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迁徙的人生,请勿迷失

 無情360 2016-11-20

Migragte in Zagros Mountain

在扎格罗斯山中迁徙



我在也门拍摄多年,但是最近几年,这个国家因战事向我关上了大门。巧的是,伊朗逐渐打开门户,我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了解到当地巴赫蒂亚里(Bakhtiari)和卡什加(Qashiqai)部落尽管人数锐减,但依然过着逐草而居的半游牧生活。我当即决定前往一探究竟,盼望加入他们的迁徙之旅。



文、图 | Catalina Martin-Chico



游牧部族在扎格罗斯山中的迁徙地图


Long Time Ago

前尘往事

 

1926年,英国女作家Vita Sackville-West首次游历伊朗后的第二年,再次回到了这片牢牢抓紧她的土地。花了12天时间,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在伊朗西南部与巴赫蒂亚里族人一同踏上迁徙之旅。这是当年布鲁姆兹伯利文人之间广为流传的一件盛事,她在游记作品《Twelve Days in Persia: Across the Mountains with the Bakhtiari Tribe》(波斯十二天:与巴赫蒂亚里族人穿山越岭)中记录的游牧迁徙深深打动了密友伍尔夫。女作家笔下散文诗般的游牧生活简直无可挑剔,山谷中的花朵、粗犷的群山、不知疲倦的牧人和他们坚毅强悍的妻子,还有瘦弱的孩童,样样鲜活,个个饱满,她在游记中不断歌颂着山石与泥土间的一切生命。


多年过去,战事纷飞又平息,当扎格罗斯山将你包围,游牧营帐在目力所及之处出现,你就会知道,浪漫、壮阔、史诗般的游牧生活依旧存在。



巴赫蒂亚里族人依然沿袭着古老的迁徙传统


巴赫蒂亚里人,Bakhtiari,由两个波斯语组成,“Bakht”是幸运,“yar”是同伴,他们声称自己曾成功战胜亚历山大大帝。历史上,他们确实战绩辉煌,也是出色的“问题制造者”。直到今天,德黑兰人以及伊朗其他地区的定居者仍然对他们闻风丧胆,称其为“盗匪”。

 

巴赫蒂亚里人自高加索山脉而来,数千年前开始向南迁徙。有研究认为他们在2500多年前来到伊朗,也有人认为他们在叙利亚定居了数个世纪,700年前才最终南迁至伊朗。在扎格罗斯山里,巴赫蒂亚里人往来于冬日与夏日营地之间。扎格罗斯山与阿尔卑斯山地质相似,宽度近乎瑞士国境,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自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境内穿过。



羊群是巴赫蒂亚里人的财富,每时每刻都有族人照看着

 

19世纪,巴赫蒂亚里可汗崛起,造就了他们最辉煌的时期。1900年代早期,游牧部族统治了伊朗全境。

 

这个英帝国时期最重要的部落在伊朗政权和石油带来的财富面前逐渐变得一文不值。到了1920年代末、30年代初,可汗的权利和地位动摇,有的甚至遭到谋害。巴赫蒂亚里人开始受到定居的压力,被迫扎根一地,地位日渐式微。但到了1940年代,这些游牧部族因受不了定居生活,摧毁了自己的“新居”,再次回到可汗崛起前的状态,重返游牧生活,变回了一大群牧羊人。



牧民正在收割麦子,为即将开始的迁徙做准备

 

Find the Bakhtiari

找到巴赫蒂亚里人

 

在出发与他们一同迁徙前,我对这些人的性情、品格、困境一概一无所知,也对一切无所畏惧;现在我依然对他们一无所知,却对万物充满疑惑。

 

伊朗2月的清晨刺骨寒冷,我在向导带领下于晨光中见到了巴赫蒂亚里部落的营地。零散的几顶帐篷在荒野中显得孤寂,也异常吸引人。



Hossein一家的营地,待到迁徙途中,夫妻二人就将忙得顾不上与孩子玩耍了


巴赫蒂亚里人的冬季牧场位于伊朗西部的胡齐斯坦省,他们在山坡上放牧,据说在深山中尚有隐士存在,但并无幸得见。位于伊斯法罕省的恰哈马哈勒和Firaydan河谷的是族人的夏季牧场,他们在那儿躲过胡齐斯坦高达40°C的气温,然后在极端低温来临前再回到冬季牧场;整条迁徙之路共300多公里。

 

在找到巴赫蒂亚里人前,我已经在德黑兰呆了近两周。没人能告诉我巴赫蒂亚里或是卡什加部族到底身在何处,遑论何时动身迁徙。伊朗人热情却又模棱两可,巴赫蒂亚里人则让人捉摸不透,到了令人抓狂的地步。



巴赫蒂亚里妇女都非常强悍,能干的活绝不亚于男性


那天我在翻译帮助下问男主人Mohammed Hossein,接下来我就要跟他们家一同旅行了:“你们什么时候开始迁徙?”我从零星资料里获知他们一般在4月动身,但我可不想错过他们的出发时间,然后在大山中漫无目的地寻找牧羊队伍。

 

“新年过后20天。”他这么说。

 

我对这个确凿答案感到满意,回巴黎后很快就动手为4月的迁徙之旅做准备。然而当我再次回到营地,满心希望第二天与巴赫蒂亚里人一同启程时,他们却告诉我,还得再等20天。理由是,——天气原因。

 

无奈,我前往伊斯法罕拜访Hossein的子女,看看定居后的巴赫蒂亚里人的生活现状。巴赫蒂亚里人因一年两次迁徙之故,孩子们每年只有6个月去学校上课。营地中的学校只教到10岁,想继续读书就必须去城里,一些巴赫蒂亚里人让孩子独自去城里上课,自己留在营地,这些孩子就大多定居在城里,很少再回家,Hossein的孩子们就是如此。有些巴赫蒂亚里人跟孩子一同进了城,在城郊住了下来。定居当然也是伊朗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尽管许多牧民们来到设拉子这样的城市,生境惨淡。


生活在城市中的游牧部族通常都过着极为惨淡的生活


我拜访了许多定居后的年轻人,Hava是其中之一,19岁,她品尝了城市滋味,毅然决定重返游牧生活,定居的困境对她来说比山中凛冽的天气更具威胁。Ahmad离开大山后日子过得急转直下,他和儿子都很快染上毒瘾,把家建在废弃的集装箱里。21岁的Sajad住在法拉什班德,为当地一家塑料厂工作,尽管还是会回家看望过着游牧生活的家人,但对过去的游牧生活则闭口不谈。我见到的许多城中人都颇为忧郁,他们忘记了迁徙、生存的本质,“到底什么能让人快乐呢?”我听见他们说,“来,抽一管鸦片吧。”

 

我也趁着等待巴赫蒂亚里人出发的时日继续打听卡什加部族的动向。最后,我找到Sinbar一家愿意带上我出发。

 

卡什加人的妇幼迁徙时大多已经以车代步,不过汽车和手机对他们骨子里的传统因子没有太大改变。他们观察沸水的颜色决定启程时间,当日的天气必须完美。卡什加人的迁徙长达两个月,他们一路走走停停,跟随每一度气温的变化。在这些方面,他们不使用现代仪器,全凭体感。我可不行,他们对我完全无法感知温度细微的变化而颇感诧异。可在我们周围又有谁能区别1°C的不同呢。




卡什加妇女和儿童如今迁徙多以车代步了,不过这些人依然对大自然中的气温等变化极为敏感


The Beginning of Migration

启程

 

不知等了多少时日,Hossein一家终于启程了。通常十户人家一起走,各自支营帐,互相帮助又互不干扰,相隔在步行距离内。巴赫蒂亚里人依然徒步迁徙,赶着羊群,步履蹒跚而坚定。男人们白天赶路,晚上照看羊群,这就是他们的财富,一路上到处是盗贼,一不留神就会丢羊。他们的迁徙之路大约要走上20天。

 

尽管巴赫蒂亚里人循自然规则而活,但迁徙之路万分艰难,每一步都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挑战。

 

骤降的气温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把羊全部冻死,还可能在高地碰上暴风雪。途中男人们一直大吼着赶羊,叫声此起彼伏,漫天尘土飞扬。整条队伍有时拖得很长,抬眼望去,羊群遍布群山,领头人在前头老远,落后的还在催逼四处游走的羊。路上缺水是常事,女人们得挑起打水的工作。巴赫蒂亚里族男女颇为平等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们的女人十分强悍,腰板挺直,能承受的体力活不亚于男性。做面包也是份苦差事,她们两三天就得和一次面。




夜幕中的巴赫蒂亚里人,迁徙途中他们通常睡得很少,在夜晚也要照看羊群,以防它们被偷走


头一天与他们同行,待我们坐下炊煮时,我已经觉得快要体力不支了。日暮之下,炊烟与尘埃彼此缠绕,缓缓飘入天际;羊群散开,成为荒漠中的星辰;人们在帐篷外铺上地毯,准备晚餐。乍看之下,千百年来,土地与人的图景似乎从未改变,他们在迁徙中获得永恒。直到巴赫蒂亚里人拿出老式手机把玩,沾了尘土的白色塑料瓶出现在营火旁,我迷离的视线和飘忽的思绪才被打断。

 

吃喝拉撒睡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在扎格罗斯山脉中,牧民们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生存。他们是什叶派教徒,但就我与他们一同生活的经历来看,这些人很少祷告,也不实行斋月。

 

季节性迁徙才是生活的重心,如果他们想维持羊的数量、保持独立、拥有一个自己的经济体系,就必须完成一年两次的迁徙。当胡齐斯坦的冬季牧场枯萎时,夏季牧场依然被冰雪覆盖着,巴赫蒂亚里人就在此时开始赶着羊群,逐草而去,他们必须确保羊群时刻都有牧草可食。整个迁徙之旅过程中,伊斯法罕附近高地的冰雪逐渐融化,绿草重新生长。迁徙使部族永远都有来自山地不同地区的春草。



如今依然还过着迁徙生活的游牧部族人数锐减,他们生活、经济的独立完全仰仗冬夏牧场间的转场


现在依然沿袭着迁徙传统的卡什加和巴赫蒂亚里牧民大约仅剩150万人了,一个世纪前他们的人数还多达500万。

 

那些游牧部族转入城市生活的人总是让人怅然若失。他们本应是我们的向导,带人穿越荒漠,结果却似乎在自己的土地上迷失了。那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和他们是否也在相似的处境之中,在现代世界里,我们是否真的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又是否真能看清命运的走向?




Catalina Martin-Chico,法国纪实报道摄影师,曾在2007到2014年持续拍摄也门的社会冲突。最近她将镜头转向少数族群,将伊朗巴赫蒂亚里与卡什加游牧部落定为追随、纪录的对象。本文描述的是她2016年第一次与族人打交道的情形。


多一种价值观,多一条逃生路



若非授权转载(你为什么要走这种歪路)一律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