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堂】遗传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概述

 yp23555 2016-11-20

Brugada综合征(BrS)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被描述,属于一种心脏电生理异常,它能导致患者发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且丧失意识,患者可恢复意识,也可造成猝死。本节课程开始北京安贞医院刘念教授将详细讲解BrS,第一讲为概述。




一、基本概述


1.特征:(1)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2)心电图右胸导联ST段呈穹窿形或马鞍形抬高,伴T波倒置;(3)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2.流行病学特点:BrS患病率为1/2000,其中东南亚国家的患病率明显较高;BrS发病率男性是女性的8~10倍;一些资料显示,20%心脏结构正常的猝死可能为BrS。


二、诊断


1.分型


BrS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根据心电图的特征可分为三型(如下图所示),特征分别为:①Ⅰ型:ST段“穹隆样”抬高,J波或抬高的ST段顶点≥2mm,伴T波倒置;②Ⅱ型:ST段“马鞍形”抬高≥1mm,J点抬高≥2mm,伴双向或正向T波;③Ⅲ型:ST段“马鞍形”或“穹隆样”抬高≤1mm,J点抬高≥2mm。


其中,Ⅰ型具有诊断意义;Ⅱ型和Ⅲ型无诊断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转变为Ⅰ型。Brugada样心电图具有动态变化,同一患者、同一天、不同时间段,Brugada波可在不同类型中转换(如下图所示)。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①神经:一般迷走神经兴奋可使Brugada波更明显;②药物:如钠通道阻滞剂、一些精神类药物等可引起ST段抬高,使Brugada波显现;③发热:可直接抬高ST段,使Brugada波显现;④心率:一般较慢的心率使Brugada波更明显。


2.检出率


人群中Brugada样心电图检出率具有地域差异,亚洲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欧美(如下图所示)。


统计来自全世界的435843例人群数据发现,其Brugada样心电图检出率I型约为0.05%,II型和III型为0.16%;国内4个较大的心电图筛查报道,206344例人群中Brugada样心电图检出率I型约为0.28%,II和III型为0.81%。


三、基因学


Br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已发现10余种致病基因,其中15%~30%的患者与编码心脏钠通道Nav1.5的SCN5A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有关,其它的基因突变检出率低;致病性突变的外显率20%~30%,药物激发试验可使其提高到70%~80%;目前认为基因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家系筛查和遗传咨询,但对预后和治疗无益。


四、病理生理


BrS的病理机制仍存在争议,即J点和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目前有2种假说,即去极化假说和复极化假说。


1.去极化假说


ST段抬高是右室流出道(RVOT)与左室的源漏(Source-sink)不匹配所造成,而INa降低和RVOT的纤维化是导致RVOT传导延缓的主要原因(如下图所示)。


2.复极化假说


右室心外膜一过性外向电流(Ito)大,当INa降低时,2相复极notch增加,导致心外膜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跨膜复极离散增加,最终造成J点和ST段抬高以及2相折返相关的心律失常(如下图所示)。



五、临床表现


BrS的临床表现可轻可重,轻者即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重者则可发生猝死。当出现以下的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可能为BrS:


1.成年时期出现的症状包括:心悸、晕厥、猝死、夜间濒死样呼吸、胸部不适,房颤等;常在休息、睡眠、发热或迷走神经紧张的状态下发生,较少在运动时出现。


2.心电图Ⅰ型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部分患者伴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3.大多数BrS无明显的心脏结构性异常,如使用MRI观察,部分BrS患者伴有轻度的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异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