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每天背点《伤寒》,我已经背诵24天啦!???

 嘟嘟3614 2016-11-20


精彩回顾

《伤寒论》背诵班第22天

《伤寒论》背诵班第23天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4)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4:1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4) 来自医承有道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一两(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上六位,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味甘温)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味甘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石膏半斤(碎,绵裹,味甘寒)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味甘平)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大枣十五枚(掰,味甘平)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厚朴半斤(去皮,炙,味苦温) 生姜半斤(切,味辛温) 半夏半斤(洗,味辛平)甘草二两(炙,味甘平)人参一两(味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四两(味甘平)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白术(昧苦甘温) 甘草各二两(炙,味甘平)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译文+评析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译文
误用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陽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夜晚精神委靡昏昏欲睡而不烦躁;不作呕,无口渴,无表症,脉象沉微,身有微热的,用干姜附子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因治误导致陽虚陰盛症的辨治。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①。
 
注释
①顿服:煎成的药液,一次服完。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①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注释
①脉沉迟:沉是脉重按才得,迟是脉跳动的频率缓慢。
 
译文
太陽病用发汗法以后,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汗后气陰损伤身痛的症治。
身疼痛为太陽表症之一。经过发汗治疗以后,如果表症已解,身疼即当随愈,若身疼未除,脉仍浮紧,则表症续在,还当续与解表。现在身体虽痛,但脉不浮紧,而是沉迟,浮脉主表,沉脉主里,浮紧为表寒实,沉迟为里虚,可见这一身疼不是卫闭营郁,而是营血虚而经脉失养。成无己说:“脉沉迟者,营血不足也。”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 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发汗后,不可更行①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注释
①更行:行,施也,用也。更行,就是再用的意思。
 
译文
发汗以后,出现汗出、气喘,而畏寒症状的,但头痛等表症已除的,为热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汤,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
 
评析
本条讲发汗后肺热作喘的治法。
本条“不可更行桂枝汤”句,应在“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之后,不可误认为发汗后就不能再用桂枝汤。因为汗出而喘,无大热,颇似桂枝症兼肺气上逆,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症,实际上迥不相同,彼属肺寒气逆,此为肺热气闭,假使误用桂枝剂,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特郑重提出“不可更行桂枝汤”,以期引起注意。喘因热壅肺闭不得宣开,汗出乃热迫津液外泄,无大热为热郁于里,外热反而较轻,所以治宜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清泄肺热,宣开肺气。肺热除而肺气畅,则汗出自止,气喘自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 服一升,本云黄耳柸。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①,心下悸②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注释
①叉手自冒心:叉手即两手交 叉,冒即覆盖之意。指病者双手交 叉覆按于自己的心胸部位。
②心下悸:即心悸,指心胸部悸动不安。
 
译文
发汗太甚,汗出太多,致心陽虚弱,病人出现双手交 叉覆盖心胸部位,心慌不宁症状的,须用手按捺方感舒适的,用桂枝甘草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心陽虚心悸的治法。
汗是人体 的津液所化,但必须陽气的鼓动,才能从皮肤汗孔透泄。汗出愈多,则陽气的消耗也愈多,因而导致心陽虚而心悸不宁。临床 辨证的一般规律是喜按属虚,拒按属实,叉手自冒心为喜按,自应属虚而不属实,心悸为心陽虚,故治宜桂枝甘草补益心陽。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①,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注释
①奔豚:形容悸气自小腹上冲心胸之势。
 
译文
发了汗以后,病人出现脐下跳动不宁,似奔豚将要发作的征象,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汗后心陽虚、肾气动欲作奔豚的症治。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①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 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升,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注释
①甘澜(lán)水:又名劳水。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译文
发了汗以后,致脾虚气滞,腹部出现胀满的,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汗后脾虚气滞腹满的治法。

腹部胀满,有虚实之分,实症腹满大都因为肠中有形实邪阻滞,必伴有大便秘结不通,腹部硬满而痛,手不可按,脉象沉实,舌苔黄厚,必须使用下法,有形实邪得去,腹满始能消除;属虚的腹满,大多由于脾陽虚而不振,不能运化输布,因而腹部膨满,但是按之不硬,温 熨揉按便觉舒适,脉虚弱无力,或虚大不耐循按,苔薄质淡,大便溏薄不硬,治当益脾助运。本症腹满,是因发汗陽气外泄,脾陽虚而气滞不运所致,当然不是实症,但也不是单纯虚症,而是虚中夹实,所以治宜消补兼施,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 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①,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②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注释
①头眩:头目昏眩。
②身为振振摇:身体动摇不定。
 
译文
伤寒病人,或经过涌吐或经过攻下的治疗以后,感觉胃脘部气逆闷满,并且气上冲胸膈,起立时就头晕目眩,脉象沉紧,此时再用汗法以发其汗,就会影响及于经脉,发生身体振动摇摆,宜用苓桂术甘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脾虚饮停气逆的症治。


本条的若吐若下,就是或经过吐,或经过下,并不是吐而又下。吐法、下法都能损伤脾陽,脾虚则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停而为饮,饮邪上凌,阻逆于胸脘之间,所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水饮既阻,清陽不得上升,所以起则头眩。推想其平卧之时,亦必眩晕,不过,当站立时体位变换,眩晕更加厉害而已。表症全罢而饮邪阻滞于里,所以脉象沉紧。


如果再用发汗,则外伤经脉,经脉虚而饮邪向外侵凌,则经脉瞤动而肢体振振动摇,此与真武汤症的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的病机一样,都是陽虚水动,只程度略有轻重不同罢了。有些注家把“身为振振冶专责之陽虚或津液伤,丢开饮邪,恐非确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