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留痕——我拍于八十年代的照片

 啊咪尔 2016-11-22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丽水摄影如火如荼,“中国摄影之乡”声名鹊起。受其浓烈氛围的感染,我也深深地爱上了摄影。那时我在丽水师专求学,正在为打造未来的“灵魂工程师”而孜孜不倦。在我十九岁亦即毕业前一年(1983),我怂恿父亲为我买了一架128元天津产“东方”S3平视135相机。自此开始我的摄影创作之旅。在那激情燃烧的年月,潜心创作,在拍唯美片的同时也拍了些记录性图片。现在回眸这些照片,觉得风光类“作品”少有时间痕迹,看着无趣,倒是那些人文性图片富含时代信息,看着有味。现选出部分,让我们共同唤醒逝去岁月的回忆,见证沧海桑田的时代巨变。

    请你一边聆听八十年代流行歌曲《春光美》,一边把这63幅照片收入眼帘吧!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春光美 白雪 - 祝福

1983年,龙泉县华楼街。那年冬天,我在龙泉一中实习,适逢大雪,我跑到华楼街头用“海鸥”4B相机拍了这张照片。


1983年,丽水中山北路。一家子进城卖猪去,当时这里都是农田。



1983年,丽水中山街。连环画摊。



1983年,现丽水三岩寺路路口一带。



1983年,在丽水师专后山看丽水城区。左下角为丽水师专操场。



1983年,丽水师专男生宿舍。



1984
年,缙云县壶镇。卖棒冰。


1984,缙云县壶镇宫前村。我陪同学去他的家乡一进村围上一群孩子,好奇地注视地镜头。



1984
,缙云壶镇宫前村



1984
年,龙泉县小梅镇大梅村至小梅中学的山路上。那时住校生回家返校都徒步,最远的要走三十多里,回校时要带足一周的米菜。



1984
年,龙泉县小梅镇骆庄村的河滩上。学生秋游。



1984
年,龙泉县城南中学操场。学生在做广播操,他们就象这棵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1984年,龙泉县城南中学。初中生。



1984年,龙泉县小梅镇黄南村。砂石公路。



1985年,龙泉县小梅镇延庆路。当时小梅服装市场很兴旺,吸引了龙庆周边乡镇的大批顾客。


1985年,龙泉县查田镇供销社外。当时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图为一青年在摆地摊,出售年历及杂件,背景为当时的电影明星等。





1985年,龙泉县小梅镇对面的曹岭木材堆积场。那时节,正逢木材开放,小梅镇及曹岭村的森工站木材堆积如山。



1985年,龙泉县小梅镇骆庄村。奶奶与孙子。



1985年,龙泉县小梅镇四村。河滩上的晒场,老人在捡拾掉下的谷粒。



1985
年,龙泉县中山东路。那时这里是一片水田,秋日稻浪千重,而今全为高楼覆盖。



1985年,龙泉县稽圣塔,那时还没有东大桥。稽圣塔于2010年夏倒塌。



1985年,龙泉县兰巨乡石玄湖村渡口。



1985年,龙泉县小梅镇。残存的龙庆桥桥墩,现已在原址上重建。



1985年,龙泉县小梅镇。河滩上的筛沙妇女。



1985年,龙泉县兰巨乡英力村。老人点计算器,那时叫计算机。


1985年,龙泉县均溪乡塘山村。我给表舅家拍了全家照后,又给三兄弟合了影。



1985年,龙泉县均溪乡塘山村。村童。



1985年,龙泉县城南中学。参加校运动会的学生。



1985年,龙泉县小梅镇黄南村至骆庄村的路上。那时两村之间没有公路,周末去学生家访都是骑自行车或步行。



1985年,龙泉市小梅镇骆庄村。经常想起这棵树。



1985年,龙泉县均溪乡塘山村。我每次回村,经过秀英阿姨家门口时,她都要乐呵呵的叫我“进来茶吃碗先”。



1985年,龙泉县城南中学。徐士森老师,我的恩师,献身山区教育事业三十多年,桃李无数,在龙泉县教育界享有盛望。当时他已退休,仍做学校教务工作。这是在他住处拍的。



1985年,龙泉县小梅镇。叶承润老师,原城南中学总务主任,为城南中学创始人之一,为学校创建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退休后利用医学特长,为龙庆景百姓解除病痛。图为叶承润老师为人扎针灸。



1985年,龙泉县小梅镇大梅村。雨中标语墙。



1985年,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工人在筑砌“江浙第一高峰”碑座。



1985年,龙泉县华楼街。



1986年,瓯江(现德光花园前,对岸为现在的同心花园)。在紧水滩截流前,放排是龙泉木材外运的一种重要方式。



1986,龙泉县均溪乡塘山村。祈年。



1986年,龙泉县小梅老街穿着蓑衣又打着花伞。


1986年“七一”,龙泉县小梅电影院。镇里举办文艺演出。供销社队高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1986年,龙泉县兰巨乡赵麻圩村。晒面条。



1986年,龙泉县城南中学教室。



1986年,龙泉县小梅镇金村。“潘老师,你吃碗先。”秋游野炊,学生端着刚烧好的馄饨孝敬我。



1986年,龙泉县小梅镇。那时的小梅溪鱼类很多,桐籽花开后,我们就去“划滩”,每次收获颇丰。



1987年,龙泉县城南中学教室。我的班级学生在擦洗教室玻璃。那时的课桌凳都是纯木的。



1987
年,龙泉县小梅镇延庆路。一个在龙泉城站旅馆偷了六万多元的福建松溪人在小梅镇被抓获。


1987年,龙泉苍松南路。右边为龙泉老车站。当时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自行车。


1987年,龙泉县查田车站。那时乘客车是要到站里买票的,查田站是个老牌的乡镇车站。



1987
年,龙泉县均溪乡高山奔村。村人用圆盘锯锯板。在此之前,锯板都是手工的。那时村里未通公路,圆盘锯设备是村人翻越十里山岭抬上来的。


1987年立春时分,龙泉县西街。“接春”,那时西街均为土著居民,延续着传统习俗,而今多为外来租户,看不到这些了。


1987年,龙泉县华楼街。当时这里是城区最大的菜市场。


1987年,龙泉县均溪乡塘山村。雪中捕鸟。


1987年,龙泉县均溪乡百步村到塘山村的路上。当时未通公路,两村之间有十里山岭,村民们挑着城里买的年货走在山路上。



1989
年,龙泉县城南中学食堂。同事婚宴上,新郎新娘“啃苹果”。这是当时婚宴上的常规动作。



1989年,龙泉县城南中学教师宿舍。彩电、冰箱和洗衣机是那时的“三大件”,我结婚时的17寸彩电花去2700元,还是拐弯抹角托关系买的。



1989年,龙泉县城南中学。那时的时尚家具——组合柜。



1990年,龙泉县小梅镇。我所在的中学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迎亚运环镇跑”。右下角的录音机播放着《亚洲雄风》,雄壮的旋律响彻小镇的夜空。



1990年,龙泉市小梅镇。室外集会,用录音机扩音。



1990年,龙泉县小梅电影院。城南中学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焦裕禄》。



1991年,龙泉县城南中学教室。夜晚常遇停电,学生必备蜡烛。



龙泉县华楼街一带。



那时的自己,背着脚架,留着胡子,做着摄影家的梦。


作者简介:潘世国,浙江龙泉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副研究员,摄影高级技师,现供职于龙泉市档案馆。长期立足本土创作,先后有六幅(组)作品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和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喜羊羊》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银牌奖)。2011年以来,有多个摄影专题和作品在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及中国各摄影节展出。2012年获丽水市政府文艺奖“瓯江文化奖”;2013年被评为丽水市“四个一批”人才(文艺);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档案系统“最美兰台战士”,2015年被评为丽水市首届“五养”技能大师(影像)。著有《在行进中消逝——龙泉山村影像志》(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