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瓶梅札记:卖淫是一个单纯的道德堕落问题吗?

 昵称31728201 2016-11-21


(图片来自话剧华伦夫人的职业,下同


萧伯纳是横跨维多利亚时代和东方快车时代,英国社会少有的几个能游刃有余地游走于所有圈子的里程碑式人物,这其中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同时获得过诺贝尔和奥斯卡这两个领域风格大相径庭却又都具有最广泛影响力奖项的人,他的作品除了一贯高水准的英式幽默之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女性题材,他的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品《卖花女》,《啼笑因缘》等等都是描写同期英国社会各层各色女性的现实生活和现实地位的,不过这其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华伦夫人的职业》。


《华伦夫人的职业》说的故事非常简单,讲得是一个母亲和她的女儿,两代人激烈的价值观冲突,女儿,也就是剧中的主人公薇薇,聪明漂亮,虽是单亲家庭但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又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有教养有谈吐同时也又骄傲又尖刻,总之是一个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女孩儿家;而薇薇的母亲华伦夫人,却一直非常神秘,和女儿相处时间很少,聚少离多,常年来回奔波于欧洲大陆的各大城市之间忙于打理自己的生意,薇薇最终发现了母亲的秘密:她用来支撑她所有上流社会开销的所谓生意的真相,那就是她的母亲华伦夫人,其实是一个职业老鸨,在欧洲各地经营着大量的高档妓院,而她本人也是一个高级职业妓女出身。

妓女可以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同样的描写妓女的作品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纪实创作也是数不胜数,经久不衰,这其中的不少还不乏令人血脉喷张的香艳场面,不过即便如此除了个别用词过于淫秽露骨的之外也很少有哪个会被正儿八经的列为禁书,但《华伦夫人的职业》却非常特别,这部通篇没有一个脏字的四幕短剧从1894年问世开始,就在大西洋两岸被当作洪水猛兽,直到30年以后(1925年)才在伦敦正式解禁,而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端,甚至直到萧伯纳去世5年之后(1955年)巴黎当局才宣布解禁该剧,我们知道,禁书一般来说分为两个大类:一类叫精神的异端,一类叫真实的罪恶,那么《华伦夫人的职业》算哪一种呢?

为什么要做妓女?这个问题对一般当妓女的女孩儿来说是很苦涩很尴尬很难以回答的,因为这项职业总是处于灰色的边缘,总是显得名不正言不顺理不直气不壮,但是完全相反的是华伦夫人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和她的态度,这背后是一整套“黑色的”但却同样深刻的人生哲学:
卖淫到底是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堕落问题?


萧伯纳曾经打过一个很简单的比方:如果所有的家庭都能拥有同样的生活标准,那么清洁工的女儿也能嫁给公爵的儿子,就像银行经理的女儿嫁给股票经纪人的儿子那么易如反掌,为什么呢?


因为两个成长于同样生活标准的人意味着他们将拥有同样的习惯,同样的情趣,同样的谈吐举止,“同样”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婚姻的可行,但是这一切在现实社会当中可能吗,可行吗?现实的人类社会永远是分层次的,同样的女性,她们身处不同的阶层要保护自己的荣誉所付出的成本是截然不同的,说得难听一点,当我们在指责下层社会的妇女卖淫的时候有没有从她们的角度去考虑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如果她们不去卖淫,那么作为回报,她们保护自己的荣誉所得到的“报酬”又是多少?她们得到的尊重又是多少?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下层社会的妇女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华伦夫人的姐姐,一个铅场女工,她每天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的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一个星期就挣可怜巴巴的九个先令(20先令为一英镑),最终年纪轻轻就铅中毒而死;


华伦夫人自己也一样,她没有文化也没有才华,只能做清洁工,茶房工,售货员,每天累死累活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只能赚到更惨的四个先令;如果非要说卖淫是一种罪恶一种堕落的话,那么这种下层妇女所要承受的集体的贫穷,饥俄,病态难道就不是另外一种罪恶吗?这两者有什么本质区别?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不道德替代了另一种不道德,一种罪恶替代了另外一种罪恶而已。

当我们都或多或少依靠这种“不道德”在生活的时候,“道德”本身就失去意义了,华伦夫人的合伙人,克罗夫爵士,这个上流社会的大人物投资卖淫,因为这项“生意”每年有高额的利润,华伦夫人的老情人加德纳神父依靠自己的职权行骗吞没善款,这一切都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天经地义”,没有人觉得这些有什么问题,当大家都已经不需要“道德”的时候,唯一的话语权就是“实力”,在冲突的最后,华伦夫人对着薇薇大声的叫喊:


“没有我的钱,没有我的圈子,没有我的关系,谁会真的尊敬你?!”
这是一种穿透骨髓的寒冷,但这就是现实。

《金瓶梅》当中描写了大量的丰富的妓女形象,以及相当比重的篇幅都是在妓院当中展开的,我们要明白这种赤裸裸的用欲望进行交易的背后是一种深深的关于现实的无奈,这种无奈是笼罩着整个社会的瘟疫,不管是妓女还是嫖客都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我们没有办法去了解包括李桂姐,吴银儿,郑爱月儿等在内的很多只能在命运的漩涡中选择笑往迎来的女孩儿的内心。

不过这种直白的揭开“真实的罪恶”并不是《华伦夫人的职业》被封存30年的最核心的原因,最核心的原因是萧伯纳最终为这种“社会瘟疫”给出的那个解决方案,也就是薇薇最后的那个选择,著名剧评人弗里德里克马克尔把其称之为“独属于20世纪的选择”,这是一个惊世骇俗超越时代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精神异端”,而在《金瓶梅》当中那个疯子同样给出了那个同样惊世骇俗的选择,这就是伟大作品称之为伟大的地方,在平淡当中超越时代。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