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体呈现孙中山研究脉络|12卷本《孙中山研究口述史》出版

 【点石成金】 2016-11-22
2016-11-22 武勇 口述历史

 本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1月16日,“《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广东中山市举行,来自国内外孙中山研究及口述史领域相关学者20余人,围绕孙中山研究的学术价值、史料挖掘、社会影响、历史资源保护等问题展开探讨。

创新:口述史方法书写学术史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丛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共12卷。丛书项目由广东省中山市于2012年8月在武汉正式启动。据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胡波介绍,该项目历时四年多,先后采访了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20多个城市近百位研究孙中山的专家学者,如李文海、金冲及、章开沅、胡绳武等,还有日本的安井三吉和赵军、韩国的裴京汉等。共整理录入200多小时的录音录像,近300万字的口述史资料。

近几十年,口述史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呈现历史复杂面向方面,有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副所长虞和平认为,该丛书是研究者和组织者共同书写的新型学术史著作,立体呈现了孙中山研究的学术史脉络,这种书写方式有助于读者了解孙中山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学人的成长过程,对晚辈后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另外,该丛书用口述史方法写学术史,也是学术史题材的一种创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李振武认为,通过口述史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孙中山研究,也可将孙中山研究的学术成果以通俗的方式展现给社会各界,有助于孙中山研究成果的普及化。纯学术化的历史研究往往晦涩难懂,《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出版为如何将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普及化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

抢救性发掘整理孙中山研究口述史料

座谈会上,多名学者提及整理孙中山研究学术史史料的意义和价值。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朱英认为,许多老一辈学者毕生从事孙中山、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积累了大量值得总结与借鉴的宝贵史学思想与方法。这部口述史如实记录了这些学者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为后人开展中国当代史学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口述史料。不少学者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有的甚至没能见到这部口述史的问世,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该丛书具有“抢救”性质。

对于晚辈后学,该丛书也极具参考价值。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冯祖贻说,孙中山研究培养了不少近代史领域的研究人才,这些从事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的老一辈学者的成长经历,实际上就是孙中山研究的缩影。该丛书对于晚辈后学来讲,无疑是一种学问“精粮”。

谈到国内孙中山研究的现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赵立彬认为,要让孙中山研究保持繁荣并有切实推进,这决非易事。一般性论著的“泛滥”,说明孙中山研究有较大的“市场”;而学术价值高的作品不多,说明按照学术的要求,孙中山研究的“门槛”实际上并不低。孙中山研究的深入有着巨大空间,要在其中有所作为,除了具备整体贯通的史识、良好的学术训练基础外,还需要甘愿坐冷板凳的精神。研究者需要付出较多精力,结成团队,切磋砥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方能有所收获。

此次首发式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人民出版社承办。


口述历史

微信上的口述历史资源平台

研究专论 书评书介 学术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