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推LYNK&CO新品牌 自主突围新路径? 高飞昌 793 2016-10-31 高飞昌 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借腹生子”的计划得到了完美的落地执行。10月20日,吉利在德国柏林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LYNC&CO,这是继吉利母品牌、沃尔沃、英国伦敦出租车之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又一个新的独立品牌。 按照吉利方面的规划,这一品牌将对标国内市场的主流合资品牌,而沃尔沃、LYNC&CO和吉利母品牌则形成高、中、低全方位覆盖汽车市场的格局。吉利并非国内第一家在母品牌之外推出新品牌的企业,奇瑞汽车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观致汽车,2013年成立凯翼汽车,观致被奇瑞赋予对标主流合资品牌的使命。凯翼则主打年轻入门市场。在奇瑞的整体规划中,负责高端市场的是合资企业奇瑞捷豹路虎。 LYNC&CO在四年前就开始酝酿。该品牌的具体研发任务由吉利于2013年成立于瑞典哥德堡的中欧汽车技术中心(ChinaEuroVehicleTechnolgy,简称CEVT),即吉利欧洲研发中心来完成。不过此前业界对于该中心所知的是,这是由吉利与沃尔沃联合研发并且共享技术的一个机构,其研发的CMA模块化架构平台可生产沃尔沃与吉利的新车,而随着LYNK&CO品牌发布,CMA架构平台又成为这一新品牌的孵化器。 外界对LYNC&CO给予了诸多希望,给予了高度好评。这一幕与观致产品诞生之初似曾相似。不过,就观致汽车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仍难言能与合资品牌正面对抗。如果再往前回溯,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过去十年中多数都经历了从多品牌到回归一个品牌的发展过程,开始走上正向研发的道路。 但随着观致、LYNK&CO的“前赴后继”,业界仿佛看到了自主车企另一种形式的“多品牌”发展。自主品牌要强大,第一步就是战胜合资品牌,如今奇瑞、吉利建立全新品牌同样出于这一目的。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的自主品牌都是集团化作战。但推出新品牌是否就是自主品牌实现“突围”的灵丹妙药?“世界上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的拷问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每一个新品牌绕不过的话题。 对此,吉利似乎胸有成竹。“我们的新品牌是在当下世界汽车工业面临转型的关键节点推出的,是与过去的汽车品牌完全不同的品牌,我们的新产品注重安全、智能和互联,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据记者了解,吉利新品牌的首款概念车定名为LYNK&CO01,其主打的特色是智能互联。 吉利的算盘 吉利选择在德国柏林推出新品牌用意明显,李书福希望这个品牌一问世便面向全球,拥有国际一流的汽车品牌形象起点。吉利对此重金打造研发体系以支持品牌发展--吉利通过设立瑞典哥德堡的研发中心,在三年时间里与旗下兄弟企业沃尔沃进行着技术共享,其投资110亿美元巨资打造的CMA模块化架构平台也于今年5月在哥德堡正式全球首发,目前基于该平台的沃尔沃XC40已经发布,CMA架构也是LYNK&CO品牌的诞生平台。 “CMA先进的模块化架构能够满足各种车身风格和尺寸,除了前轴和踏板位置之前的空间是固定的,车辆每一部分的长度都可调节。CMA架构还能够搭载多样的动力总成、电气系统、被动和主动安全科技。得益于CEVT对数字模拟的关注,架构自身的质量更加优秀、开发时间也比常规汽车平台快得多。”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O方浩瀚表示。 有着高端品牌沃尔沃技术的背书,LYNK&CO的品牌起点不低,而另一方面,吉利设立于哥德堡的造型中心也为新品牌提供了独立的设计思路,其首款概念车LYNK&CO01的设计迥异于沃尔沃与吉利,是一款完全不同的车。“吉利品牌现在全面对标主流的合资品牌来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而LYNK&CO则是全面对标豪华车来开发出与主流的合资品牌正面竞争的产品。”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表示,其言语中透露出十足野心。 这揭露出吉利在不断寻求向上发展过程中的思路,即“田忌赛马”的方式,通过更高级别的产品去对抗竞品低一档的产品。自从2014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品牌框架后,在打造母品牌方面成果卓著,接连推出新帝豪、博瑞、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车型,吉利方面也多次表示这些车有着高于合资产品的品质。 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B级车博瑞,这款车目前月销量保持在5000辆左右,成功冲破合资品牌的“天花板”,成为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样板车型。吉利在这些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助推下销量也水涨船高,2016年前三季度累计总销量为45.9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29%,并且今年两次上调年度销量目标至70万辆。 在这个背景下,吉利的LYNC&CO借势推出。据了解,全新的品牌将出击全球市场,吉利方面表示已经做好了进军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打算,不过具体计划还有待进一步公布,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首款量产车型将在2017年底于中国上市。“LYNK&CO除了技术方面与沃尔沃有交集,其他从设计、研发、制造、销售、营销上都是完全独立的。”安聪慧说。目前在销售渠道方面,吉利已经开始招募首批经销商。 而LYNK&CO新品牌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为吉利的2020年实现200万辆的销售目标提供新动力。如果单靠吉利品牌,按照目前年销70万辆的水平,要在4年内达到200万辆意味着要连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以上,显然难度颇大。“我想在2020年,最起码LYNK&CO的比重占到30%到40%。”安聪慧表示。 新品牌的考验 近两年来国内汽车市场涌现了很多全新面孔,随着互联网造车的兴起,一批全新电动车品牌出现,即使在传统燃油车当中,也有诸如汉腾、宝沃、斯威等新品牌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眼前。这让自观致汽车便开始的老话题——“世界上还需要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吗”的疑问一遍遍地被提出来。 吉利LYNC&CO的面世自然也面临这一“拷问”。吉利汽车与LYNK&CO的关系恰好与观致汽车和奇瑞汽车的关系类似,观致汽车亦是立足于国际,对标国内主流合资品牌,并且产品品质获得一致好评。不过,观致在市场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今才诞生的LYNK&CO会不会重蹈观致的覆辙? 对于这一尖锐的问题,安聪慧侧面回应说:“想要在细分市场竞争,并不是某一点有竞争,而是整体的竞争力要体现出来。我们说某一个品牌能不能成功,或者某一个产品能不能成功,有人理解说'你造型搞好就行了,或者你的品质搞好就行了,或者说营销搞好就行了。'不是这样的,它一定是个系统性的工程。” 业内有观点认为,由于观致汽车首款车型是轿车而不是SUV,导致开局不利。事实上,观致也正是直到2014年底推出首款SUV后才逐步实现销量回暖。而吉利的LYNK&CO的首款车瞄准紧凑级SUV细分市场被认为有了更高的胜算。然而,新品牌的品牌力问题依然是其最大的考验。以品牌名称为例,吉利新品牌起初叫作“L品牌”,引发业界纷纷猜测,但当“LYNK&CO”的正式名称公布后,却让不少人误以为其是一个时装品牌的名字。 据吉利方面的解释,该品牌名字是“互联互通”的意思,意味着智能互联。据记者了解,未来该品牌在中国发布时将有一个全新中文名称。 LYNK&CO的出现是吉利全面占领市场的重要棋子,其意在填补吉利品牌与沃尔沃品牌之间的空白地带,与占据市场份额50%的合资品牌竞争,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沃尔沃和吉利“上挤下压”的效果。对此安聪慧以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大众、斯柯达品牌类比,认为共享平台的沃尔沃、LYNK&CO以及吉利不会因为使用同平台造成品牌认知混乱,反而三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但值得注意的是,LYNK&CO的“独立”还没有完全实现,在目前的组织架构方面,由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总负责,魏思澜担任高级副总裁,这意味着吉利暂时同时运作着两大品牌,日后会不会从吉利汽车中完全剥离也尚无定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