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暗示将成为孩子行为的预言

 智汇百川 2016-11-21


Lucy老师

资深的亲子、教育

儿童心理咨询师

这是Lucy老师打造的原创育儿平台

专注0-16岁儿童的养育

有我陪伴,一起成长

父母的暗示将成为孩子行为的预言

PS:做个广告,育儿共成长社群持续招募中,有兴趣的朋友请拉到底部加小编联系方式入群!

正文

“我们家儿子从来就没有适应的问题,到新环境啊、上各种的课程啊从来就不会哭,如果哭就是一定是别的问题(有人欺负他),绝不可能是分离焦虑…”

(所以当孩子哭闹不停时,就会顺着爸妈的说法,告诉爸妈学校有人欺负他)

“老师因为他害羞所以他不敢叫你,你再给他一点时间,在家里都不会这样啊,XX你就是害羞对不对?所以不敢和老师打招呼对不对?”

(所以就算有一天孩子想开口问早,听到大人的暗示又低下头来继续沉默了)

父母的暗示将成为孩子行为的预言

什么是“

毕马龙效应

听过毕马龙效应吗?所谓毕马龙效应,就是期望的应验;当我们对自己有所期望时,这个期望总有一天会实现,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应验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而稚幼的孩子对自我还没有办法做出太具体的期望时,爸妈、成人的期望,往往就会成为孩子自我塑造的标准。

在1966 年美国推行的一个有关教育心理的“毕马龙效应”实验中,研究人员在一批小学生当中,先测试他们个别的智商,再随机抽出20%为实验组,然后对教师声称这批实验组学生是资质优秀儿童。大约一年后,研究人员再为这些实验组学生测试智商,发现平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摘自网路)

父母的暗示将成为孩子行为的预言

用尊重、相信的口吻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爸妈当然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成人,这点无庸置疑,但却常听到许多爸妈习惯性地用孩子的过去式限制了他的未来式,不论是出于为孩子找台阶下,还是想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充分了解,但听在孩子的耳中就像是魔咒般的有用,因为爸妈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信赖者,赖以生存的对象,因此当他们有意无意听到爸妈对他们的描绘时,不由自主的就会跟着去做了。

但是否有想过孩子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可以很不一样,父母的这些暗示,是否才是孩子行为难以改变的原因呢?尤其当这些暗示又是充满负面的信息时(你就是这样、你就是不行、你不可能做得到...),就不难发现孩子都在照着爸妈写好的剧本走,不但剥夺了孩子发展的自主性,更限制了孩子许多未来的可能性。

我们在学校门口也常看见分离焦虑的孩子,还在跟爸妈哭闹着不肯进校门,但事实上当老师理性的对待孩子时,用尊重、相信的口吻表达对孩子的期望,神奇的事就会发生了,孩子隔天就可以收起情绪,自信平稳地进入学校。

父母的暗示将成为孩子行为的预言

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暗示呢?

另外也要特别提醒爸妈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讨论他负面行为的问题,先把孩子支开再和爱人或老师开始进行沟通,当我们给孩子的都是坚定的规范与正面的期许时,才能让毕马龙效应有它正面的效果,对待孩子我们要懂在心里、爱在眼里、教在口里。

请不要忘记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期望比他能做到的高一点点,他们就会努力达成;如果总给孩子低于水准的期望,孩子就会沉下去,父母的暗示很容易就成为孩子行为的预言,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暗示呢?

父母的暗示将成为孩子行为的预言

(本文为育儿共成长原创,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其他媒体平台及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