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头歌

 养生丸子 2012-03-23
补益之剂
补说是补充,益说是增加。用滋补强壮的药物,以补充和增加人体的气血阴阳,治疗因气血阴阳不足而发生的一切病症的方剂,就叫补益之剂。
1、 四君子汤《局方》助阳补气。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芩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等分,研成细未,每次二钱,水煎温服。《医宗金鉴》时改为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服。
本方四味药药性较平和,有助补气的作用,适用于一切阳点气弱,脾虚肺损,面色萎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等症状。本方加上半夏、陈皮、叫闪君子汤,有补气祛痰的作用,适用于气弱而有温痰的证候。
宋钱已蓍〈〈小儿药证直诀〉〉把六君子汤去掉半夏,名异功散,治阳虚气弱而见胃脘饱闷,饮食减少,腹部虚膨的症状。
六君子汤证再见到呕吐痞闷,胃脘痛,或腹痛泄泻等症状时,是胃虚有寒,应当再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本方制成水丸,即香砂六君子丸,每次服二钱,每日二三次,开水送下,主治相同。
按:四君子泌是一张补阳气的主方,药性平和,配伍精当,后人在它的基础上变化出许多方剂,这里所介绍的仅仅是最常见的几个。方中的人参,现在一般用党参。
2、 升阳益胃汤(李东垣)升阳益胃。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本方由黄芪二两,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两,羌活、独活、防风、白芍各五钱,陈皮四钱,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黄连二一,共十四味药组成。每次服三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同煎。有升发阳气,增强脾胃消化的功能,所以叫做升阳益胃汤。适用于平时脾胃虚弱,又见身体酸重,肢节疼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并且还有恶寒等症状的病人。
脾胃衰弱的人,消化大多不良,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就不能完全被吸收,所以用六君子(参术苓草夏陈)助阳后,强脾胃,消除因为消化不良而产生的湿痰。同时还重用黄芪补肺气以固卫阳,和敛脾阴、调营血的白芍配合,使阴阳气血都受到补益,营卫也得到调和。
脾胃虚弱的人还容易停湿,阴阳气血不足的人抵抗力就差,容易被外邪侵入,所以又用柴胡、防风、羌活、独活等升阳散风和利湿的泽泻来配合治疗。同时还加入小量黄连清热泻火,并且能防止升散太过。所以本方是一首发中有收,补中有散,扶正祛邪的良方。假使小便通利的去泽泻,口不渴的再去茯苓。
3、 黄芪鳖甲散(罗谦甫)劳热。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本方由黄芪、鳖甲、天冬各五钱,地骨、秦艽、茯苓、柴胡各三钱,紫菀、半夏、知母、生地黄、白芍、桑、炙甘草各三钱半,人参、桔梗、肉桂各一钱半,共十七味药组成。每次用一两成药加生姜煎服。
本方有补阴阳、益气血、清劳热的功用,适用于气血阴阳皆虚的病人而见五心(即心窝、手心与足心)烦热,四肢无力,咳嗽咽干,骨蒸,自汗或盗汗(睡着了就出汗,一醒汗就止),饮食减少,日晡(下午四、五点钟)发潮热等证。
鳖甲、天冬、白芍、生地、知母、可以滋阴补肾,泻肝肺之火,黄芪、人参、肉桂、茯苓、炙甘草,可以益气固卫,补脾肺之虚。再加桑皮、桔梗,泻肺中之热,半夏、紫菀,祛痰止嗽,秦艽、地骨皮,清虚热,除骨蒸,柴胡解肌热,升清阳。所以本方是一张治疗虚劳烦热的良方。
4、 秦艽鳖甲散(罗谦甫)风劳。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表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本方由鳖甲(酥炙)、地骨皮、柴胡各一两,秦艽、当归、知母各半两,共六味药研成粗末,每次用五钱粗末,加青蒿五叶,乌梅五个同煎。治风劳病,见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壮热,咳嗽困倦,脉来细数等症状,每日早饭前与临时各煎服一次。
风劳是感受风邪之后,没有及时治疗,以致风邪传里,变生内热,消气血,日久成劳。所以用鳖甲、知母、滋阴,当归补血和血,配地骨皮除骨蒸,止盗汗,病属风邪入里,所以用秦艽、柴胡驱风外出。乌梅酸涩,能引诸药入骨,敛热止汗,青蒿苦寒,有芬芳之气,能引诸药入肝,清热除蒸。若汗出过多,再加黄芪一倍,益气固表而止汗。
5、 秦艽扶赢汤(杨士瀛)肺劳。秦艽扶赢鳖甲柴,地骨录归紫菀偕,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服之谐。
本方由柴胡二钱,蓁艽、人参、当归、鳖甲(炙)、地骨皮各一钱半,紫菀、半夏、炙甘草各一钱,共九味药组成,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煎服。
 肺劳是由于忧思气损,或火热伤肺,或肺虚气寒所造成。如见到骨蒸体瘦,潮热(即每日一定时间就发热。虚劳潮热多见于下午),自汗,咳嗽,声音嘶嘎,四肢倦怠等证时,就应用本方治疗。方中柴胡解肌热,秦艽清骨蒸,鳖甲、地骨皮滋补阴血而退骨蒸,人参、甘草补气,当归和血补血,紫菀、半夏除痰止嗽而治嘶嘎。再加姜枣调和营卫。所以是治疗骨蒸劳嗽,身体日渐赢瘦的良方。
6、 紫菀汤(王海藏)劳热久嗽。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味阿胶偶,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
本方由紫菀、阿胶(蛤粉炒)、知母、贝母各二钱,桔梗、人参、茯苓、甘草各五分,五味子十二粒,共九味药组成,水煎温服。(还有加莲子的,主治相同。)
本方用紫菀、阿胶,润肺补肺,消痰止嗽。五味子补肾水,敛肺气。知母、贝母清肺化痰,止血镇咳。人参、茯苓、甘草,补脾益气以保肺。再加桔梗引诸药入肺,增强补肺清热,止嗽化痰的功用。所以治疗肺气大伤,阴虚火旺,肺中热甚,而致久嗽不止,咳血吐痰,少气懒言,胸胁满,以及由肺痿变成的肺痈,都很有效。
肺痿 是肺中热极,肺阴受伤,咳吐涎沫,或痰中夹有血丝。若不及时治疗,肺热愈盛,肺阴愈伤,变成肺痈,而同名口中干燥,咳吐腥臭的浊痰,咳时胸中隐隐作痛等症状。总的原因是肺伤气损,阴虚有热。
7、 百合固金汤(赵蕺庵)肺伤咳血。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本方由生地二钱,熟地三钱,麦冬一钱半,百合、炒白芍、当归、贝母、生甘草各一钱,玄参、桔梗各八分,共十味药组成,用水煎服。
 因为肺阴不足,肾水也虚,虚火上炎,而致咽干喘嗽,痰中有血,所以首先用味甘性平的百合,保肺止嗽,生、熟地滋养肾水,补阴清热,再用味甘性寒的麦冬,清热润肺,元参助二地滋肾壮水,贝母润痰化痰,当归、白芍,养血平肝,甘草、桔梗,清肺利咽。方中重用甘寒一类的药物,肺肾双补,使真阴受益,虚火自平,因虚炎而造成的症状,也就自然消失,这是从根本着手的张良方。本方制成蜜丸,即百合固金丸,每次服三钱,每日二次,开水下,主治相同。
8、 补肺阿胶散(钱仲阳)止嗽生津。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
本方由蛤粉炒阿胶一两半,马蔸铃,炒鼠粘子(即牛蒡子)各一两,杏仁(去皮尖)七钱,糯米一两,共六味药组成,研为细末,大人每次用一两,小儿每次用一、二钱,水煎服。治疗肺虚有火,咳嗽痰燥,不易咯出,咽中气哽的证候。方用阿胶滋肾水,清肺火,补阴益血,马蔸铃清热降火,鼠粘子润肺滑痰,杏仁润肺化痰,降气止咳,甘草、糯米,补益脾胃而保肺。于是能清热顺气、生津润肺燥,使咳嗽和气哽都得以安宁。
9、 小建中汤(张仲景)温中散寒。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损起沉疴,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
本方有补虚散寒,温建中脏(脾胃)的作用,所以叫建中。本方由桂枝汤加重芍药的用量,再加饴糖组成。具体方是芍药六钱,桂枝、生姜各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六枚,饴糖一两,水煎温服。
 饴糖甘温,是温补脾胃、止虚寒腹痛的药物,炙甘草、大枣,助饴糖补脾胃之虚,桂枝、生姜、温中通阳,散里寒,芍药敛阴和营,以治阴阳气血都虚、里有虚寒而致的腹中急痛,也适用于虚劳病人感受风寒而不能用发表剂的证候。但本方甘味太重,有呕吐症状的病人不宜服。
本方再加黄芪一两半,叫做黄芪建中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一张方剂,对表阳虚而身体疼痛的证候很有疗效。
又有十四味建中汤,是方局里治疗劳损的方剂,有补益气血、调和营卫的作用。由人参、白术、茯苓、炙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炙黄芪、肉桂、附子、半夏、麦冬、苁蓉十四味组成,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次用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温服。能治阴证以斑(简称阴斑)。它的原因是由于平素肾虚,阴寒太盛,逼迫虚火上炎,熏灼肺脏而成。或者是胃气虚极,虚火浮散在外而成。症状是在手足胸背等部位出现稀疏的淡红色斑点,高出皮肤,象蚊子叮咬引起的小红点一样。这种病比较严重,必须用温补的方法治疗,若误用寒凉,就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10、益气聪明汤(李东垣)聪耳明目。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芪黄柏并,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
本方能治疗因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而造成的目生内障,视物昏花,和耳呜耳聋的证候。由黄芪、人参各五分,葛根、蔓荆子各三钱,白芍、黄柏各二铁,升麻一钱半,炙甘草一钱等八味药物组成,研成粗末,每日服二次,在临睡和清晨各用四钱药末煎服一次。
本方所治是由于饮食倦损伤了脾胃,以致心火太盛引起的症证,所以用人参、黄芪、炙草,甘温补脾胃,葛根、升麻、蔓荆子,鼓舞胃中清阳之气上行于头目。再加白芍敛阴和血以平肝,黄柏降火以补肾,于是中气得到补益,清阳上升,肝肾受益,耳聋目障的病着眼于都能清除,所以 方名叫益气聪明汤。
增辑
1、 参汤《伤寒大全》专补元气。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微可返生,一味人参浓取汁 ,应知专任力方宏。
本主用人参一味,浓煎取汁,能救治突然出血不止,面色皓白,气短脉微的危证。因为在大量出血,阳气欲脱的时候,必须用大补元气的药物,才能抢救危证。人参性味甘寒,功能大补元气。但必须大量专用,才能显出其效力来。
每次用人参一、二两,煎浓汁,也可用潞常参或太子参四至六两代替。
2、 龟鹿二仙胶(王肯堂)大补精髓。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气精神,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
本方用龟板八十两,鹿龟一百六十两,枸杞子三十两,人参十五两。先将龟板鹿角漂泡后,用水冲洗,放在锅中分次水煎,取煎出的胶液,煎至胶质尽,去渣。枸杞子、人参,分别用水分次煎,取煎出液,煎至味尽,去渣。然后将上项煎出液合在一起,用小火缓煎,防止焦枯,等煎至稠膏状时,倾入凝胶糟内,待其自然冷凝,取出切成小块,阴干即成。每块重约一钱五分,用酒化服,初由一钱五分,渐加至三钱,每日空心服下。治疗一切精神虚弱不足之病,体虚人无病也可服用。
古人说:鹿善通督脉,龟善通任脉,二味最能补入真气。人参能补中气,枸杞能滋阴液,四味合用,气血双补,性味平和,对人身精、气、神都有补益之功,病后虚弱服之可以很快复元,体弱服之可以增强体力。但本方为平和补养之方,治大病急病,须与他方配合方好。
3、 保元汤(李东垣)温补气虚。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点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本方是温补阳气的方剂,由肉桂(春夏三、四分,秋冬七、八分)甘草(炙)一钱,人参二钱,黄芪(炙)三钱,四味组成,水煎温服。治疗男妇虚劳损怯,元气不足,及小儿出痘,阳气不足,痘难胀起,或浆清稀,皮薄发痒,难灌难收敛等证。
人身元气,藏在肾中,即是肾气。胃气由脾胃受水谷生化而出。肺司呼吸,受天地之气,即是肺气,此三气是人身之本。今用人参补肺气,甘草补胃气,黄芪、肉桂温肾气补命门,于是内外上下之气皆得到补益,自然能使因气虚而致的诸证康复。
4、 还少丹(杨TAN)温肾补脾。还少温调脾肾寒,茱淮苓地杜牛餐,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蒲味枣丸。
本方用山茱萸、淮山药、茯苓、熟地、杜仲、牛膝、肉苁蓉、楮实、小茴香、巴戟天、枸杞、远志、石菖蒲、五味子各二两,红枣一百枚(加姜,煮熟去皮核用肉),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二次,每服三钱,淡盐汤下。治脾肾虚寒,身体瘦弱,腰膝酸软,神疲无力,饮食无味,健忘怔忡或遗精白浊,阳萎早泄等证。
本方用肉苁蓉、巴戟天、楮实、小茴香,温补肾阳,熟地、枸杞,滋补肾阴,阴阳并补,使肾阳不致上亢。又配合杜仲、牛膝,补肾以强腰膝,山药、茯苓、红枣,健脾以助运化,山萸、五味子,涩精以固肾,菖蒲、远志,通心肾以安神,所以,本方有温肾暖肾暖脾,涩精止遗的作用,对因肾阳虚衰导致脾阳不足的一系列脾肾虚寒、精亏气少的证候,有较好的疗效。服药后影响食欲的,可加砂仁、木香、陈皮,理气健胃,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使药力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5、 金匮肾气丸(张仲景)治肾祖方。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
本方是治肾阳不足的祖方,由熟地八两,山萸肉、淮山药各四两,丹皮、茯、泽泻各三两,熟附子、肉桂各一两,共研细末,和蜜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下。治疗肾阳不足,腰痛脚弱,下半身常在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以及阳萎精冷、脐腹疼痛等证。
熟地、山萸肉,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丹皮清肝胆相火,而桂附补命门真火,引火归原。于是肾中真阴真阳皆得补益,然后阳蒸阴化,肾气充盈,而诸证自消。
济生肾 气丸即本方加入车前子、牛膝,利水的功能更强,所以能治脾坚阳点,不能治水,因而小便不利、腰重脚肿、腹胀便溏等症。
钱已将本方减去桂附,名六味地黄丸,专治小儿先天阴虚,及男妇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证候,如腰酸足软,自汗盗汗,咳嗽发热,耳呜咽干,以及失血音等证。
若在六味丸中再加五味子、麦冬,名八仙长寿丸(即麦味地黄丸)治虚损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证。若去麦冬,名都气丸,治肺虚劳嗽,甚至喘不得卧。
六味丸加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黄丸,治肝肾阴虚,目---畏光,久视昏暗,迎风流泪等症。
六味丸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骨痿髓枯,咽痛虚烦,骨蒸盗汗等证。
六味丸加当归、白芍,名归芍地黄丸,治肝肾阴虚,相火内动,头眩耳呜,午后潮热,或两胁攻痛,手足心热等症。
六味丸加人参、麦冬,名参麦地黄丸,治肺肾两亏,咳嗽气喘,内热口燥等证。
总的来说,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祖方,后世加减颇多,这里的举的只是比较常用的几个,都做成蜜丸,每服三钱,每日二次,淡盐开水送下。
6、 右归饮(张景岳)温补肾命。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萸杜仲施,地草淮山枸杞子,便溏阳萎服之宜,左归饮主真阴弱,附桂当除易麦龟。
本方用熟地一至二两,山药二钱,山茱萸一钱,肉桂一、二钱,附子一至三钱,枸杞二钱,炙甘草一、二钱,杜仲二钱八味药组成。治疗一切命门火衰,气怯神疲,饮食减少,腹痛腰酸,大便溏薄,阳萎等证。
本方为肾气丸去茯苓丹皮、泽泻治水之药,加入枸杞、杜仲、甘草等扶阳之品,使水火平补之方,变为专门补火之剂,所以用于因命门火衰所引起的一切病证都有良好的效果。
左归饮是右归饮减去杜仲、肉桂、附子、加茯苓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腰酸遗精,口燥盗汗,也就一般说的真阴亏的证候。
右归饮和左归饮的分别,也正如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一样,一是益火之原,也就是补右肾命门火,所以名为右坚,二是壮水之主,也就是补左肾真水,所以名叫左归。
按:景岳原方,左归饮的药味经右归饮少桂、附、杜仲,无龟、麦,有茯苓,方只六味,和歌诀中说的不同,今据原书改正如上。
7、 当归补血汤(李东垣)血虚身热。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
本方用当归二钱,黄芪炙一两,水煎服。治疗血虚发热,肌热面赤,脉大而虚。
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当归味甘南厚,能滋阴养血,黄芪味甘而薄,能补益阳气。然而有形之血不能自生,必须得阳气的温煦而后才能生,即所谓阳生阴长,本方黄芪五倍于当归,而补血的功效很强,就是这个道理。
玉屏风散用黄芪六两,防风、白术各二两,共研细末,每服三四钱,用黄洒调服。对于卫虚表不固而自汗不止,或气虚感受风邪,自汗不止等证,有补气益卫,固表止汗的功用。因本方能补气固表,好象屏风能挡住风邪不使侵袭人体一样,所以有玉屏风的方名。
8、 七宝美髯丹(邵应节)补益肚肾。七宝美髯何在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肾肝精血虚。
本方用何首乌大者赤白各一斤(九蒸九晒),菟丝子(酒浸蒸)、牛膝(酒侵蒸)、当归、枸杞子、茯苓各半斤,补骨脂四两(黑芝麻拌炒),七味共研细末,蜜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用淡盐汤或酒下。治肝肾阴亏,气血不足,消渴、小便淋沥、遗精、崩带以及羸弱、周身痿痹等证。
何首乌涩精固气,补肝肾肾。茯苓补心气而渗湿,牛膝补肝肾而强筋骨,当归、杞子,养血补肝,菟丝子、补骨脂助阳益肾,所以本方是专门补益肝肾,滋养精血的良方。精血足则须发美联社,故有美髯之名。
9、 补心丹《道藏》宁心益智。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虑过耗真。
本方用柏子仁(炒研去油)、酸枣仁(炒)、天冬(炒)、麦冬(炒)、当归身、五味子(炒)各一两,生地四两,人参、元参(炒)、丹参(炒)、桔梗、远志、茯苓各五钱,共研细末,蜜和为丸,弹子大(每丸重三钱),朱砂为衣,临卧用灯芯汤送下一丸。(一方无五味子,有石菖蒲四钱)。治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怔忡健忘,大便不利,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等证。
心血不足则心火亢炎,所以用生地、元参补水以制火,丹参、当归补心血,人参、茯苓补心气,天冬、麦冬清上炎之火,五味子收敛心气,远志、柏子仁、酸枣仁清心养神,朱砂入心泻火安神,桔梗载药上行,于是心血渐足,虚火平息,自然神志安宁,怔忡健忘均除,而能熟睡。
用菖蒲去五味子,是嫌五味酸敛,而取菖蒲的通心气,同远志配合还能交通心肾。宜于健忘甚而能入寐的证候。
本方治疗心血点而有热的心悸、健忘、失眠,有良好效果,是比较常用的成药,临床也可作为汤剂用。
10、 虎潜丸(朱丹溪)脚痿。虎潜脚痿是神方,虎胫膝陈地锁阳,龟版姜归知柏芍,再加羊肉捣丸尝。
本方用虎胫骨(酥炙)一两,牛膝(酒蒸)、陈皮、白芍(炒)各二两,熟地三两,锁阳、当归各一两半,知母(盐酒炒)、黄柏(盐酒炒)各三两,龟板(酥炙)四两,干姜一两(春夏秋季不用),共研细末,用羯羊(被阉的公羊)肉煮烂,捣和药末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三钱),淡盐汤送下。治疗精血不足,脚膝痿弱,不耐步履。
脚痿是因肝肾阳虚,精血不足,筋骨不强,所以用知母、黄柏、熟地、龟板,滋阴壮水而泻火,当归,白芍、牛膝,养血补肝而强筋,虎骨健骨,锁阳益精润燥,陈皮利气,干姜通阳,羊肉大补精血,于是精血受益,肝肾得补,而筋骨自然强健,脚痿也就恢复了。
11、 河车大造丸(吴球)大补真元。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冬杜柏从,五味锁阳归杞子,真元虚弱此方宗。
本方用紫河车一具,牛膝、淡苁蓉、天冬、黄柏(盐水炒)、五味子、锁阳、当归各七钱,熟地黄二两,生地、枸杞子各一两五钱,杜仲一两,共研细末,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开水送下。治真元虚弱,精血衰少的虚损劳伤。
紫河车为大补气血之品,配合生地、熟地、当归、牛膝、杜仲、苁蓉、枸 杞子等补益精血,天冬、五味子补肺益肾,黄柏清相火,锁阳温命门,不寒不热,阴阳双补,是大补真元的方剂。常服能使精血日增,所以对虚损劳伤有益。
12、 斑龙丸、补益元阳。斑龙丸用鹿胶霜,苓柏菟脂熟地黄,等分为丸酒化服,玉龙关下补元阳。
本方用鹿角胶、鹿角霜、茯苓、柏子仁、菟丝子、补骨脂熟地各等分,六味研成细末,用酒将鹿角胶溶化,和药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二`~~三两)用温酒送下。治元阳衰惫,虚惫,虚损、阳痿。
鹿又名斑龙,其角制成霜胶后最能补精生血而益元阳,配以菟丝子、补骨脂助肾阳,熟地补肾阴,柏子仁养心脾,茯苓益心气而渗湿,使补而不壅。常服则元阳充盛,精神强健。但阴虚有火者忌服。

发表之剂
发就是发散,表就是肌表。利用具有发散作用的药物,使停留在肌表的外邪能从皮而出的方剂,就叫发表剂。由于表证有表寒、表热两种,所以发表之剂也分辛温、辛凉两种。又因为人的体质有虚有实,所以发表剂有时在发散中还需加入适当的补益药。
1、麻黄汤(张仲景)寒伤营无汗。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本方由麻黄(去节)三钱,桂枝二钱,杏仁(去皮尖)三钱,炙甘草一钱,四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服。适用于外感寒邪,邪气在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也就是《伤寒论》说的太阳能伤寒证。
麻黄辛温,有发汗散寒邪的作用 ,是本方的主药,所以用它做方名。桂枝也是辛温药,能引营分的寒邪,透出肌表,随汗而解。杏仁苦温,有降气平喘和润肺解表的作用。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还有轻微的解表作用。所以四药配合在一起,就能由发汗驱除在肌表的寒邪。但是,汗是人体津液所化,倘若过分大汗反能伤人。所以《伤寒论》服麻黄汤后有复取微似汗的规定。书中又有
汗多亡阳的告诫。因此歌诀所说“伤寒服此汗淋漓”的淋漓是为了顺口好读,不应当认为是服麻黄汤后的正常现象。
2、桂枝汤(张仲景)风伤卫有汗。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能如疟此为功。
本方是《伤寒论》治太阳风的方剂。由桂枝、芍药、生姜各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三枚,共五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太阳中风,就是通常所说的外感风邪在表的证候,症状是发热,头项强痛,恶风自汗,或者恶寒,还可能见到鼻呜干呕的现象。因为自汗是表虚,所以不用麻黄。
本方以解肌和营为主。解肌就是用发汗 力轻的方法来解除肌表之邪。所以用桂枝解肌散风以调卫气,芍药敛阴以调和营血。再加炙甘草和中益气,生姜散寒止呕,大枣养脾益阴。于是营卫和、风邪去、发热恶风自汗等证候也就消除。桂枝汤与麻黄汤在治疗上主要的区别是病人有汗与无汗。古人曾说:“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就是指桂枝汤与麻黄汤两张方剂而言的。但也有时需要把麻黄汤和桂枝汤各一半合成“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太阳能病(就是外感风寒的表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象疟疾一样,但无呕吐证候。服后出小汗,病就会痊愈。
3、大青龙汤(张仲景)风寒两解。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
 本方由麻黄(去节)四钱,桂枝、炙甘草二钱,石膏五钱,杏仁(去皮尖)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共七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是一张发汗力量很强的方剂。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汗不得出 ,而且烦燥。所以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配合杏仁宣肺解表,甘草和中益气,姜枣调和营卫。由于有因为汗不得出、郁热在里而发生的烦燥症状,所以再加辛甘而寒的石膏,清热解肌而除烦燥。
 本方特点是重用麻黄与石膏相配,原因就在于风寒太重,肌表被困,毛孔闭塞,非用大力不能发汗解表,而郁热在里,已见烦燥,单纯用辛温发汗,容易造成发汗太过而伤正气,或者是亢热太甚,汗仍旧不得出的副作用,所以麻桂合用,再配石膏。假如有汗,虽见烦躁也不可误用。
 4、小青龙汤(张仲景)太阳行水发汗。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 本方治疗既有外感风寒的表证,而又有水饮停在心下的里证。它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驱除在表的风寒,温化水饮,消除因水饮而引起的喘咳等症状,所以适用于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喘咳痰多,痰稀白而粘,有泡沫,或渴或哕或呕吐,或大便下利,或小便下利等。方由麻黄(去节)、芍药各二钱,细辛、干姜各五分至一钱,炙甘草、桂枝各二钱,五味子五分,半夏三钱,共八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
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细辛、干姜,温里行水,半夏去水饮而平逆气,再配芍药、五味子,收敛肺气,使风寒与水饮皆除,而肺气不伤,是除饮解表的良方。
5、葛根汤(张仲景)太阳能无汗恶风。葛根汤内麻黄汤,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本方是由桂枝汤(本方桂枝用二钱)再加入葛根三钱,麻黄(去节)三钱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有解肌发汗的作用,能治疗外感风寒,出现恶寒发热,项背强急,无汗,脉浮紧等症状。
北齐徐之才在《十剂》中说:“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意思是葛根、麻黄等轻扬发散的药物,可以驱除在表的实邪恶。这里是因为风寒已伤了筋脉中的津液,而见到项背强急不能舒展的症状,所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甘辛而平的葛根,鼓舞胃气,生津解肌,既帮助桂枝汤解表邪的作用,又恢复了津液,可见葛根是为解除项背强急而用的。至于加入麻黄,是因为无汗的表证,须要发汗才会解除,所以用麻黄来增强本方发汗的力量。假使见到恶风发热,项背强急,有汗,脉浮缓时,那就只是用桂枝汤加葛根,不用麻黄,叫做桂枝加葛根汤(也是《伤寒论》里的方剂)。
6、升麻葛根汤(钱仲阳)阳明升散。升麻葛根汤钱氏,再加芍药甘草是,阳明发热与头疼,无汗恶均堪倚,亦治时疫与阳斑,痘疹已出慎莫使。
本方由升麻、葛根、芍药、炙甘草,共四味药等分组成,研为粗末,每服四钱,不煎温服。有升阳散邪,解毒透疹的作用,能治足阳明胃经感受风寒而致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无汗口渴,目痛鼻干,以及阳证发斑、了疹和时疫等证。
按:阳证发斑(简称阳斑)就是头面胸背四肢都出现红色斑点,高出皮肤,小的如芝麻,大的如芡实,轻的各自分清,重的连成一片。是由于感受时气温毒,热毒蕴结在胃而起。在初起有头痛身热等表证出现时才可用升麻葛根汤治疗。若斑点已见,就须用清热凉血败毒的方法治疗,本方决不可再用。
时疫,是指某一时令流行的某种传染病。凡是症状与前面所说的一样,就可用本方治疗。不然,就不能使用。
痘就是天花,疹包括麻疹、瘾疹。当将出末出之时见到上述表证的可使用本主治疗。若已透现于皮肤就不可使用。
本方所以能治疗上述证候,是因为升麻、葛根可以升散阳明经的表邪,炙甘草益气安中,调和卫气,芍药酸敛益阴,调和营血。而升麻、甘草还有解毒作用,所以适用于病邪在足阳明胃经而出现的表证。
7、九味羌 活汤(张元素)解表通剂。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
本方又名羌活冲中汤,是由羌活、防风、苍术各一钱半,细辛五分,川芎、白芷、黄苓、生地、甘草各一钱,共九味药组成,加生姜三片,葱白三茎煎服,有解散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外感风寒的作用 。
本方主治四时感冒而出现憎寒壮热,头痛身痛,项痛---强,呕吐口渴,无汗等症状。主要是通过羌活、防风、细辛、川芎、白芷、苍术等辛温发汗,驱风散寒。而羌活、川芎、白芷、细辛又能解除风寒引起的头痛,防风、苍术能解除因风寒湿气引起的身痛。又因口渴是肺中有热,所以用黄苓清泄气分之热,生地清泄血分之热。甘草在这里起调和诸药的作用,姜葱是通阳解表的药物,可以加强本方解表的作用。因为本方辛温发散的力量较强,虽有少量苦寒的黄苓和甘寒的生地,协助清热,缓解辛燥的烈性,但对素质阴虚气弱的病人是不适宜的。同时有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加减变化。
8、神术散《局方》散风寒湿。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蒿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太无神术即平胃,加入菖蒲与藿香,海藏神术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黄,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为良。
这首歌诀共讲了三个神术散。头四句是讲局方神术散。由苍术二两,川芎、白芷、羌活、藁本、细辛、炙甘草各一两共七味药研成细末,每次用三钱加生姜三片,葱白三寸同煎温服。对于感冒风寒湿邪,头痛无汗,发热恶寒,鼻塞声重,身体疼痛,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证,都能够治疗。
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羌活、藁本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都是辛温发散、驱风胜湿的药,加上甘草温益中气,姜葱通阳解表,合起来就是一个发汗解表的方剂。
太无神术散由苍术、厚朴各一钱,陈皮二钱,炙甘草一钱半(以上四味就是平胃散,见后消补之剂)和菖蒲、藿香各一钱半组成,水煎温服。主要是治疗时行不正之气所引起的憎寒壮热,周身疼痛,或头面轻度肿大等证。因为时行不正之气从口鼻而入,传入阳明胃经,邪正交争,才见到上述证候,所以用苍术升阳发散,燥湿解郁,辟除秽浊恶气,厚朴燥湿散满,陈皮理气调胃,甘草和中解肌。加上藿香、菖蒲的芳香通窍,解表化湿,于是诸证都能消除。
海藏神术散,又叫神术汤。由苍术、防风各二两,炙甘草一两,加葱白、生姜同煎温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恶寒无汗的证候。比麻黄汤缓和,但也能解除在表的寒邪。
若将白术换苍术,不用葱白,叫做白术汤,可治内伤泠饮,外感风邪,发热有汗的证候。
因为苍术能发汗,白术能止汗,所以这两个方剂应用时的区别就在于有汗和无汗。
太无即罗太无,海藏即王海藏,是古代名医。
9、麻黄附子细辛汤(张仲景)少阴表证。
本方是治疗少阴病初起,反发热,脉沉的方子。由麻黄(去节)二钱,细辛一钱,炮附子三钱,共三味药组成,水煎温服。
少阴病,就是“脉微细,但欲寐”(即精神不振,想睡觉而睡不着)。这是病人平素肾阳虚,又被寒邪侵袭所致。但是少阴病不发热,现在有发热的表证。表证应该脉浮,而现在是脉沉。这就说明了既有太阳的表寒。表证应该脉浮,而现在是脉沉。这就说明了既有太阳能的表寒,又有少阴的里寒,非用表里兼治的方法,不能恢复健康。因此用麻黄发散太阳能的表寒,细辛温散少阴的里寒,再加炮附子助阳温肾,通散表里之寒。这种发表和温经并用的方法,可以相得益彰,是治疗少阴病而有表证发热的方法。
10、 人参败毒散(朱肱)暑湿热时行。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
本方是由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各一两,甘草五钱,共十味药组成,研成粗末,每服一两,加生姜三片,薄荷少许同煎温服。能治体质虚弱的人,感受时行风寒湿热之邪,恶寒发热,头痛项强,鼻塞声重,肢体酸妆,咳嗽有痰,无汗等证。如果患疟疾,痢疾、疮疡而兼有表证的,也可用本方治疗。
本方总的作用是:益气发汗,扶正败毒(毒就是时行不正之气郁结而成)。
羌活、独活、柴胡、川芎能发汗解肌,除风寒,去湿邪,前胡、枳壳能降气行痰,桔梗、茯苓能泄肺中邪热,渗湿除痰,甘草和中解表,人参扶正驱邪。生姜、薄荷是帮助解除表发汗。所以治疗四时感冒有非常良好的功效。
假使病人体质不虚,就减去人参,足做败毒散。有时和消风散同用,名消风败毒散。主治大体相同。
11、 再造散(陶节庵)阳虚不能作汗。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本方是由人参、黄芪、甘草、桂枝各一钱,羌活、防、川芎各八分,炮附子、细辛各五分,煨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药将煎成时再加酒炒赤芍一钱,本方共计由十二味药组成。治疗阳虚的人,感受寒邪,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无汗,虽服辛温发汗而汗不得出,表证不解者。
一般服发汗药后,由于阳气鼓舞津液外出,大多有汗。假使用发汗药不能出汗,一方面是说明寒邪困束在肌表未解,一方面说明病人的阳气虚弱,不能鼓舞津液外出,也是邪(寒)实正(阳气)虚的局面。所以本方用人参、黄芪、附子、甘草等补益阳气,配合桂枝、羌活、川芎、防风、细辛来发散在表的寒邪,再加姜、枣调和营卫,芍药收敛阴气,但又恐收敛太过,所以致损耗阳气,所以本方是治疗阳虚感寒,单用发汗还不能作汗时应当熟悉的一种方法。
12、 麻黄人参芍药汤(李东垣)内虚感寒。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归芪甘草兼补,虚人外感受服之康。
麻黄人参芍药汤是由人参、麦冬各三分,桂枝五分,黄芪,当归身、麻黄、炙甘草、白芍药各一钱,五味子五粒,共九味药组成,水煎温服。治疗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人,感受外寒,以致里有郁热不得外透,因而发生吐血的证候。所以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人参、黄芪、炙甘草补脾肺,益气固表,当归身、白芍药补血敛阴,麦冬、五味子保护肺气。互相配合后,使得汗出不致太过,而表解热清,吐血也止。所以对虚人而且外感的服后能恢复健康。
13、 神白散(朱端章)一切风寒。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想参,肘后单煎葱白豉,两方均能散风寒。
本方是由白芷一两,甘草五钱,淡豆豉五十粒,生姜三片,葱白三寸,共五味药组成,水煎温服。因为淡豆豉与葱白合用就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加上白芷,生姜都是辛温发散风寒的药,还有甘草和中解表,所以凡是外感风寒初起,而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表证时都可服用。
葱豉汤是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里的方子。只用葱白三茎,淡豆豉三钱,水煎温服。治疗伤寒初起,感觉头痛无汗发热,有一定疗效。
14、十神汤(《局方》)时行感冒。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邪感冒效堪夸。
本方是由葛根十四两,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去根节)、赤芍药、香附各四两,十味药组成,共研细末,每次用三钱,加生姜五片,连须葱白三茎煎汁温服。治疗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等证。
麻黄、川芎、白芷、紫苏,辛温发散,葛根、升麻,有升散解肌的作用,香附、陈皮,理气解表,姜、葱通阳解表。再加炙草和中益气,赤芍药敛阴和营,就可以在发散表邪的同时,还起到和气血,调阴阳的作用,使发汗不致太过,去邪不致伤正,所以治疗感冒时邪有效。
增辑
1、 银翘散(吴鞠通)温邪初起。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苓次第施。
本方用金银花、连翘各一两,竹叶、荆芥各四钱,牛蒡子、薄荷、桔梗各六钱,淡豆豉、甘草各五钱,共研粗末,每服六钱,用鲜芦根汤煎服。是辛凉解表法的方剂,治风温初起,发热口渴而不恶寒的证候。若咳嗽加杏仁、贝母、口渴甚加天花粉,发热甚加山栀、黄苓。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荆芥、豆豉,发汗解表,清泄外邪。桔醒、牛蒡子,开利肺气,祛风除痰。甘草、竹叶、芦根,清上焦风热,兼养胃阴。所以本方对风温初起病,病在上焦的,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能。咳嗽是由痰多气逆,所以加杏仁降肺气,贝母化痰。口渴甚则津液已伤,所以加天花粉清热生津。发热甚是邪郁较重,所以临证时灵活运用。
现在的“银翘解毒丸”(片),即照本方制成。丸剂每丸重三钱,每次服一、二丸,每日二次,
鲜芦根煎汤或开水送下,片剂每次服四片,每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又有“羚翘解毒丸”(片)即由本方加羚羊角府做成,但含羚羊角极微,服法同银翘解毒丸处。
2、 桑菊饮(吴鞠通)风温咳嗽。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本方用桑叶二钱着,菊花一钱,桔梗、杏仁芦根各二钱,连翘一钱来,甘草、薄荷各八方,水煎服。治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咳嗽,口微渴的证候。
桑叶宣通肺络、清泄风热,菊花清降肺气,再配杏仁、桔梗理肺气,薄荷疏风热,连翘、芦根清上焦诸热,芦根与桔梗还能引药上行,于是合成轻清宣泄肺邪的方剂。若见咳嗽气粗,肺胃热盛的,可再加知母,石膏,以清阳明之热。
成药桑菊感冒片,即照本方制成,每次服四片,每日服二次,开水送下,主治相同。
3、 防风解毒汤(缪仲淳)风温痧疹。防风解毒荆薄荷,大力石膏竹叶和,甘桔连翘知木枳,风温痧疹肺经多。
本方用防风荆芥、薄荷、大力子、生石膏、竹叶、甘草、桔梗、连翘、知母、木香、枳实等十二味药组成,治疗大人小儿风温疹初起表证重者。
防风(恶寒轻者,可改用蝉衣、豆豉)、荆芥、薄荷疏表解毒,石膏、知母(同内热末盛不用或少用)清解胃热,风温初起,首先犯肺,大力子(即牛蒡子)、桔梗、甘草、竹、连翘、枳壳、木通清热解热,宣肺透疹,并可防其逆传心包。风温初起病有肺经,所以本方是用治疗,上焦肺经的药,并配伍清心、胃的药所组成。
4、 竹叶柳蒡汤(缪仲淳)小儿痧--。竹叶柳蒡干葛知,蝉衣荆芥薄荷司,石膏粳米参甘麦,初起风痧此可施。
本方用淡竹叶、西河柳、葛根、牛蒡子、知母、蝉衣、荆芥、薄荷、石膏、粳米,玄参、甘草、麦冬组成,水煎服。治疗小儿麻疹(又名痧子或—子)初起,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睑赤浮,泪水汪汪,恶寒发热,疹点尚未外透的证候。
麻疹由外感时行不正之气,而脾胃又蕴热所致,所治法当以解表药疏泄腠理,使疹点外透。本方用竹叶、西河柳、荆芥、牛蒡子、蝉衣、薄荷等清泄风热,透达肌腠,而以葛根清解阳明肌表,使疹点易于外出。再用石膏、知母、麦冬、玄参等清脾胃蕴热,兼以生津。甘草、粳米,解毒和中而养胃气。是一个肺胃并治、正邪兼顾的方剂。苦初起热不盛,可去石膏,以免过于寒凉而遏伏疹点不使外透。若口不渴而舌上苔白者,知母、麦冬亦当减去,以免滋腻留邪。临证时,宜酌量病情加减,不可拘泥成方。
5、 华盖散(严用和)风寒致哮。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三拗只用麻甘杏,表散风寒力最雄。
本方用雄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橘红、桑白皮(炙)、茯苓、紫苏子(微炒)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共研细末,每服二钱,水煎服。治疗风寒伤肺,发为哮喘,上气喘促,喘咳痰多,不得睡卧的证候。
麻黄宣胴解表,平喘逆,驱肺经风寒。杏仁、橘、紫苏子,宣肺化痰,降气平喘。桑白皮泻肺止哮,茯苓渗湿化痰,甘草和中,兼缓麻黄、桑白皮峻烈之性,是治疗风寒哮喘的效方。因为肺为诸脏的华盖,所以叫华盖散。
三拗汤用麻黄、杏仁、甘草共研粗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五片同煎。治感冒风寒,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满气短等症。实际目标上本方是麻黄汽去桂枝而成,有表散风寒、宣肺平喘的作用,但不能说力最雄。
攻里之剂
攻就是攻逐,也叫攻下。里就是胃腑 。利用具有攻逐通利的药药,使停留在胃腑(包括肠)里的有形的实邪能从肛门排出体外的方剂,叫做攻里剂。但是在里的实邪程度上有轻重,性质上有寒热,所以攻里之剂也就有峻有缓,有寒有温。一般是在没有表证的情况下使用。
1、 大承气汤(张仲景)胃腑三焦大热大实。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本方由大黄(酒洗)三钱,芒硝五钱(冲服)厚朴三钱,枳实二钱,共四味药组成,水煎分二钱温服。若服一次就有了大便,第二次的药就停止服用。
本方主治热邪传入胃 腑,见到身热汗出,不恶寒,谵语(由胃中热盛所致),痞(心下痞塞不通)、满(胸腹膨胀)、燥(大便于燥)、实(腹部痛而拒按,不大便)、坚(腹部坚硬)俱全的证候。以上种种症状,都是由于胃腑实邪积热,上中下三焦俱盛,阴液受伤,大便秘结不通所致.。因此用咸寒的芒硝以润燥软坚,配合苦寒的大黄,泻实滞、清结热。再加枳实、厚朴,下气破结而除痞满,于是就能泻胃腑三焦的实热,救护已伤的阴液。关于急下救阴,是大承气的主要作用,《伤寒论》里有好几处都专讲大承气汤急下救阴的用法的。
2、 小承气汤(张仲景)胃腑实满。小承气汤朴实黄,谵狂痞硬上焦强,益以羌活名三化中风闭实可消详。
本方也是攻里泻实的方剂,但力量不如大承气汤猛烈,所以叫小承气汤。由大黄(酒洗)三钱,厚朴、枳实各二钱,共三味药组成,水煎分两次服。假如服一次后大便已通就停服第二次药。
本方治疗的证候除身热汗出,不恶寒和谵语外,仅有胸腹痞满而硬,大便不通,但无燥坚现象,这说明实热盛于上中二焦,不如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坚俱全,所以不用润燥软坚的芒硝,恐怕咸寒之性伤损下焦肝肾的阴血。
本方加羌活叫三化汤,是张元素《活法机要》里治疗类中风外无表证、内有二便不通的一个方剂。由大黄、厚朴、枳实、羌活,共四味药等分组成,研为粗末,每次用五钱,水煎服,以大便微利为度。但是必须身体壮实和病人才可使用。
3、 调胃承气汤(张仲景)胃实缓攻。调胃承气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不用朴实伤上焦,中焦燥实服之好。
本方是缓攻的方剂。由大黄三钱,芒硝五钱(冲服),炙草二钱,共三味药组成,水煎一次服。
本方治疗身热汗出、不恶寒、谵语等证和大、小承气汤相同,但是不见痞满现象,仅见燥实不大便,所以去掉枳实、厚朴,恐伤上焦阳气。又因证势较轻,不需猛攻,所以加入炙草以缓药性,而且用甘草的甘温来保护胃气不使受伤,所以名为调胃承气汤。一切燥实在中焦的证候,服用此方,效果都很好。
4、 木香槟榔丸(张子和)一切实枳。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茱连棱术随,大黄黑丑兼香附,芒硝水丸量服之,一切实枳能推荡,泻痢食疟用咸宜。
本方是由木香、槟榔、青皮、陈皮、炒枳壳、黄连(吴茱萸汤炒)、三棱、莪术各一两,酒炒黄柏、酒浸大黄各三`两,香附、黑丑(即黑牵牛子)各四两,共十二味药,研成细末,用芒硝制成丸药。根据病人体质和证候轻重决定用量。一般用梧桐子大的丸药五十粒为一次量,约相当于于二钱,开水送下。
本方有行积滞、通大便、推荡实积的作用,所以能治疗积滞在里,胸部痞满,腹中胀痛,二便不通,或者是泄泻、痢疾而有腹痛,肛门重坠,便时不畅,以及疟疾而有食滞等证候。
木香、香附,能通利三焦,行气解郁。陈皮理上焦肺气,青皮舒下焦肝气,枳壳气宽肠,槟榔、黑丑,是下气通利的猛药,所以互相配合,就能解除因积滞阻塞,气结不行而致的胸痞腹满和肛门重坠。再加黄连、黄柏的燥湿清热,三棱、莪术能行气破血,大黄、芒硝能清血分之热,除肠胃积滞,因此本方是一张行气化滞的效方。对一切实枳都能推荡,例如泻痢,食疟等,用此方治疗,都很相宜。
5、 枳实导滞丸(李东垣)湿热积滞。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若还后重兼气滞,木香导滞加槟榔。
本方是由大黄一两,炒枳实、炒神曲各五钱,茯苓、黄苓、黄连、白术各二钱,共八味药组成,研为细末,用蒸饼泡成糊,和药末做成梧桐大的丸药,和每次服五十到七十丸(二、三钱),开水送下。治疗脾胃被湿热所伤,饮食不得消化,停积在里,以致出现胸脘痞闷,腹中胀痛,不思饮食,大便不畅,或泄泻等症状。所以首先用大黄、枳实,攻逐积滞。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神曲消食滞。白术健脾胃。茯苓、泽泻,利湿健脾。因此,本方有清泄湿热,排除积滞的作用。
木香导滞丸是枳实导滞丸再加木香、槟榔,可治兼有后重、气滞的湿热积滞等病证。
6、 温脾汤(孙思邈)温药攻下。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本方是由当归三钱,干姜二钱,附子三钱,人参一钱(或党参三钱),芒硝三钱,甘草二钱,大黄三钱,共七味药组成,水煎分三钱温服。治疗里寒与实积相并,而见腹痛。大便不通。症状的特点是:在脐腹部绞痛不止,难以忍受,用热敷痛就稍减。
方中一方面用大黄、芒硝攻逐积滞,一方面用干姜、附子驱除里寒,还配合人参、甘草补气健脾,当归补血润肠。这是因为里寒非温不散,实积非攻不除,所以必须寒热并用,才能消除寒实,去积止痛。
7、 蜜煎导法(张仲景)胃腑实满。蜜煎导法通大便,或将猪胆灌肛中,不欲苦寒伤胃腑,阳明无热勿轻攻。
蜜煎导法和猪胆汁导法,都是治疗因为汗多津液不足,以致大便燥结不通,而不见身热谵语,痞满等证。因内无热邪,不必用苦寒泻下的药物攻里,以免损伤胃气。
蜜煎导法就是将蜂蜜放在铜器内,用微火煎,时时搅和,不使发热。等煎到可以用手捻作时取下,稍等一会,就乘热做成粗如手指,两头尖、长二寸左右的锭状物。用时塞入肛中,可以通大便。
猪胆汁导法,是将大猪胆一枚,和醋少许,另用一细竹管修消干净,并将一端磨滑,插入肛门,然后将已混和了醋的猪胆汁灌入,因醋能刺激肠壁,促进肠的蠕动,胆汁能润滑肠,所以也能通大便。
增辑
1、 芍药汤(张洁古)痢下赤白。芍药苓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本方由芍药三钱,黄连、黄苓、当归各八分,槟榔、木香、甘草各五分,肉桂三分,共八味药组成,水煎服。治疗痢疾初起,红白兼有,里急后重,服后痢下减可酌加大黄(又名锦纹)。
痢疾主要由湿热不解,腐血成脓所致。所以用当归、芍药调血行血,槟榔、木香调气理气,芩、连性寒长于清热,味苦兼能燥湿,甘草专能调胃和中,湿解热除,中气得和。同时行血则下痢脓血自愈,调气则里急后重可除。方中肉桂是热药,在寒凉剂中反佐少许热药,能起到诱导的作用。服后泻痢不减,因积重故再加大黄以攻下。所以本方是一般治疗痢疾最常用的方子,效果很好。
导气汤是芍药汤减去肉桂、甘草,加上破气除胀的枳壳而成,改调气行气为导气下行,对于痢疾初起,里急较重的,效果更为良好。若一般痢疾,仍以芍药汤为好。临证时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
2、 香连丸(杨士瀛)赤白痢。香连治痢习为常,初起宜通勿遽尝,别有白头翁可恃,秦皮连柏苦寒方。
本方用黄连二十两和淡吴萸十两同炒,去吴萸,再用木香四两八钱,共研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钱,空腹时用米汤送下。治疗湿热成痢,下利赤白,腹痛重的证候。
方中黄连苦寒,燥湿清肠而止痢。木香行气止痛,温调脾胃。恐黄连苦寒伤胃,所以用吴萸同炒。更用醋的酸敛,使止痢的功效益强。但热痢初起之时,宜用下剂通利去邪,不可急于服本丸,可用白头翁汤治疗。
白头翁汤也是治疗痢的方剂,由白头翁四钱,黄柏、黄连各二钱,秦皮苦寒而涩,能清湿热而止后重,黄连清上焦之火,而除心烦口渴,黄柏泻下焦湿热,,则赤白自清。所以对热病初起,下利脓血,心烦口渴,里急后重的证候最为适宜。
3、 更衣丸,津枯便秘。更衣利便治津干,芦荟朱砂滴酒丸,脾约别行麻杏芍,大黄枳朴蜜和团。
本方用芦荟七钱(研细),朱砂五钱(水飞过),再滴好酒少许为丸,梧桐子大,用好酒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钱,用好酒或开水送下。治津液不足,肠干便秘。
芦荟苦寒润下通便,朱砂甘寒生津下达,所以通利大便的功效可靠。但芦荟气极秽恶,所以用好酒少许来辟秽和胃。
脾约丸用麻仁二斤,白芍药、枳实(炒)各半斤,大黄一斤,厚朴一斤,杏仁(去皮尖)一斤,共研细末,和蜜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三钱),米汤送下。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小便多,或习惯性便秘。
麻仁、杏仁,多脂润肠。白芍养阴和里,大黄通便泄热。更加枳实、厚朴顺气除结,白蜜润燥利肠,是治疗脾的津液约减而致的大便秘结的效方,所以名叫脾约丸(又叫麻子仁丸,麻仁滋脾丸)
涌吐之剂
涌就是向上涌,吐就是有物从口中出。利用有催吐作用的药物,促使郁结在咽喉之间或胸膈以上的有形实邪(如痰、食等)从口中吐出的方剂,就叫涌吐剂。但是,体质虚弱的病人应注意使用。
1、 瓜蒂散(张仲景)痰食实热。瓜蒂散中赤小豆,或入藜芦郁金凑,此吐实热与风痰,虚者参芦一味勾,若吐虚烦栀豉汤,剧痰乌附尖方透,古人尚有烧盐方,一切积滞功能奏。
本方是将甜瓜蒂(炒黄)和同样重的赤小豆研成细末,每次用一钱匙(钱匙就是用五铢我作匙抄药。一钱匙就是抄满与五铢钱大小相等的匙勹,约相当瑞的二钱五)和香豆豉一合同煎,可以吐出壅塞在膈上的痰涎和食滞。
张子和用瓜蒂(炒黄)、防风各三两,藜芦一两,研成细末,每次用熟水煎服五钱左右取吐。还有一方是瓜蒂(炒黄)、郁金共研细末,用—菜汁调服后,再用鹅翎探喉塞在喉间的证候。
假如是老年人或者体质虚弱的人,必须要用涌吐剂时,可用人参芦一、二钱研末,开水调服催吐。这是元代吴绶的一张方剂,叫参芦散,朱丹溪加入竹沥和服,叫做参芦饮。
栀子豉汤是《伤寒论》里的方剂。由栀子三钱,香豉三钱,水煎分二服。一服得吐就不要再服。治疗外感风寒,发汗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农,水药入口即吐。主要是通过催吐,宣发胸中阳气,自然邪去入安。
乌附尖方是治疗寒痰积实,壅塞在上焦,虽用瓜蒂、藜芦、苦参、栀子等药,吐而不尽,最后用乌附尖(即乌头)和地浆水(在地上掘一坑,将水倒入,搅拌后澄清,取上层清水,即得,有解毒作用)煎服,吐出大量胶粘的稠痰而愈。但乌附尖有大毒,不可轻易使用,以免发生中毒。
烧盐方是《千金方》里的一种催吐法。用食盐在锅内炒赤后,和热汤调服,可以治疗宿食积滞,和霍乱要吐吐不出,腹中痛等证。但力量较弱,服后往往还要用手指探吐以帮助药力。
假使服用瓜蒂吐不止的,可用少许麝香冲服。服藜芦吐不止的,可用葱白煎汤服之。
2、 稀涎散(严用和)吐中风痰。稀涎皂角白矾班,或益藜芦微吐间,风中痰升人眩仆,当先服此通其关,通关散用细辛皂,吹鼻得嚏保生还。
本方是宁氏严用和《济生方》里治疗风痰壅塞、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喉中有痰声的一个方剂。用皂角四梃,去皮弦,炙黄,和白矾一两,共研细末。每次用五分,开水送服。因为皂角能驱痰开窍,白矾能吐风痰,所以服后可使痰涎吐出,病人苏醒,然后再用他药调治,是救急方(也可加入藜芦,增强吐风痰的力量)
通关散是用皂角、细辛共研细末,吹入鼻中,救治突然昏倒、气闭不通的实证。
和解之剂
病邪在半表半里,既不可发表,也不可攻里,也不可攻里、涌吐,就应该用清透并行、祛邪扶正的方法治疗,或脏腑之间有偏盛偏衰、上热下寒,或阳气被遏而致的病证,应该用平其偏盛,补其偏衰,或者寒热并用的方法治疗。这些都是和解之剂。
和解之剂虽然用药比较平和,但其针对性都是很强的。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同样要辨清病证,有的放矢。若误认和解是一种平妥的方法,不需要详细辩证便可使用,必然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这点需要注意。
1、 小柴胡汤(张仲景)半表半里和解。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本方由柴胡三钱,半夏三钱,人参一钱(或党参三钱),甘草二钱,黄芩三钱,大枣三枚,生姜三钱,共七味,水煎,去渣再煎,分三次温服。凡病邪在半表半里,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白,脉弦等少阳证时,都可用本方治疗。
本方肋柴胡散邪透表,黄芩除热清里,半夏降逆和胃,人参、甘草补正和中以助祛邪,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行津液,共同合成清透并用、祛邪扶正、和解少阳的方剂。
本方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较广,除上述少阳证外,对妇女月经期和产后感冒,以及疟疾、黄疸等见有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的,也能治疗。
由于本方有透邪清里、调和营卫的作用,所以服后一般有微汗出,是病邪已解的好现象。若原是少阳证,误用攻里之剂损伤了正气,或病人本来就正气不足,服本方后,可以见到先恶寒,后又发热,再后才汗出的,也是正常现象。这些情况应预先告诉患者,以免惊慌。
本方原有随证加减用法,现附录如下 ,供参考: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全瓜蒌根(即天花粉)四两,若服中痛者,去黄苓,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苓,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四两。
2、 四逆散(张仲景)阳症热厥。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邪成厥逆,敛阴泄热平剂扶。
本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十分,捣筛,白饮(即米汤)和服方寸匕(二钱),日三服。治疗阳证热厥。
热厥是由热邪入里、阳气被郁而致手足厥逆,同时还可能出现脘腹痛,或泄泻不畅、里急后重等症状。因此,当用和解表里、疏肝理脾的方法治疗。
本方用柴胡透热解郁,枳实泄热下气,互相配合以和解表里、升清阳、降浊阴。芍药敛阴,甘草益气,互相配合以缓急舒挛、和肝脾、止疼痛。四药配合,就能达到解除热厥、止痛哭除痢的目的,是疏肝理脾的平剂。
3、 黄连汤(张仲景)升降阴阳。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加用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呕痛忘。
本方由半夏三钱,大枣四枚,人参一钱或党参三钱,甘草、桂枝、黄连、干姜各一钱,共七味组成。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寒,腹中痛,欲呕吐的证候。
胸中有热,胃中有寒,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表里不和,所以用黄连泻胸中之热,干姜、桂枝散胃中之寒,互相配合,寒热平调。再加半夏和男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使中焦升降复常。这样就能使寒热消散,表里调和,痛呕都止。
本方对原来胃虚有寒的人,因受凉而致胃痛呕吐的证候也可服用。
4、 黄苓汤(张仲景)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苓汤用甘芍并,二阳合利枣加烹,此方遂为治痢祖,后人加味或更名,再加生姜与半夏,前症兼呕此能平,单用芍药与甘草,散逆止痛能和营。
本方由黄苓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四味组成。治疗太阳(表证)少阳半表半里)合病的下利,症见身热口苦,腹痛下利,或热痢脓血,里急后重,舌反红,脉弦数等。
少阳少阴合病,虽然是二经都都有病,但具体又分以太阳为主和以少阳为主。本方主治的身热口苦,腹痛下利,是以少阳为主,所以用黄芩清泄少阳邪热,芍药敛阴和营,甘草、大枣益脾和中,互相配合,使少阳邪热得清,里气得和,太阳之邪自然解除。
后人根据要玟清热止利、和中止痛的特点,作为治疗热性痢疾的祖方。如《和法体要》中将本方减去大枣,名黄芩芍药汤治热性痢疾,里急后重。又如芍药汤(见本书攻里之剂)即本方加木香、槟榔、大黄、黄连、当归、肉桂而成。
本方再加半夏、生姜、即黄苓加生姜半夏汤,治疗黄苓汤证而兼有呕吐的。
本方除去黄芩、大枣、单用芍药和甘草即为芍药甘草汤。有和营散逆,舒挛止痛的作用,治疗胃气不和,腹中挛痛和发汗不当而脚挛急不能伸等证候。
5、 逍遥散(《局方》)散郁调经。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本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一钱,甘草五分等六味药(加煨生姜、薄荷叶)组成。治疗血虚肝郁引起的胁肋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及骨蒸劳热,最为有效。
当归、白芍养血,柴胡疏肝散郁,白术、甘草、茯苓健脾渗湿,再加生姜暖胃、薄荷消风热,使肝血充足,肝气舒畅,脾胃功能恢复,症状自然消失。
妇女孩子因忧郁而致经血不调,其病最为多见,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加味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既能养血舒肝,益气健脾,又能和血清热,是调经的效方。
成药逍遥丸,即按逍遥散方药制成水丸,服法同逍遥丸。
6、 藿香正气散(《局方》)辟一切不正之气。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本方由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各三两,陈皮、白术、厚朴、半夏曲、桔梗各二两,甘草一两共十一味组成研末,每服五钱,加姜、枣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冷湿,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呜泄泻,口淡,苔腻而白,以及山岚瘴气和不服水土等证。
藿香,芳香辟秽,理气和中,用为主药,所以作为方名。紫苏、白芷、桔梗散寒邪利胸膈,腹皮、厚朴消除中满,陈皮、半夏利气化痰,茯苓、白术、甘草,和中健脾去湿,辅助中州正气。正气通畅无阻,诸邪自然解除。
成药藿香正气丸,即本方制成水丸,每次服三钱,每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7、 六和汤(《局方》)调和六气。六和藿朴杏砂星,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或益香薷或苏叶,伤寒伤暑用须明。
本方由藿香、木瓜、赤苓、白扁豆各三钱,厚朴二钱,杏仁、炙甘草各一钱组成,捣粗末,每服三五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治疗因饮食不调,内伤生冷,外感暑气,以致胸膈痞闷,头目昏痛,身体困倦,恶寒发热,口微渴,小便黄赤,或霍乱吐泻等证。
本方以六君子(参、术、茯、甘、陈、夏)补气为主,加藿香、朴、杏、砂理气,扁豆、木瓜去暑渗湿,对于夏季暑热伤气各证,更为适宜,所以多应用于夏季,秋冬时,适应证较少。若夏季伤暑受寒,恶寒发热无汗,加香薷(一钱),秋冬时见上述症状而无汗时,可加苏叶(一、二钱)。
8、 清脾饮(严用和)阳疟。清脾饮用青朴柴,苓夏甘白术偕,更加草果姜煎服,热多阳疟此主佳。
本方由青皮、厚朴、柴胡、黄苓、半夏、甘草、茯苓、白术、草果各等分,捣粗末,每服四钱,水一杯半,加生姜五片煎 。治疗一切热性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苔白腻,脉弦数。
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成。小柴胡汤原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方剂,也能治疟疾。现在减去人参、大枣,是因内有痰湿,所以又加青皮、厚朴行气破结,燥湿除痰,白术、茯苓渗湿健脾,草果不但能化湿痰,还是截疟的要药。这样对于脾虚而痰湿重的疟疾,更加适宜 。
9、 痛泻要方(刘草窗)痛泻。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苦作食伤医便错。
本方由白芍四钱,白术三钱,陈皮二钱,防风一钱,共四味药组成,或用水煎,或作丸剂,应视具体需要斟酌决定,治疗腹痛泄泻。
芍药泻肝,缓中止痛,白术健脾,燥湿和中,陈皮理气健脾,防风升清舒脾,配合成为疏肝健脾,解痛止泻的方剂。
本方所治的腹痛泄泻,是因肝气犯脾而致,同时还有食欲不振,胃部微胀,泻出的大便中挟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很容易误诊为伤食。但伤食的痛泻,泻后痛胀都减,肝气犯脾的痛泻,泻后症状不减。如果分辨不清,可能发生误治。
增辑
1、 何人饮(张景岳)虚疟。何人饮治久虚疟,参首归陈姜枣约,追疟青陈柴半归,首乌甘草正未弱,若名休疟脾元虚,参术归乌甘草酌,四兽果梅入六君,补中兼收须量度,更截实疟木贼煎,青朴夏榔苍术着。
本方用何首乌三钱至一两,人参三、五钱或一两,当归二、三钱,陈皮二、三钱(大虚不用)组成,加煨生姜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钱)同煎。治久疟不止,气血俱虚,在发作前二三小时服,有截疟的功效。
方中何首乌、人参、当归大补气血,扶正却邪,陈皮理气休痰,姜枣调和营卫。
追疟饮用制首乌一两,青皮、陈皮、柴胡、姜半夏、当归、炙草各三钱,水煎服。治久疟不止,气血不甚虚弱者。
首乌、当归补血,炙草益气健脾,柴郁和少阳之邪,青皮、陈皮理气,半夏化痰,是一个祛邪兼扶正的截疟方剂。
休疟饮用人参、白术、当归、何首乌、炙草组成,水煎服。治疗疾汗散过多,脾脏虚弱,或年老体衰而疟不止。是一个补气血、扶脾气、止疟疾的方剂。
四兽饮用草果、乌梅、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炙草、姜半夏组成组成,加生姜、大枣同煎。治久疟不止因而脾虚致有积痰的证候。所以用六君子健脾化痰,益气助阳,再加草果除脾中湿痰,乌梅生津止汗,姜枣调和营卫。但本方有乌梅的酸敛,是补中兼收之剂,用时须要酌量病情,不可大意。
以上四方都是治疗久疟,而兼顾正气的方剂 。若体质强盛,而属多湿多痰的实疟,可用木贼煎截疟。方由木贼草、青皮、厚朴、姜半夏、槟榔、苍术组成,在疟发前二三小时煎服,可使疟疾停止发作。因木贼入肝胆两经,组散风湿郁火,而半夏、青皮、槟榔、厚朴都是燥湿理气,破坚结实痰的药品,苍术不仅燥湿,还与木贼草同样发汗解表,使疟邪从皮毛而出,所以截实疟有效。
2、 奔豚汤(张仲景)腹痛气上冲。奔汤治肾中邪,气上冲胸腹痛佳,芩芍芎归甘草半,生姜干葛李根加。
本方是用葛根四钱,李根白皮五钱,半夏、生姜各三钱,当归、芍药川芎、黄芩各三钱,甘草二钱等九味药组成,水煎服。治奔豚气,其症状是阵发性,发作时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好象小猪在腹中奔冲一样,腹痛剧烈。发作时很严重,但发作过后,却和好人一般。这是由于心气受惊恐而虚肾中阴寒之气上冲而成。
芍药、甘草为解腹中痛专药,当归、川芎善能养血强心,半夏、生姜专下逆气,制伏肾中邪气,使不得上犯,黄芩清肺热,肺清则肾水亦净,为从上源根本解决之要法,葛根善生津,合当归、川芎,更能补养心血,李根白(即李树根白皮,也可用梓树根白皮)为治肾水犯心的奔豚专药。互相配合,能补心气,平冲逆。心气得补,肾水不再上冲,因而奔豚病症可以治愈。
本方为治奔豚病的专方,所以方名奔豚汤。
3、 达原饮(吴又可)瘟疫初起。达原厚朴与常山,草果槟榔共涤痰,更用黄芩知母入,菖蒲青草不容删。
本方由常山、槟榔、知母各二钱,草果、厚朴、甘草、菖蒲各一钱,黄芩、青皮各一钱五分等九味组成,清水煎服。治疗瘟疫初起,又能治疟疾(治疟要在发作前热服)。
膜原即上焦膈膜,通于少阳,故见症多与少阳相似。
常山、草果、槟榔、厚朴都是涤荡痰涎的要药,无痰不成疟,故本方又善治疟疾,黄芩、知母清瘟疫之热,青皮、菖蒲清上焦膜原气分,甘草和解中焦气分,并能调和诸药。膜原气清,中气调和,痰涎涤静,瘟疫或疟疾之邪,自然消退。
但本方主药草果、常、厚朴、槟榔都是芳香燥烈之品,对湿盛之证适宜,若湿微热盛的证候,则有劫津助热之弊,必须与清凉之药配合使用,方能有益无损。
按:达原饮又名达原散,是治瘟疫初起,邪在膜原的方剂,载在《瘟疫论》一书中,由槟榔三钱,厚朴、知母、芍药、黄芩各一钱,草果、甘草各五分,共七味药组成,水煎午后温服。如有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吐口苦,是邪热溢于少阳经,加柴胡一钱。娟腰背项痛,是邪热溢于太阳经,加羌活一钱。如有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是邪热溢于阳明经,加葛根一钱。今歌中多常山、青皮、菖蒲,少芍药,用量也不同,虽除痰的力量更强,但与原方有出入,所以之说明。
4、 蒿芩清胆汤(俞根初)清胆利湿,化痰和胃。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本方由青蒿、黄芩、陈皮各二钱,生枳壳一钱半,制半夏、赤苓、碧玉散(包)、竹茹各三钱组成,水煎服。治疗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口苦心烦,胸脘痞闷,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而粘,甚至干呕呃,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而干,或间杂色,脉弦滑而数的证候。
 上述证候是由少阳邪热兼有痰湿内阻所致。方中青蒿苦寒芳芬,是清透肝胆邪热的要药,配合黄芩、竹茹,尤能清泄胆热,治疗热重寒轻的寒热往来。半夏、陈皮、枳壳理气化痰,和胃除痞,同黄芩、竹茹配合,更能止呕除烦。赤苓、碧玉散利下便,清湿热,导邪下行。共同配合而成和解少阳、清利湿热的方剂,使中焦宣布畅,诸证自解。对于暑湿疟疾和黄疸而有上述症状的,也有疗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