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府宴:一场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国家饭局

 海鸥010 2016-11-21

白玮/文(头条号签约文章)

孔府宴:一场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国家饭局

引言:

孔府宴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官府名宴。所谓孔府宴,就是孔子后人为接待朝廷官员、达官贵人以及祭祀时在孔府而设立的私家宴席。

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是经过数百年不断发展充实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风味的家宴。

后世的史学家和美食家,包括今日的烹饪界都以此来判定说孔子也是个美食家,并以孔子的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来演绎孔子对美食的精细讲究。

那么,孔子到底是不是个美食家?孔府宴和孔子本人的日常饮食有什么样的关联?孔子在《论语》中关于饮食的言论该如何解读?孔府宴究竟是一场美食宴席还是一场政治饭局?孔府宴又是如何被推上国家级宴席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府家宴的深处,一同揭秘孔府宴的来龙去脉——

孔府宴:一场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国家饭局


孔府宴:一场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国家饭局

公元前195年,在孔子死去的280年后,在诸候列国纷战罢的烟尘里,被淹没了数百年的孔子突然地就被打捞起来。

打捞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史上最没文化,被士子文人们一直瞧不起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这一年,他来到了齐鲁大地的曲阜,祭拜孔子,并将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赐封为“奉祀君”。

从此之后,孔府菜就作为一个个国家饭局的象征性标签贴在了中国历史的封面上。


孔府宴:一场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国家饭局


第一节:刘邦为什么要祭孔?

1、刘邦比较讨厌儒生

谁也不会想到,第一个真正把孔子扶上国家祭坛的帝王正是被视为没有文化的刘邦。

在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观念里,自从司马迁撰写《史记》以来,对刘邦的评价并不高。

刘邦出身市井小吏,世代文盲,不学无术。年轻时还以“生不读书”、“生不学书”为荣,一身痞子恶习,终日与一帮小混混喝酒吃肉。

而且,刘邦也特别不喜欢儒生。在带兵争夺之时,有很多儒生来求见他。这老大表现得十分粗俗,甚至很流氓,看见人家戴着儒生的帽子,就直接命人把儒生们的帽子脱下来,扔到地上,关键还往里面撒尿。

史书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著名儒生郦食其在经人推荐第一次求见刘邦时,刘邦故意坐在床上,还特意叫来两个女子,一边给他洗着脚,一边接见。

郦食其大为愤怒,拒不行跪拜之礼。刘邦也甚为愤怒,张口大骂,说人家长着一副儒生的奴才相。

刘邦对儒生的蔑视,那是从骨子里就自带厌烦的。但是,就是这么一个鄙视者,为什么在做了帝王之后,突然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并成为了第一个正式向孔子祭拜的帝王呢?

2、刘邦是怎么发现孔子的?

在登基帝位后,刘邦还保持着蔑视儒生的惯性,他认为自己是靠马上得的天下,什么《诗》、《书》、《礼》的都没什么鸟用,还废除了秦朝那一套烦琐的礼法。

刚做皇帝的那几年,这老大常常与群臣在朝廷之上大摆筵席,哥们弟兄,喝得不亦乐乎,有时喝的酩酊大醉时,还当场拔剑乱砍,把一个朝廷变成了街头大排档。

史记原文是这样描述的:“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喝着喝着,这兄弟心理就不踏实了:朝廷也不像个朝廷,帝王也不像个帝王,成何体统,为之奈何?

这时,一个叫叔孙通的儒生博士就趁机献媚,向刘邦建议要推行儒家的那一套礼法体系,他是这么说的: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大概意思就是:儒生们虽然不能协助帝王征战四方,却能安邦治国,以礼仪之法治理天下。

刘邦闻言大喜,就欣然接受说,你特么的赶紧的,去干吧!

就这样,经过叔孙通的一番打造,一套儒家的礼仪之法开始正式登上汉家王朝的朝堂——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这样一来,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到这个时候,刘邦不免由衷地发出感叹说:靠!今天我才感受到做皇上的滋味儿。

孔府宴:一场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国家饭局


三、刘邦亲往祭孔

自叔孙通将儒家的这一套君臣礼法搬上大汉王朝的朝廷之后,刘邦才真正享受到了做皇上的威严。

也就是说,是孔子的一套礼仪体系真正给了他皇上的尊严和欢快,让他舒舒服服地品尝到了“皇上的滋味儿”。

因此,几乎一夜之间,刘邦就从一个鄙视儒生的三俗皇帝变成了尊孔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其实,究其本质来说,他哪里是在尊孔,而是要告诫天下,要尊重帝王的威仪。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孔子已经不再是孔子,而是作为一个“尊重朝廷”的符号被贴上了王朝的标签,并开始一代代地向下游朝廷批发。

既然是一个符号,就要把这个符号的意义包装得神圣和庄严,那么随后的祭孔大典也就顺理成章了。

公元前195年,在刘邦死去的五个月前,刘邦从淮南返回帝都长安。这期间,他专门绕道曲阜,并郑重地为这个符号添加加上了第一道佐料。

在曲阜,刘邦以太牢之礼对孔子进行了盛大的祭祀。

那么,什么是太牢之礼呢?太牢上的祭祀食品,在祭祀完毕之后,都发给谁吃?又该如何吃呢?

请看下集,正在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