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针对急病的“散剂疗法”,易吸收奏效快

 云中漫步958 2016-11-20

中医针对急病的“散剂疗法”,易吸收奏效快(本医案来自中医古籍APP,中医古籍收录了两千多本珍贵中医书籍,是您了解中医学习养生的好帮手,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中医古籍”均可下载)

散剂疗法是用一种或数种药物的干燥粉末,按处方剂量规定,均匀混合后内服或外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书只着重介绍内服散剂。中医针对急病的“散剂疗法”,易吸收奏效快散剂疗法也是中医的传统独特疗法之一。所谓“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用散剂治疗疾病的记载。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的五苓散、硝石巩石散等,一直沿用至今。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也载有不少散剂。及至宋代,散剂疗法更日趋发展,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散、失笑散、平胃散等对某些疾病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在散剂的制备方法上,《名医别录》对其粉碎方法已有“先切细,曝燥乃捣,有各捣者,有合捣者”的论述。外用散以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最为丰富。清代医家也有诸多创新。由于散剂表面积大,具有易分散、便于吸收、奏效较快的特点,至今仍是中医常用的治疗剂型。

【操作方法】

内服散剂一般轧为粗末即可。可分为粉碎、过筛、混合等步骤。

药物的粉碎,为散剂的重要操作步骤之一。即将药物按处方要求分别进行加工炮制,干燥后,根据药物性质进行粉碎,其粉碎操作又分如下几种。

1.共研法一般药粉如无特殊胶质、粘性或挥发性者,可用共研法,如烫火散等即用此法。

2.分研法凡处方中含香气浓郁的药物(如麝香、冰片等),或贵重药物,须采用分研法。如锡类散、珍珠散等即用此法。

3.掺研法凡处方中含有油脂较多的药物(如胡麻子),或颗粒较小的药物(如车前子),均须将此类药物先行研碎,再与其它药物细末掺和均匀。

4.配研法有研细和使药物混合均匀的双重意义,如安宫牛黄散等即用此法。

5.串研法凡处方中含有粘性较强的药物(如地黄等药)时,可将处方中其他药物预先粉碎,取部分粉末与粘性药物串研,使成碎块或颗粒,低温干燥后,再共轧成粉。

二、过筛

药物粉碎后,粉粒大小不同,必须通过筛,使粗粉与细粉分离,以得大小均匀的药粉。根据临床及制药的要求,散剂药粉的粗细有以下要求。

1.煮散以能通过2~3号药筛,成为粗末即可。

2.一般内服散,以能通过80~100目细筛,成药粉为准。

三、混合

混合也是制备散剂的重要过程,混合的均匀程度,可直接影响疗效和外观。对含有毒性药物的散剂,尤为重要。

1.过筛混合适用于处方中无分研药物的粗料散剂,如牵正散等。

2.套色混合适用于处方中含有细料的散剂。如安宫牛黄散等。

四、某些特殊散剂的配制

1.含有毒限剧药的散剂 应用等量递加法加入赋形剂制成倍散。倍散浓度依药物剂量而定,如剂量在lOOmg以下者,可配成1:10;如剂量在IOmg以下者,可配成1:50或1:100。常用的赋形剂有乳糖、淀粉、葡萄糖等。

2.含液体成分的散剂

(1)含挥发油的散剂,可利用散剂中其它固体成分吸收。如因挥发油量多不能吸收时,可另加赋形剂(如淀粉、白陶土等)吸收,再逐渐加入其它成分混合均匀。

(2)含酊剂、流浸膏或其它液体制剂的散剂,可用少量赋形剂或散剂中固体成分加以吸收。如液体量多,且其中成分耐热者,可置水汀上蒸干,研细,然后加入其它成分混合均匀。

(3)含浸膏的散剂,如为粉状浸膏,可按固体药物加入的方法混合;如为稠膏时,可先加少量乙醇与浸膏共研,再加其它固体成分研匀、干燥即得。

(4)含共溶药物的散剂,如药物共溶后其药物作用比单独混合为好者,则应共溶后应用;如散剂中含其它固体成分较多时,则可将共溶物先行共溶,再以固体成分的吸收混合;如含有固体成分较少时,则可将共溶物加入适量赋形剂,再与固体成分混合。

友情提示: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疾病都开始年轻化,学习中医养生,保养身体健康,首选中医古籍APP。

神黄信息》》》》》》》》》》神黄招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