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危作业解读之受限空间作业

 hse_hzh 2016-11-19


定义:受限空间作业是指生产单位的各种设备内部(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等)和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换言之,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在受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受限空间作业。


风险:有些受限空间可能产生或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瓦斯)和其它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并存在缺氧危险,在其中进行作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另外大部分受限空间作业面狭窄,作业环境复杂,还容易发生触电,机械损伤,淹溺和坍塌掩埋等事故。


审批流程:申请人提出作业申请→属地单位组织相关方采取安全措施,并签署意见→属地作业负责人组织工艺、设备、安全等相关负责人进行风险辨识并制定落实安全措施,负责人在许可证中签署意见→属地安全员对上述活动进行审查,上级安全员全程监督审核指导→属地单位提出并落实安全措施→作业前30min内气体分析合格,责任人签字署名→所有作业人、监护人及相关人员确认现场安全措施合格后签字,批准人最后签署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可以作业(要在有效期内作业,10小时内清理现场关闭票证)。


风险控制措施:必须严格落实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中对于作业活动中的设备隔离、设备清理、用电安全、防火安全采取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1、对每个装置进行评审,确定受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并制定出受限空间登记表;


2、对已辨识出的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实施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的危害评估,并在进入许可证中明确对这些潜在危害的预防措施;  


3、在所有受限空间进入点附近清楚地标上醒目的警告标识;


4、隔离执行《管线打开、盲板抽堵安全管理规定》;


5、清理、清洗置换合格;


6、必须分析检验合格,取样要有代表性;


7、在进入之前30分钟之内和进入期间应检测受限空间内的气体环境;


8、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


9、受限空间作业面存在坠落风险时,必须按照《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定》相关规定制定防止坠落的安全措施(包括如何在行走表面、工作平台和升降电梯、脚手架、梯子上防人员坠落的措施及救援方法);


10、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种类,依据相关的防护标准,确定个人的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穿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11、如存在静电危害时,应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并进行检测,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姆;


1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


以上措施均是以深刻的事故教训总结来的,绝对不能容忍相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在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时要根据作业步骤展开,针对每一步可能存在风险制定应对的安全措施。总的来说,在生产区内进行一切有关受限空间的高危作业,从安全培训到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从作业方案、受限空间救援计划的编制到工作危害分析,从作业风险的控制到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实施,作业完成后清理现场,关闭作业,每一步都必须严格按照高危作业管理规定执行,保证风险受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