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扁鹊脉诊到底有多神奇?脉诊到底诊什么?

 为什么73 2016-11-22
       脉诊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记载了,如《黄帝内经》,以及更早期的《马王堆医书》。而2013年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早于《黄帝内经》的扁鹊医简中,只有一部留有书名,就是《五色脉诊》。其他的都是整理时专家所命名。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载“至今天下脉者 ,由扁鹊也”,似乎表明脉法始出于扁鹊,实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脉法得以闻名天下,源于扁鹊在脉诊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技巧。
 
       其实在先秦时期,运用脉法的高明医师大有人在。比如仓公(淳于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其大意是说,仓公的脉诊等(技术)如今已经模糊不清了;东汉的郭玉,擅长“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包括脉诊)。汉和帝时(公元89~105年)郭玉为太医丞,诊脉治病多有效应,汉和帝很是为之惊奇。为试验郭玉的诊脉技术,使一手腕肌肤似女子的男子,与女子杂处帷帐中,令郭玉于帷帐外各诊一手,问郭玉此人所患何病,郭玉诊出其中有故,说:“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汉和帝为之赞叹不已。
 
       还有“其治病,手脉之候,其验若神”的华佗(《魏志·华佗传》,即指华佗脉诊技术精湛,应之而有神效。

     《内经》中有“三部九候”遍诊法,《难经》中有“独取寸口”的诊脉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成功运用 “平脉辨证”,提出“某某病脉证并治”。这些对晋代王叔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编撰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规范和制定了常用脉象及其相应指标,至此,脉诊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
 
       从古至今,脉诊一直是中医最有特色的诊疗手段。然而,当今真正会脉诊的中医却寥寥可数。临床上常听患者抱怨,去某某医院看中医,医生看完各种检查单,顶多看一下舌诊,就直接开中药方了,根本不号脉。这样的中医,其疗效可想而知。所以,中医今日的衰落并非完全是因西医的挤压所致,更重要的是中医的道与术都面临失传的境地。
 

       中医师不号脉,无非两种原因:1、根本不会,即使号脉也是装装样子;2、不相信脉诊的价值;


      
      那么脉诊,诊的是什么呢?
 
       此次成都老官山出土的《敝昔医论》(注:敝昔即扁鹊)载“敝昔曰:人有九徼五臧十二节,皆鼂於气”;“肾通天为冬,肝通天为春; 肺通天为秋……”;“敝昔曰:所谓五色者,脉之主”,论述了五色脉与脏腑和疾病的关系。
 
       为何说:“所谓五色者,脉之主”?这里的五色是指什么?在《五色脉诊》的竹简文中记载:“凡五色,以观生死……”“心气者赤,肺气者白,肝气者青,胃气者黄,肾气者黑,故以五臧之气”。意思是:观人体五藏之气的盛衰,可以断其生死。以阴阳五行来描述即为:心气者赤(火)、肺气者白(金),肝气者青(木),胃气者黄(土),肾气者黑(水)。

       故,所谓五色,即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的五色。由此可看出,《五色脉诊》的这段话已将四季、五色、五藏之气相呼应了。“凡五色,以观生死…”,“敝昔曰:所谓五色者,脉之主”,如何观生死?扁鹊(敝昔)在这里主要指望诊和脉诊。望五藏之气的形色,观(脉诊)五藏之气的盛衰虚实。即扁鹊主要凭脉诊已能诊断出患者五藏之气的盛衰虚实,其脉诊手法堪称神奇。
 
     《黄帝内经》曰“阳化气,阴成形”,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因而有阳必有阴,有气必有形。于人体的血脉而言,有气,必有血(形)。故,脉诊,诊的是患者全身气血的盛衰虚实。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应该怎么学脉诊了。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如引用请标明来源于良医之路以及作者名。如擅自盗用将承担法律后果。
原创是一种态度,原创更是实力的展现!
          投稿:qiankunzhongyi@126.com
欢迎加入元气神机讨论群https://www.amazon.cn/gp/aw/d/B01GNNKPCA/ref=mp_s_a_1_1?qid=1466150965&sr=8-1&pi=CB192562228_AA75_QL70&keywords=元气神机
 
公众号:良医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