是一个无知的痛苦。


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因为我有知我就可以获得很多知识上的优越性,我可以赚钱,我可以去看世界,我可以获得社会地位,这个很世俗。对高尚点来讲我能知道我想过一个什么生活,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一个积极的贡献,这是有知的人会产生的痛苦,而无知的人就是痛苦的。所以这个选择就摆在各位的面前,你到底是想去获得一个有知的痛苦还是无知的痛苦。


所以第二次当我讲这个的时候,我认为哲学当中的快乐到底有没有只能各位同学自己去听我们每次课后自己的一个体悟。但是它绝对不是们我学哲学的终极的目的,是想获得一个快乐,或者是离苦得乐。我们获得哲学的目的其实可能只有一个,就像我刚才说的从无知的痛苦过渡到一个有知的痛苦。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在于有知而不是在于无知。



购买《哲学的故事:柏拉图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