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英教授微课堂(二)

 乐乐书屋 2016-11-19


吕英教授微课堂(二)
标本中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素问·六微旨大论》

       这就是标本中,这几句话大家记住,你慢慢在临床体会,就象刚才那样,拿病人的一个症状来分析,思考为什么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

发热
 

        这是今天主讲的,也是让大家非常困惑的。今年的发烧跟往年不一样。那么用的最多的,到今天为止,是前面两个方(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但是很多人不敢用,就不用说大家还是学生,包括我的一些徒弟,工作十多年不敢用,不管我怎么唠叨他也不敢用。其实我想跟大家说的,我今天手上用出来方药的药量都是在自己亲人身上试出来的。你没有办法,大人我可以试,小孩呢?你必须在自己的小孩身上先下手。所以生半夏,我的女儿就直接塞一颗给她吃,来体会一下生半夏开的作用。你们有勇气吗?没有办法,所以我身边大概有五十多号人,现在不止,现在更多,就加入了为中医献身的行业。我们不是有二十四个节气吗?每个节气我给一个方,刚开始我悟《伤寒杂病论》那个时候,因为要试药量,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一步一步试。那么关键是小孩,有些事情它就是那么怪,我妹的小孩发烧,我就说用麻附细,其实我跟她说是附子15克,就那么奇怪,她就稀里糊涂的在外面买药,用了30克,结果只喝了一口药。我当时只是按照六经辨证,我说这个烧应该到晚上九点之后退,果然九点开始出微汗,(因为麻附细不好喝,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不过今年不适合,要强调,大家看到没有,今年适合白虎人参汤。)喝一口脸上就开始发汗第二天就退烧了,结果送他到幼儿园的时候,他下了车,走着走着就翻跟斗,她也不懂,那个时候我也不懂,只是觉得这个小孩这么调皮的走一走翻一个跟斗,其实那就已经有点瞑眩的反应,他翻完跟斗爬起来接着跑。我了解他的体质,那么在临床遇到其他病人的小孩,我就根据我了解的多少来拿捏药量,这样药量才能出来。因为你对病人不可能了解地那么详细,光靠几句话,而且等到你们真的临床的时候,病人说了一百句话,可能真的是在你开药方不经意的一刹那,他说的那句话,没用的那句话,才是你辨证的关键。因为他肯定有个先入为主的思想,有他固有的人生经历,这是医者没法把握的,但是自己人或者你身边人,你比较了解他那个气的运行情况,那么这个药能有什么反应,你就能找到这种规律,这就是明理的重要性。

        白虎加人参汤,上节课讲过,其实很简单。我在学古琴的时候,谢导秀老师因为他身体并不是很好,他不怎么说话,示范了,你去弹,你就去练。后来我就想到了,我们中医非常地难学,尤其是我越学越觉得什么也没有学到,一到五天能用出五个不同的方药,这让年轻人是没法去学的。那就很简单,我们也去做实验,你在人身上不能做,后来我想了一下,比方白虎汤,你把那个肉烤干,用这个白虎汤浸着,浸到这个肉里面,看看这肉有什么反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白虎汤对应的症就是肌肉怎么啦?被火烧了!还有一个药,我今年悟出来的一个药,偏偏是针对那个肉里面太多水分的,是什么药?就像水猪肉,有人说了,北芪。北芪就是针对水猪肉的那种肉的,很简单你捏一下你自己的胳膊,看是松垮垮的还是很结实的。所以在儿科的病人很简单,他来了,就是家长不说话,你捏一下他的肉,你就知道这个人他的气足与不足了,不足在哪里。往往这种小孩肯定会便秘、出汗、烦躁,不吃饭特别精神,但是汗大出,所以这就又回到了标中本、开合枢,那个方就很简单,生生不息汤,也是我们今天主讲的一个方。所以白虎加人参汤,这段时间发热大家记住,四大症不必悉具。还有一个特点,病人会有轻微的什么?那个地方实了什么地方就虚了?肌肉实了,肌肉的内外都会虚,所以一旦有肌肉非常实的时候,这些人他有汗出不退烧。千万记住还有一个症状,怕什么?大声点,到底是冷还是风?怕风!那个是太阳表虚症。所以如果你判断错了,用了桂枝汤,那真是误汗呀!因为病人已经发汗了。这样的发热病人应该从04年就有,但是这个方我是今年才吃透的,那么一旦你吃透这个白虎汤就能够变化。如果他都有,比方说白虎汤我们知道是阳明,是什么证?经证。那么有些人合并了阳明经的里什么?虚!那么你直接上这个方;如果说里面不虚,夹杂了什么?这个大家经常会遇到的,我们的五花茶是怎么来的?夹杂了什么?湿气,有人说。湿是怎么来的?对应哪个脏?(答:太阴脾)。湿郁久了就怎么?(答:化热)。湿热就是这么来的。大家一定要记住,你这样完全逼着自己去理解己土的湿热,这个时候必须加什么药?就要加五花茶之类的药,你必须加这些疏导中土的药。一直这样学中医的话,我们很多人就可以当个好医生。我们都跟过很多老师,比如石膏再加其他药退热,效果一样的好,好在哪里?是因为他辨证得精准,那就是药到病除。所以一定要问病人非常非常地详细,或者自己心里首先要心中了了。阳明里虚时你问多一句话:大便怎么样?病人会说他大便是成形的或者大便偏稀的,那就是白虎加人参汤,直接用原方原量,不用担心,按照仲景的方法煮药。其实这个方大家想想,就是米汤,有米在那里,你不用担心它会伤脾败胃。


       那么接下来一个方——“竹叶石膏汤”,是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里的。其实这个方是在病人有非常典型的一个症状,是什么?气虚,还有呢?因为刚刚讲了石膏,你们要想到它所针对那个症,这个症是不变的,用到石膏就是不变,因为白虎白虎在西方,病人有一个症状,想一下,应该是什么,推理,对了,渴!怎么喝水都不解渴,只要这个症状说出来,不管有没有发烧,就是竹叶石膏汤,尤其今年。所以这就是我用这个方治的一些其他杂病,刚才讲的那个PCOS,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其实你转转转,最后,是我也没想到的,转到最后到了西方,那你不可能再用那些方法,到了西方我就上了这个方,结果这人吃了之后,你们猜一下,她会怎么样,她出现了什么?(在临床我觉得如果钻进去是很好玩的)不是我们想的:我这样用药你就给我好了。不是那样的。你们想一下,她会出现什么?出现了竹叶石膏汤的症状,什么症状,渴,刚才说了,肯定不是这个,排除法,发热,牙疼,还有呢,哦,有人说了,乏力呀?烦躁,烦躁欲死呀,这种虚烦的症状出来了,然后性格会改变,这就是我们改变了病人身上携带的什么,信息高还是能量高?信息高,对,改变了携带的能量和信息。大家想想这烦躁是哪里来的?之前没有的,是吃了这个方出来的,是哪里来的?六气皆为一气的变现,这就是郁热或郁火,散开了就转化为元气。这样我想大家就理解为什么用凉药很多病是有效的,或者说哪怕用凉药不对,总体来说不对,但初期是有效的。明白了吧?但是如果说那个根,我们说生生之源,生源之根在北方,对应的是寒气的话,那么太过多的用寒凉、苦寒药,就把这个火怎么了,哪里去了?压进去了!这样病人吃了药是舒服了,所以是暂时地舒服,但是我们把这火压深一层,那么它就会转变得更多,这就是肿瘤病难治的道理,因为里面六气已经包裹在一起。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我们立足本气自病的话,就是一个四逆汤独打天下,但是前提是别忘了:这是本气自病!本气自病是立足在哪里?生人的那个时空,就是人是怎么来的那个时空。立足在这里治病,那就是一个四逆汤,但是如果你立足在人身上的现象上的现象的现象,那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因此我们临床有那么多的医家,还有最近,上个星期,我星期一主用竹叶石膏汤,到了星期三就变成了四君子汤,这就是今年年运的问题,今年用的后面还会讲。因此,我们治病不去求那个本,对病人一点帮助都没有,当然今天我们是讲术,不讲术后面的道,今天不讲。

       在大学城我跟大家讲过,也许是我这个人的命运使然,遇到的很怪的人或者我们医学上不能解释的人很多。有一位老人家淋巴癌,七个月住院放化疗,他没有一点并发症,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为什么在他身上没有那些副作用呢?所以我们必须去求那个本,明白了这个“人的本”,你就能够分别出这些人之间的不同,知道了健康人的不同,才能知道病了的人的不同。所以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好好努力!


       竹叶石膏汤和白虎加人参汤抓住主症大家可以放心的用,这是指的是今年。为什么,因为去年发生了?地震。你看我们中医学的来源,“昼参日影、夜考极星”,观察哪个多呀,都是看天的,对于地的,人类了解的很少很少,所以这种地壳的变化我们很难去了解,所以才叫应象,去应那个象,它是什么象它就是这个象的规律。而且回到先天卦,天是什么?天是为主的,它是乾卦统天,然后才是坤卦承天的作用,这就对应了清华大学校门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今天不讲天,讲坤,所以等一下有一个定坤汤。那么大小青龙汤、破格救心汤,那个破心汤,李老的,大家很清楚。如果出现了发热的时候,他在破格救心汤里面加乌梅和苏叶。那么你们想一下刚才讲过的理论,乌梅是针对什么的?(答:厥阴)苏叶呢?(答:太阳)对,这就是厥阴一合就开到了太阳。明白了吧,即使是危重病人就是这么治的。你们有空去ICU看一下,多数病人是因为发热而死的,当然并不一定个个用这个汤,但是很多时候他真能跳出来,一旦转出来,如果我们顺势而为,也许刹那之间那个生死就扭转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三衰的病人就不应该再用激素和寒凉药,这种情况下不应该用,大家去把握那个度。

请期待下期,吕英教授微课堂(三)





作者简介:吕英教授,南方医院古中医科主任,临床以《周易》为根本,以《黄帝内经》为宗旨,以六经辨证为大法,以《伤寒杂病论》为医剑,临证三观互动,以宇宙观参生命观,以生命观参疾病观,不分病种、不分年龄,运用纯中医理、法、方、药对治疑难杂病和急危重症。脚踏实地,立足临床,立志继承和发扬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摸索出了一套逐症分析、由博返约、一门深入、实证体悟、活学活用、行之有效的师承模式,走出了一条将天地规律、生命规律、疾病规律与个体禀赋特殊规律相结合的中医之路,培养了一批批会看病的纯中医临床型人才。




联系我们

电话:182199591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