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产业遇到资本|从13家门店到体检霸主,美年健康如何与资本双赢?

 jasonyejun 2016-11-20



医疗医药行业是一个永无止境、巨头迭出的行业。技术、设备、资本的深度协作,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持续为投资人带来超额收益。今天小鹰以连锁体检产业从美年健康、爱康国宾、慈铭体检三分天下到美年健康成为龙头的过程为例,分析产业与资本深度合作,各公司合纵连横惊心动魄的竞争。

 

一、连锁体检:14亿人的健康数据大平台

 

首先,不管是经营产业,还是资本投资,都要找对方向。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资本市场,医疗医药行业和消费行业都是不断诞生独角兽的摇篮。而在其它周期性行业里投资,不来一个风口或者一个浩浩荡荡的大牛市,几乎找不到一家好公司,即使偶尔出一个行业巨头,那大海捞针的概率,你懂的。

 



其次,挑选这个大产业中最具备快速扩张能力的细分领域。同样都在近年很火,我们用连锁体检和互联网医生平台项目相比,看看哪个靠谱。互联网医生平台要跟医院抢数量有限的好医生,即使抢得到,医生的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即使有些互联网医疗项目知名度高、估值高,其实没有太大投资价值。而体检就不一样了,靠机器和数据说话,完全标准化,毛利率也相当不错,只要有资本就可以迅速扩张。初次扩张后还没完,设备积累下来的数据还可以进行深入的二次开发,医疗大数据将是它们下一波增长的动力。

 


图:美年健康的毛利率接近40%

 

再次,要看行业阶段。从2002年前后开始,体检经历了出现零星民营机构、到大规模从公立医院脱离、民营机构大增,再到最近两三年通过兼并重组进行大整合的过程。新产业形态、新商业模式对旧形态、旧模式的取代过程,就是投资获利最丰的阶段。

 

二、美年大健康:资本助推,从13家门店到三分天下

 

美年健康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上海天亿医疗发展有限公司,到2011年,自建门店只有13家,在千帆竞发的体检产业里还排不上号。直到2011年,美年健康产业与沈阳大健康合并,更名为美年大健康,才一发不可收,营业网点从华东延伸至华北、东北,分店达到31家。2012年7月,美年健康收购深圳瑞格尔,进入华南。

 

在2015年借壳上市前,美年健康先后融资了10轮,募集20亿元资金,经过14次并购,形成全国性布局。例如,2012年8月,美年健康第一轮融资,由凯雷投资旗下的北京凯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股,获13.5%股权。2013年9月,凯雷投资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凯辉中法基金三家联合向美年健康战略投资3亿元人民币。

 


图:体检连锁业曾经三巨头的扩张步伐,融资最多的美年健康扩张速度最快

 

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爱康国宾赴美上市前也融资6轮,完成超过10次收购。到2014年,美年健康、爱康国宾、慈铭体检三家机构从原本散乱的体检行业脱颖而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两场资本大战称霸行业,投资人笑到最后

 

产业竞争的背后,是资本竞赛的生死时速。美年健康一路收拾小门店,跻身三巨头,但它的脚步并没有停歇,而是向另外两巨头发动最后的肉搏战。

 

1、并购慈铭体检,拓展三四线城市渠道。体检龙头原本是慈铭体检,由于起步早,慈铭体检从北京起步,在全国的13个省区设立了42家体检中心,是行业龙头。

 

但无奈的是,从2010年开始,慈铭在IPO过程中不幸遇到最惨烈的熊市,IPO停发。错过上市融资扩大规模黄金时机的慈铭体检,就此陷入利润大幅下降的困局。根据财报,2013年开始,在对手的疯狂扩张影响下,慈铭体检营收出现明显下滑,除北京分公司净利润达到千万元以上,广州、上海、深圳、天津等主要业务网点全部亏损。因此,在2014年初IPO重启后,慈铭上市再次折戟沉沙。

 

此时,频繁融资的美年健康向处于困境中的慈铭出手,在2014年11月,美年健康与慈铭体检二者协定,慈铭体检总体估值36亿元,美年健康通过分二期交易,将其100%股份收入囊中。自此,美年健康年体检人次达到728万,占体检市场份额1.9%,是爱康国宾的2.7倍;同时,其拥有的线下体检中心达到154家,远超爱康国宾的58家。


三分天下变成双雄争霸,最后大战一触即发。


2、踏准节奏,登陆A股。在决战前,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都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纷纷选择上市。



图:爱康国宾在纳斯达克上市


不同的是,爱康国宾登陆的是美股,美年健康则是在2015年A股风起云涌的时候借壳上市。两个资本市场的走势、对医疗行业的估值的差异,为两家半年后的资本大战埋下了伏笔。


3、借势高估值,正面强攻爱康国宾。产业对资本的渴求,A股估值的优势,爱康国宾也知道,也心动。于是,在2015年8月31日,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与私募基金方源资本组团,准备以17.8美元/ADS的价格,对在纳斯达克上市仅17个月的爱康国宾进行私有化退市,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就在这时候,美年健康突然杀出。2015年11月29日,美年健康向爱康国宾连续发出私有化要约,要约价格从22美元/ADS一路飙升到25美元/ADS。换言之,作势要把最后也是最大的对手买了。

 

爱康国宾当然不乐意,祭出“毒丸计划”,也就是说用股权摊薄条款,使公司原有股东可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公司大量股份,抬高收购方的成本。在这个案例中,当时爱康国宾市值12亿美元左右,管理层原本开价11.6亿私有化,而美年健康市值经过股灾还有接近400亿人民币,开价14亿美元左右。但启动毒丸计划后,收购成本就飙到超过40亿美元。

 

但是,这么一来,爱康国宾自身的私有化成本也大大提高。更关键的是,经此一役,爱康国宾退市转登A股的进程已经遥遥无期,即使取消私有化留在美股,因为发过毒丸,想通过美股二级市场融资从而扩大市场已经基本不可能。当初上市地选择的失误,导致后面全面被动。

 

反观美年健康,收购不成也无伤大雅,一举把最大对手挡在了难以实现融资的国外资本市场,已经基本统一民营连锁体检市场,此时,正如前文所说,占有大部分市场后,资本获利最快的时期也过了,大股东凯雷投资中心开始逐步在二级市场减持,现在持股比例已降到5%以下。资本和产业双双获利。

 

四、小鹰观点

 

医疗服务行业唯一可能快速成长的细分领域就是体检连锁。上市就是它们的护城河。因为有钱可以快速并购、建分店、买器械扩张,缺钱了可以再融资,只要业绩高速成长,资本就会喜欢这样的公司。

 

当年苏宁一上市,就进入了“拼命开店-业绩高速成长-缺钱再增发-再开店-再高速成长”的良性循环中,今日美年健康亦然——一路的资本战,从当年只有13家店面的小公司,成为体检产业的龙头。其发动的对爱康国宾的收购要约,不花费一分钱成本就把对手融资后路堵死,简直是用资本运作战胜竞争对手的经典战役。




11月11日,吴晓波、管清友、曹国熊、马晓立、蒋海涛等一众著名财经人和投资人将共同出席由华领集团与吴晓波频道共同举办的首届“新金·新产业·新梦想论坛,就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进行深度分析,现已开放报名渠道!敬请按照下方海报和提示完成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