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运用心理暗示效应催眠孩子

 菩提冷月 2017-02-04

如何运用心理暗示效应催眠孩子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这种暗示可以是正面的暗示,也可以是负面的暗示。换一种说法就是催眠。

比如在一些学校中,有些班主任会在班上对一些孩子说,我从没有见过你们这么糟糕的班级,那么大概率这个班级会越来越闹腾;而有的班主任会对其学生说,我觉得你们在我所教授的很多班级中算是很棒的了,纪律好,学习成绩也好,各种课外的活动也很出彩,那么这个班级相对来说会好管很多。

曾经有实验,在新生入学时,把从全校新生中随机抽取的50名学生集成一个班,并对班里的同学声称他们是全校里面挑选出来的精英,他们将接受最好的教育。

如何运用心理暗示效应催眠孩子

事实上安排给他们的老师也都是随机安排的普通的老师,但是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给到孩子他们是精英这样的暗示。

实验结果显示,这个实验班的学生的成绩确实更优于于其他的班级,且在其团队和其他的活动方面,这个班级的学生的表现也更优。

这个是关于心理暗示在教育方面很好的应用。

关于心理暗示的负面应有,也常常出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比如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差劲,什么事都做不好。然后你会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做不好事情。有些家长会说,你真笨,这个都不会算。然后他的孩子的成绩就没有再好过。更有一些孩子从小被父母说没出息,然后他们一辈子活在这样的诅咒中,即便他们多么努力想要把事情做好,最后也总会把事情搞砸,真正的像父母说的一样,成为一个父母眼中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出息的人。而这些人,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为什么。

当然,这并不是说暗示一个人就一定会造成相对应的后果。每个人受到暗示的影响不一样,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特别是父母在孩子的眼里是极具有威信的,这样的暗示效果就更加明显。家长们在平常的说话中要注意,要多一点积极的暗示引导,少一些消极的暗示,因为这也许是孩子后面创伤的来源。

而在学校的教育中,班主任可以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也会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对其中的某些行为起到一些暗示。

最后,有经验的父母或者老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边看边议论,或给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