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阁体“创始人”沈度书法作品欣赏

 自华居 2016-11-19

馆阁体“创始人”沈度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易2016-11-15

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金山)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台阁'原指尚书,后为官府代称,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明代,因其为皇帝所赏识,而获得很大发展,遂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形式。

沈度《楷书四箴页》 纸本 纵29cm 横1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箴”是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根据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展而成的道德戒律。朱熹《近思录》卷五《克治》载:“伊川先生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请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作品以乌丝界栏,楷法紧结遒丽,具唐人法度,又不过分甜润,是沈度“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作。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此帖曾经清代乾隆、嘉庆、宣统御府鉴藏。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将其“赏溥杰”,遂被携出皇宫。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所编《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对此事有所记载。1965年由故宫博物院出资购回。

释文:

言箴: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动箴: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视箴: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听箴:人有秉彝,本子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沈度《敬斋箴册》 楷书,纵23.8cm,横4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永乐十六年仲冬至日,翰林学士云间沈度书。”钤“沈民则”、“玉堂学士”、“自乐轩”3印。鉴藏印有“秦汉十印斋藏”、“张吉熊印”、“日藻珍玩”3方。

作品乃1418年(永乐十六年)沈度52岁时书。结字端正严谨,笔笔工致稳健,体态珠圆玉润,表现出精湛的功力,是“台阁体”的经典之作。只是因过于关注精巧与雅致,故笔墨较少变化,这也是“台阁体”千人一面、千篇一体的通病。清代书家王文治曾制诗赞曰:“沈家兄弟直词垣,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此诗正解释了沈度为何多书“箴”、“铭”一类文体,而少见自作诗文之现象。

沈度《隶书七律诗》 纸本 纵23.2cm 横3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度擅长隶书,但传世作品稀少。此帖结体方整,用笔少波磔与回转,体势笔法更接近楷书,具有唐隶的特征,但略显厚重呆板。

释文: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宫。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云间沈度隶古

沈度《行书七律诗》 纸本 纵24.5cm 横29.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笔法仍以“台阁体”为基调,端妍润丽,亦仿米芾笔意,结字欹斜,遂成紧劲清健之势。

释文:

伯也驰驻历岁年,阿咸来省意何专。儒林共说多才艺, 乡里从知有俊贤。舟舣石城青嶂月,帆开杨子白沤天。到家已是春将半,应念当时蜡凤圆。

沈度《心经》

沈度小楷《敬斋箴册》

《敬斋箴册》为沈度的小楷作品,书于1418年(永乐十六年),其笔力劲道,气格超迈,点画表现为粗不为重、细不为轻,法度俱存,中规入矩;通篇结字匀停,行列齐整,在风格上展露的是那种婉丽飘逸、雍容典雅、不激不厉的气度,颇有儒者之风。虽属典型的“馆阁体”作品,但其代表了的馆阁体最高水准。

24G国展资料免费送,加微信号:shufayi02获取,书法拍卖与收藏,书法家谈最专业的书法平台。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