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友芝医师生于农历1943年12月,浙江青田县人,是传承 了 800年的陈氏中医药世家第25代传人。据青田县志记载: 世祖“陈言为宋代名医,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淳熙元年(1174) 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18卷,《宋史》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载人。陈氏‘三因极一’学说,为后世病因理学发展奠定了基 础。其七世孙陈济传,精通医术,明洪武间应荐任医学训科。 四子皆业医,有奇验,次子时默,继任医学训科。明初,陈定,医 术高明,洪武十三年(1380),乡里疫病流行,求医者满门,著《伤 寒铃领》、《痘疹歌诀》及《人身肖天地图》”。陈言、陈济传、陈定 等至今英名留芳。 陈友芝医师幼年立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继承祖上遗 风,拜师学艺,刻苦钻研,学习中医药知识。20世纪60年代,他 拜师于江浙名医毛达文先生门下从师习医,跟师侍诊,深得恩 师医德医术之精髓。他继承祖辈学医的优良传统,先到药房工 作,熟悉处方,掌握药性,然后门诊治病,在杭州市中医院工作 了 15年,打下了扎实的临床基础。后调到浙江省肿瘤医院,钻研中医肿瘤的防治,曾首任中医药科主任。 陈友芝医师在4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勤求古训,博采众 方”,潜心研究中医药基础理论,积极总结中医临床经验,汲取 前人医术精华,分析提炼医方上百万张,诊治患者40多万例, 治愈了众多重危病人,他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和肿瘤的 防治中,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深人探索研究药物的应用,突出了 中医诊治过程中的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疗效显著。陈友芝医 师博学、严谨、直率并助人为乐,深受广大病人的敬重,成为享誉四方的中医内科专家、中医肿瘤专家。 中医药博大精深,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类防治疾病的经 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 宝贵财富。陈友芝医师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为继承发扬中医 药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退休后的三年中,发挥余热,在 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名医馆坐堂门诊,诊病三万,同时还把自 己治疗各种疾病的心得,特别是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携女儿 何晓著书《陈友芝医案》上下集,出版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 《陈友芝中医治癌百例》即是在以上两本书的基础上,对医案中的肿瘤病人继续长期追踪观察,整理有关病案进行充实, 加以提高,而编辑成册。此书系统地记述了陈友芝医师治疗癌 症的临床经验,内容丰富生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医者的临床 实践活动和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独特魅力。 癌症是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由局部组织的细胞 异常增生而成,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它生长 旺盛,常呈持续性增长,且会在机体内扩散、转移。陈友芝医师 认为:恶性肿瘤是癌毒高度凝聚之处,既有癌毒,机体就会产生 抵抗癌毒的力量,抗癌力量虽是正气的部分,但它的大小和正 气不一定成比例,身体虚弱的人不一定会患癌,而身体强壮的 人不一定不患癌,原因在于,在癌症发生过程中,癌毒力量的强 弱是决定因素。癌毒致癌就是不断消耗抗癌力的过程,癌毒作 为一种长久蓄积于人体内的邪气,同时也迅速地销铄了机体的 精血阴液,而导致正气的衰竭直至人体死亡。由此可知,癌症 的病机是因病(癌)致弱(虚),癌毒是发病的主因。明确癌毒致 病的病机,才能确立对癌症的治则应该是攻邪为主。 目前,中医药治疗癌症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对癌 肿的针对性和杀伤力不强;稳妥性高而有效率低;个例报道有 效但重复性不够。陈友芝医师通过灵活运用祖传秘方“二参一 仙汤”,以活蟾蜍等有毒中药大攻大破,荡涤淤滞,消除毒结,配以其他中药,攻补皆施,标本皆顾,在其经治的大量肿瘤案例 中,不仅对癌肿杀伤力大,针对性强,而且对不同部位的癌瘤, 对原发性、继发性、转移性的不同肿瘤,对不同的并发病症皆有 效用,重复性较高。百例医案对癌症患者是一种鼓舞,增添了 患者战胜癌魔的信心。这无疑在攻克肿瘤的道路上,迈出了坚 实的一步。 陈友芝医师作为一方名医,既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又 有精湛有效的医疗技术,真可谓学验俱富。这种才华在《陈友芝中医治癌百例》这本书中有着具体而生动的体现。此书的出版问世,给医者治疗肿瘤病症以无穷启迪,于提高中医治癌的 疗效将大有裨益,值得推介。是为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任 |
|
来自: 寂寞的牧羊人 > 《陈友芝中医治癌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