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林来梵:往返于书斋与学堂之间

 士马如云 2016-11-20

林来梵:往返于书斋与学堂之间

来源:本文由网友阿朱推荐,原载清华法学院学生会官方微信号,诚致谢忱!

责编:牧野

【法学学术前沿】赐稿邮箱:fxxsqy@163.com







林来梵老师  简介
   林来梵:籍贯福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被认为是我国“规范宪法学”的代表性学者;早年留学日本约八年,戏称“八年抗战”,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供职于香港城市大学和浙江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法学》主编、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

    长期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曾与弟子们吐露心语:“法的学说很容易过时,为师者的风格或许才能长留。天下的许多人都在为生计而艰辛劳作,请时常记住我们是由一个贫弱的社会供养起来的一群人,并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谦卑的心,去珍惜这份淡泊的福分吧!”


    小编(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资讯编辑)一直觉得,林来梵老师其实更当得起“先生”这个称呼。先生治学之严谨、为人之风雅,都颇有民初老学者们的风采。那便请容许小编“以权谋私”,在这推送里,称呼林老师为先生吧。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来梵先生——

治学:在绿原上啃枯草
    先生曾说,宪法学者是“在绿原上啃枯草的动物”。治学难,治宪法学更难。饶是如此,先生还是在宪法学的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代表性著作《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宪法学讲义》、《宪法审查的原理与技术》(编)、《剩余的断想》、《文人法学》等等,都有很高的水平。蒲松龄曾语:“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先生对于学术、对于宪法学,大概也独有一份痴心。

    至于教书育人,先生更是独有一份匠心。先生教授的课程宪法学,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课堂的明白晓畅、深入浅出、教材的通俗易懂、包罗万象,都是院内提名期间,同学们反复提及的。

    在访谈中,先生与我们聊到宪法学这门课,毫不讳言这门课对于师生的挑战都很大:“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最基本的制度、法秩序当中最重要的基础,又和政治、哲学、国家建构等重大的问题有密切的联系。如何教好这门课,不仅要传递给同学们宪法学的知识和体系,同时还要解决这门课赖以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也幸亏有先生抽丝剥茧的讲授,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有理解和收获。

    问及先生“自己做过的对学生影响最大/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先生的回答便是“独立撰写了一本体现了我的有关‘规范宪法学’的学术主张、富有一定特色的教材《宪法学讲义》”。这个答案想必能得到很多法学院的同学会心一笑。而先生也提及自己在这本书上下的功夫:“在这本书上我花了不少时间:先是为整个宪法学的课程做好了一套PPT的课件,每年不断修改它,尤其是每次上课时发现讲到哪个地方学生眼神很迷茫,回家后就会对那个地方进行修改,使之更为通俗易懂。这样几年过去之后,就在白斌、晏翀等历届学生助教的帮助下录音整理成文稿,我在基础上进行编写和修订,终于它成为一部比较受孩子们欢迎的教材。”先生在教材第二版序中写:“对于一本书而言,时光所能给予的最好待遇,就是再版。”这本《宪法学讲义》作为宪法学学习者的一大助力,被怎样优待,都是不为过的。
    在准备宣传资料的时候,先生定下的宣言是这样一句话:“我有时会在睡梦中讲课,讲的还是宪法学。”初听时觉得有些煽情,仔细想来,又知道里面真真切切是先生治学教书的痴心匠心,不由得心生感佩。


言谈: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想概括先生的风趣之处,选用这一句《淇奥》,或许是贴切的。先生也当得起这首诗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赞誉。宪法学这门课程既有其艰涩之处,但仍能做到曲高而和不寡,先生亦庄亦谐的授课风格功不可没。“风趣幽默”,也是同学们在提名理由中反复使用的一个评价。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先生的几条课堂语录,感受一下宪法学课堂的画风——

    宪法学是皇皇正论,所以宪法学者往往很严肃。日本明治时期有一个宪法学家叫穗积八束的就是这样,即使在大学的校园里,他的脸也板得像一部宪法。

    美国宪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话,包括副词在内总共有52个单词,我备课期间还专门数了一下。而我国宪法序言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共有1794个字,与大部分西方国家或成熟的宪政国家的宪法序言相比,我国宪法在长度方面是能占据优势的。

    同学们,请大胆地思考,即使头发都掉光,也没有关系。未来的雕像会恢复你的发型的,马歇尔(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雕像,就是这样的。

    恨不得把中国城管拉出去,摆平其他国家的动乱。

    同学们,如果你以后有机会去发改委工作的话,请你不要刻意的拒绝。

    (摘自林来梵先生文集《文人法学》)


 



    如果少了这些有趣的佐料,宪法学的课堂可能会失色很多。不光在课堂上,先生的幽默已经延续到了开学典礼的迎新致辞上——

    我们法学院有一个有效运行的惯例:每位教师在清华大学的执教生涯中,各自轮流在开学典礼或者毕业典礼上代表全院教师给学生们做一次致辞。我以为自己更适合于做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这几年私下里酝酿了好几次底稿,但都没有成功。今天,我被安排做开学典礼的致辞了,而且很难拒绝。
    (节选自林来梵先生于2015年秋季法学院开学典礼所作迎新致辞:《卓越的道义就是担当》)

    但如果以为先生的风趣幽默只是抖包袱甩段子,那就大错特错了。且再看看下面的这些妙言妙语,是否一笑之后,仔细想想,又觉得心下一凛?

   据说,四川方言就把“宪法”读成“闲法”,因此,“宪法嘛,就是闲法”!

    人大还缺少应有的权威,过去甚至被说成是“橡皮图章”,以至于有些领导干部快退休之前就被安排到人大里面去任职,号称是“退居二线”。

    世界上所有的监狱,同学们,能不进去就不进去。但如果你想当政治家,就另当别论。

    (摘自林来梵先生文集《文人法学》)

    先生的幽默,是学者的幽默。原本先生曾说,宪法学皇皇之论,宪法学者大多很严肃,但先生能庄能谐,当可算是令人惊喜的意外。


情怀:卓越的道义就是担当
    在选择给同学们录制一句话寄语的时候,先生最后选择了这样一句话:
    “凡庸者自有凡庸者的尊严,卓越者应有卓越者的使命。”

    当我们听到老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好像一下子回到15年的秋天。那时候我们这群五字班的孩子才刚刚到法学院。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开学典礼上。先生作了迎新致辞,致辞中的这句话在一众新生中大受欢迎:理解的、不理解的,都喜欢把这句话扯在嘴边。那是未经法学训练的少年们,对清华法律人的情怀和担当,第一次有了具象的认识。
    
    这是很林来梵的一句话。
    对于“凡庸者”,先生的态度是宽容的:

    当你真的选择了平凡,也可以选择一种有境界的平凡。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这也是一种深受欢迎的品格。而且,你不一定非要坐在路边,你完全可以选择站在路边,为卓越的人鼓掌
    (摘自林来梵先生于2015年秋季法学院开学典礼所作迎新致辞:《卓越的道义就是担当》)

    一坐一站之间的对比,意味深长。但先生更加认为,来到清华,就意味着追求卓越。而先生对于“卓越”的定义,是这样的:

    追求卓越不仅只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生理想,也应该为增进社会福祉做出更多的奉献,为国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多一份担当;只有将人类的共同事业融入个人理想的人,才堪称真正的卓越。

    一个优秀的人,如果没有优异的品格,很有可能成为备受诟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绝不可能达到卓越的境界。

    (摘自林来梵先生于2015年秋季法学院开学典礼所作迎新致辞:《卓越的道义就是担当》)

    与这次致辞的风格内容相近的,先生的课堂上,从不缺少对于国家前路、人类事业,带着宪法学家视角的思考,我们也能感受到先生对于我们这些学生的期许。
    教书育人,治学论世。“卓越的道义就是担当”,这句话是先生对我们的期望,又何尝不是他自己所践行的准绳。


结语:书斋学堂,现实理想
    “往返于书斋与学堂,出没于现实与理想。”这是林来梵先生为他的微博“林来梵夫俗子”(原名“梵夫俗子”)写的简介,也是先生所为所思最好的写照。

    能够遇见林来梵先生,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是缘分,更是荣幸。



法学学术前沿

聚焦法学精神、学术思想、前沿时事;旨在传播法界言谈、分享法学文萃、启蒙社会共识,致力做讲方法、识时务、有情怀的公众号!
微信号:frontiers-of-la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