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家老人出现这样的特征吗?

 wyk1014 2016-11-19


近日我们的70后爱亲@百合出现了以下几点特征,研究理财,研究股票,对基金也很感兴趣。跟那些沉迷于广场舞的同龄人相比,爱亲百合的兴趣似乎更有意义。下面我们一起听听这个70后投资者的理财心得吧。




我是一名七零后,小时侯生长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那时侯物质还不丰富,记得小时侯在家中过年的时侯才能几天都吃上白面馒头,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吃杂面(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度过的。穿的方面,姐姐穿小了妹妹接着穿,冬天穿个大棉裤,里面没有套秋裤,至今想起来,都感觉到冷风嗖嗖地从裤腿钻进去。平时吃块雪糕、糖,都会感觉超级幸福!物质虽然贫乏,但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却是无可比拟的。


 1988年,到省城求学,当时学校不收学费,而且每个月会给我们生活补助,记得是粮票三十斤,菜票六元。虽然不多,但是当时的物价比较便宜,在学校里吃饭,一份菜基本都是两三毛,带肉的是一元。因为知道家境不是很好,父母挣钱不容易,平时只吃食堂,穿校服,基本没买过零食、衣服;所以每个学期离家时,父亲给我的二百元钱,放假回家我总是有节余。


1992年,上班了。当时还是国家包分配的阶段,分到了一个收入还可以的单位,但是单位性质不好,经常要出差,我已经很知足了。在单位有食堂,吃饭不用花钱,单位远离城市,基本上花不了什么钱。每个月领到工资后,都按数寄回家,接济家中的生活。


 1998年,结婚了。再给父母钱,父母说啥也不要了,让我自己攒钱买房。于是考验自己的时刻到了。每月需要还贷款,还有父母已年迈,孩子尚年幼,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我开始盼着钱生钱。每个月剩余的一点,总是按时存入银行。我喜欢存定期,只是觉得它利息高,而且可以随时取出,强制了自己不乱花。每到一笔钱到期,我就到银行转存,看着增长的那点数字,心中就充满了喜悦。当时还没有自动转存那一项。


 2004年,跟一个同事,开始学买股票。当时觉得股票很深奥,不敢介入。同事已是老股民了,问我,会买菜不?我说会,同事说那就会买股票。于是介入。跟着同事买卖,还真是赚了一点钱,但是他后来调走了,没了人指导,我的股票收益也不行了。其实我压跟就不会看那些k线。


2007年,一个朋友对我说,买基金吧,现在基金涨得可好了,他买的基本翻了一倍,我心动了。毅然决然投入了基金。没承想,买在了高点,自打买后,股市一路变绿,眼看亏损过半,只好卖出止损。


2011年,到银行存钱,听了客服的介绍,买了点理财产品,收益为4.8%,比定期的高;到期后还真是达到了预期收益。后来的日子里就开始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和国债,感觉虽然收益没有股票高,但是稳当许多。


2013年,一个同事给我微信发来一个邀请链接,打开一看,是爱投资;同事告诉我,他在这里投资,每个月可以拿到固定收益,而且年化利率达15%。对我来说,是一个刺激,怎么收益会这么高?在详细问了同事好几次以后,终于到爱投资网站上详细了解了一下,发现截止当前所有的项目都能按时付息;在心中踌躇了好久后,决定再试一试,到网站注册,充值,准备买入。没想到,居然买不上!钱在帐户里放了两天后,本来想取出,发现还得付手续费,只好准备抢新项目。在学习了把电脑垃圾清空、复制密码等一系列措施后,终于买到了第一个项目。观察它能按时还息后,逐渐加大了投入,把闲钱50%放在了这个平台。


2014年11月,我的两个爱保理项目已按时到期,我把它续投了,出于对爱投资的信任。


这就是我的理财路。对于早入不惑之年的我,承担不了太大风险。只想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地投资,挣一点零用钱,贴补我的家庭。


内容来自爱亲论坛原标题:《不惑之年理财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