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五味子止咳有奇方

 象行生 2020-02-28

五味子属木兰科植物,因为果实具备五种味道而得名。

《尔雅》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

《本经》但云味酸,当以木为五行之先也。

五味子按产地分为,“南五味”与“北五味”“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

北五味子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及河北等地,其果肉气微弱而特殊,种子破碎后有香气,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南五味子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果粒较小,肉轻薄。

古代医家有“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之语,但实践中以北五味子最为常用,且北五味子品质亦较南五味子为优。

五味子味酸,性收敛。多被用来治疗咳嗽、盗汗、失眠。

《本经》: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生山谷。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

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在《石室秘录》卷四·收治法中,列举五味子入药治疗久咳药方,取名止嗽神丹

组成:人参一钱,白芍三钱,酸枣仁二钱,北五味子一钱,麦冬五钱,苏子一 钱,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钱,水煎服。

一剂轻,二剂全愈。后服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三两,北五味子一两。

原文:“天师曰∶收治者,气散而收之也。如人病久嗽不已,久泻不已,久汗不已是也。久嗽省,人无不为邪之聚也,日日用发散之剂而不效者何?气散故耳。气散矣,而仍用散药,无怪乎经月而不效也。法当用收敛之药一二剂,便见成功。方用人参一钱,白芍三钱,酸枣仁二钱,北五味子一钱,麦冬五钱,苏子一钱,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钱,水煎服。(〔批〕止嗽神丹。)一剂轻,二剂全愈。后服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三两,北五味子一两。服之不再发,否则不能保其不发也。盖久服散药,耗尽真阴,虽暂用收敛之药,一时奏功,而真阴既亏,腠理不密,一经风邪,最易感入,此必须之势也。服地黄丸,水足而肺金有养,腠理自密,又何患重感风邪哉。”

《长沙药解》中列出五味子药方如下:

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用五味、干姜、细辛,敛肺降逆,以止咳嗽。

组成:麻黄(去节,10-15g)、 芍药(10-15g)、 细辛(3-6g)、 干姜(10-15g)、 甘草炙 (10-15g)、 桂枝(去皮,10-15g)、 五味子(3-6g)、 半夏(洗,10-15g)。

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

组成:柴胡(30g)、黄芩(18g)、人参(18g)、半夏清,(18g)、甘草炙,(18g)、生姜切,(18g)、大枣擘,(12枚)。

真武汤,方在茯苓。治少阴病,内有水气,腹痛下利。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组成:茯苓9g、芍药9g、生姜(切)9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9g,白术6g 。

四逆散,方在甘草。治少阴病,四逆,咳者,加五味、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组成: 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

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射干麻黄汤,方在射干。并用之,以治咳嗽。

组成:厚朴15g、麻黄10g、半夏12g、五味子12g、细辛10g、干姜10g、杏仁15g、石膏50g、小麦20g。

小青龙汤,治痰饮咳逆,饮去咳止,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者,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咳嗽冲逆者,辛金之不敛也,泄利滑溏者,庚金之不敛也。

五味酸收涩固,善敛金气,降辛金之上冲而止咳逆,升庚金之下脱而止滑泄,一物而三善备焉。

金收则水藏,水藏则阳秘,阳秘则上清而下温,精固而神宁,是亦虚劳之要药也。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李培生教授曾使用五味子治疗顽固失眠健忘症,取名“五味安眠汤”。

组成:五味子50克、茯神50克、合欢花15克、法半夏15克。

                愿见者安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