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为《村医小帮手》专栏第2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基层医疗环境,由于受到利益的趋势,不规范医疗行为存在,过度输液和滥用抗生素,已经严重影响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弘扬祖国医学,发挥中医药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可靠,简易便捷,毒副作用少,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本人在临床运用中医贴敷技术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疗效显著。

张某,女,3岁,发热,伴咳嗽三日来诊。患儿于3天前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 体温39.2℃,面色红赤,口唇干裂,精神萎靡,夜寐不安,烦躁,咳声粗促,痰多稠黄,流黄浊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数。取炙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黄芩、桔梗、瓜蒌各等份,共研细末,取3克,亚宝药业消肿止痛液调和,消肿止痛贴湿贴檀中穴、肺俞穴,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查患儿体温38.6℃,精神仍欠佳,继续给予前日治疗方法。查患儿体温37.8℃,饮食尚可,口渴多饮,取炙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黄芩、桔梗、沙参各等份,共研细末,取3克,亚宝药业消肿止痛液调和,消肿止痛贴湿贴檀中穴,肺俞穴。查患儿体温正常,饮食如常,咳声渐缓,继续给予上述治疗方法贴敷3天,一周后随访患儿痊愈。

该患儿初期乃风热犯肺,泻热由肺卫入浸太阳,表邪入里,正邪交争,故身热;痰热互结,藴滞肺络,故咳声粗促,痰多稠黄;肺热内郁,耗液伤津,故烦渴欲饮;舌红,苔黄腻,浮脉滑数,均属痰热郁肺之候,属邪实,病位在肺,故应祛邪利肺,养阴化痰。
运用中药贴敷技术,配伍中药方剂,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儿科病症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避免了抗生素及激素的危害,不产生肝肾毒性,并且避免了传统汤药口感差,小儿不易接受的缺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