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heih25 2016-11-20

好多人在讲到《红楼梦》的服饰到底应该是哪个年代的时候,总有一种困惑,就是老曹到底写的是什么啊??因为看不懂,所以就认为,《红楼梦》里的东西就随便写写,自我想象就可以了,真的是这样吗?

说到《红楼梦》的背景设置,就不得不提中国古小说的假托时代,在中国古代,写小说的人,为了不让自己掉入到某些不必要的麻烦当中,就有一种形式叫假托,这种形式在明代和清代尤其流行,比如《金瓶梅》,他把故事背景设置在宋代,但除此之外,其实整个故事的细节从衣食住行到风土人情,写的都是明代中晚期的事,但当代有些人还真是以为人家写的是宋代,写食物的文章,还拿金瓶梅中来讲宋代的烹饪文化等等屡见不鲜;又比如《醒世姻缘传》,?他的故事背景设计在明代初年,但事实上写的却是明末;《儒林外史》,背景是明初,但总的来说还是清初的故事。

这里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清代以后,在小说服饰描写中,又开始出现一种情况,由于清初统治者的剃发易服,强迫中国人穿旗人服装,后来又制定了十从十不从,其中的男从女不从,导致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服饰面貌呈现出一种杂合的状态,就是男性部分穿的是旗人的衣服,而女性部分却依然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了原来从明代遗留下来的汉人的形式,于是清代早期小说中,一些假托的小说的服装,即女性服装相当写实,而男性服装却趋于戏服——因为当时娼从优伶不从,能对得上的男性汉装除了僧道孩童以外,只有戏装,这些特点在《儒林外史》、《绿野仙踪》、《林兰香》等小说中都是如此。从同时代的春宫画中也很明显,一种,是全写实的,女的汉装,男的旗装;另一种,则是女的汉装,男的则是戏装。如以下图中对比:

春宫画,左为全定实,男旗女汉;右为半写实,女汉男子为戏服
春宫画,左为全定实,男旗女汉;右为半写实,女汉男子为戏服

清乾隆时代的男子戏服 月白花蝶褶子
清乾隆时代的男子戏服 月白花蝶褶子

另如,《儒林外史》里王太太向媒婆夸耀,自己当初当正房太太的时候,到别人家做客,凤冠霞帔,白绫织金裙子,凤冠前面是“黄豆大珍珠的拖挂,把脸都遮满了”,这正是清代凤冠的特点之一,也可以在该书同时代的一些人物肖像画中找到这样的凤冠拖挂。


清初,穿补服,戴拖挂珍珠的凤冠的汉人命妇
清初,穿补服,戴拖挂珍珠的凤冠的汉人命妇

《林兰香》中一开头写耿燕两家联姻,女方燕家给耿家备的新郎行头是“圆领销金补服一袭,圆板大带一围”;这里明显看出作者不大铺陈开写,相较明末的《醒世姻缘传》中对服饰的细致描写,在清代此类小说中几乎是看不到的。

日人绘,《万国人物图》清早期,男旗装女汉装
日人绘,《万国人物图》清早期,男旗装女汉装

不过《红楼梦》则写的更分散,甚至有时侯是汉与旗的混杂式描写,红一书写服装的方式,打个比方就好象拼图游戏,他把一个完整的拼图给打散了,你可能看不见全貌,但下锅的料却依然还是这些东西,并没有改变。不同时代的服饰,都有其相对独立的特征,这点是不会改变的,或者换句话说,你不了解红楼里的服饰,只是因为你相隔的太远,而较近的或同时代的人看红楼,则非常清楚地知道他打了那么多马虎眼,写的还是本朝,张爱玲一语道破,说大家爱看的无非是豪门密辛,这个当然是同期的,你会想到真正架空的东西去看什么密辛吗?

关于男子服饰,你会发现,红一书中极少描写到男子的服饰,能不提则不提(除了宝玉),比如明显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结尾到后一章,讲到年未弱冠的北静王,是“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这个写法是戏剧性的,但又是模梭两可的。

洁白簪缨银翅王帽,在戏剧行头里就可以看到不少了,坐龙蟒袍,簪缨王帽,在戏剧中就是王者的行头,不过曹雪芹时代所见到的状态可能跟后世差别还是很大,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一张版画中,一个王者榜样的人跟一个女子在下棋,它头上的帽子显然是一顶前朝明制的翼善冠的模样的改装版,翼善冠是明代帝王,亲王一级的常服的一种,源自唐代的乌纱折上巾,而银翅在原来的制度中,是指上翘的折角,到曹雪芹这儿就被叫称是银翅了,到了清代,制度全废,原来传承了上千年的礼服成了戏服,就开始各种添油加醋,从这张版画中就可以看到,他的正前端又加了一个缨球,所以才称之为簪缨,簪缨在明制中本来指的是朝服的首服,即公卿者的礼服帽子,称为梁冠,它是由上古时代的进贤冠演化而来的。清代则将几种原本独立的服制揉和在一起,到了后世,我们在舞台上的王帽,经过二百多年的变迁,早就面目全非了,虽然其基本形式MS还是存在的。

明代的翼善冠,后面的立起来的折角,即后人所谓的翅
明代的翼善冠,后面的立起来的折角,即后人所谓的翅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御像,织金盘龙黄袍及翼善冠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御像,织金盘龙黄袍及翼善冠

明熹宗坐像  十二团龙衮服及翼善冠
明熹宗坐像 十二团龙衮服及翼善冠

清康熙年间的戏剧版画中的人物,右侧者戴簪缨王帽,原来的翼善冠在清代戏装中出现异化
清康熙年间的戏剧版画中的人物,右侧者戴簪缨王帽,原来的翼善冠在清代戏装中出现异化

明万历《徐显卿宦迹图》中的身穿朝服的官员,头戴梁冠
明万历《徐显卿宦迹图》中的身穿朝服的官员,头戴梁冠

当代摹拟的明代朝服梁冠
当代摹拟的明代朝服梁冠

一品以下的冠员只有梁冠,只有公、侯、伯及驸马梁冠,另加笼巾和立笔,这个立笔,在NNNN年前,他就是文官别在帽子上记笔记的笔,后来就形式主义的做了一个丝绒的笔毫,在清代却逐渐被曲解成了一个绒球,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最后成了满头皆绒球的模样了。

颖国公杨洪(永乐至景泰年间官员)的朝服像,头上为梁冠,外加笼巾,立笔
颖国公杨洪(永乐至景泰年间官员)的朝服像,头上为梁冠,外加笼巾,立笔

杨洪的笼巾与立笔的特写
杨洪的笼巾与立笔的特写

当代戏曲装束中的簪缨王帽
当代戏曲装束中的簪缨王帽

至于贾宝玉的部分,现在能找到最符合贾宝玉出场的形象,是高鄂版的红楼梦版画中的贾宝玉,毕竟这个版本是最贴近红楼梦原著的时代。“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这个版画当中,除了没有抹额以外,几乎所有的原件都齐全了。

高鄂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警幻
高鄂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警幻

这个形象满汉混杂,有些人会认为可能是曹雪芹想象的,但其实还真不是,在稍晚一点的嘉庆时代的一本书叫《鸿雪因缘图记》,其中就有类似的形象,在这本描绘风俗的书中,这绝不会是虚构的,图正中的小孩头戴冠子,身穿箭袖衣服,除了外面没有排穗褂以外,几乎与那一版中的贾宝玉形象一般无二。

《鸿雪因缘图记》
《鸿雪因缘图记》

不只这个,头戴紫金冠的形象在郎世宁所绘的《乾隆岁朝行乐图》中,乾隆被一群孩子触拥着,这些孩子被认为是他的皇子,但他们都穿着汉式装束,一个孩子手持画戟,上面挂着磬,边上的孩子拿着鲤鱼灯笼,合起来便是“吉庆有余”,这些孩子都戴着金冠子,与上述贾宝玉的冠子一样,童子戴冠,在古代是有其指意的,冠,谐音“官”,即长辈希望孩子长大后能科举成功,加官进爵的意思,所以无论是现实中还是《鸿雪因缘图记》中出现的戴冠的童子,无非是成人在节日中把孩子打扮起来以博个好彩头,当然以深处想,古语说“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红楼梦》中最不爱功名的贾宝玉,身负家族使命与期望,却无力回天,却被打扮成了麒麟童子的模样 ,完全像是自黑。

郎世宁  乾隆岁朝行乐图局部
郎世宁 乾隆岁朝行乐图局部

瓷器上的麒麟童子
瓷器上的麒麟童子

这种戴冠表聪明的形式似乎持续了很长时间,在清代到近代一些童帽中还是挺常见的,主要是在节日或比较重要的场合配带讨个好意头,一直到民国时代还依稀可见这种风气。

清代冠子式的童帽
清代冠子式的童帽

1914年,一张全家福中穿戴成诸葛亮的小孩
1914年,一张全家福中穿戴成诸葛亮的小孩

总之,《红楼梦》中男子服饰呈现的是一种指代式,以及半旗半汉的装束,他虽然不断强调这个故事是虚构的空间,但事实上又无时不刻让人感受到某种现实的存在,女装也同样如此,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