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管理和管理者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环境、时间这六要素,以其高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人力:某、选、育、用、留 财力:生财、聚财、用财 物力:采购、保管、供应、分配 时间:合理分配 信息:搜集分析利用和反馈
管理者:是管理行为过程的主体,管理者一般由拥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 管理者具有职位和相应权利的。 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人和工作。
第二条、管理的前提:了解人性 人性:指人的本性,有人之初性本善,有人指出性本恶。 解释:真、善、美、假、恶、丑、自私、懒惰、虚荣、猜忌、多疑。
第三条、管理的关键:识人用人育人 居视其所亲 富视其所与 达视其所举 窘其所不为 贫视其所不取
第四条、管理要求:修身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出处:《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五条、管理的方式:人治,言传身教。 让别人改变的只有人,而不是物, 一是通过语言的方式改变人, 二是通过行为习惯改变人,统称制度管人、文化管人。
文化管理:通过人的语言、行为习惯来激励“违背企业标准(或优秀于企业标准)”的语言、行为和习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素质、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就是文化管理。
第六条、管理本质:治人 用文化、用制度管理人改变人的语言行为习惯把不积极、负向调成正向的。
第七条、管理的方法:3D,从三个唯独考虑问题 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 因果定律
第八条、管理效率: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
第九条、管理技能
使用管理工具(发现问题、计划、检查、培训、激励、评审改进、沟通、开会)
第十条、管理核心:打造高绩效团队
打造高绩效团队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手段和方式完成已预定的目标。
第十一条、管理目标 安人
安人就是让别人感到快乐、幸福,通过己安和人安,促进沟通和和谐。
安人的过程就是由开心到交心、到共同关心,在到产生同心的变化过程。
人安心的结果是正面的,不安心的结果是负面的。
安的时候人们积极向上,对准目标全力以赴,高兴的接受成果测量,关照同事,礼待资源,共享荣誉。
不安的时候,对目标阳奉阴违,视成果测量为官样文章或弄虚作假。
修己是起点,安人是终点。
思考如何让人安心如何留住人才?
必须给员工4个机会
做事的机会 赚钱的机会 成长的机会 发展的机会
必须经营员工4个感觉
目标感 安全感 归属感 成就感
第十二条、管理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需要企业员工的素质、技能水平、职业化水平等各个方面的素质都是极高的,只有到企业发展到一个极稳定成熟的前提下,才可以无为而治,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个远大的目标。
管理者搭建的平台,建立良好的机制,创造良好的组织范围,让每个人学会自我管理。
关于领导、管理、执行:要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在哪个角色上。
管理者最大的挑战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任务; 管理的内容是人员、氛围管理、业务结果 从一名员工变成管理者是革命性的转变而不是从操作中脱离出来的。
领导者的三力
一、领导能力
使员工成长的能力
二、管理能力
对管理者而言是保证事情结果的能力:对组织而言是控制能力、法制能力。
三、执行能力
使自己成长的能力
管理者三力的作用
指南针作用:告诉我们在管理中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镜子作用:告诉我们如何检视自己,告诉我们培养测评下属管理的标准。
领导能力的表现
以文化为中心:杨善的能力,正向、向上的能力。
企业文化体现在管理者的领导风格、正激励、用人、培养人
好的氛围和成绩是表扬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
以需求为导向:了解员工关心的、期望的、想要的。
依据需求和现有资源实施激励、情感关怀、培养、沟通。
以信任为基础:相信人都能改变,既大胆授权(注意授权不是分派任务)
管理能力行为表现
法制原则:即惩恶的能力,以全员劳动纪律、公司规章制度为准绳。
目标导向原则: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思考清楚做事情的目的和目标。
结果改进原则:某项工作结束时,管理者根据任务的目标结果,制定新的行动方向方案。
执行力行为表现
遵守纪律,执行标准。 挑战困难,保证结果。 服从大局,主动担当。 能干的马上干,不能干的24小时完成,24小时不能完成的回复对方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