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盔害惨日本兵

 青梅煮茶 2016-11-22


   钢盔,日语叫做“铁帽”,是侵华日军普遍配备的防护装备。


日本军事后勤研究专家青木孝治,通过研究日军的钢盔,专门写了一本书,叫《陆军铁帽物语》,里面有不少对研究抗战历史有价值的描写,比如日军战斗帽后面那个“屁帘儿”,有人说是用来防中国大刀队砍脑袋的,青木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属于谣传,真正的作用是为了防晒,分成几片又可以通风。


而日军的钢盔,虽然威风,却给它带来过不止一次的烦恼。日军装备钢盔,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欧洲观战的武官的报告,此后有装备而一直没有使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因为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日军的钢盔基本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真正用上,是在黑龙江和马占山将军所部的作战。这次战斗,日军试验了大批新式装备,不但钢盔的使用得到了检验,还使用了装甲列车、坦克等武器。

坦克的使用被证明在突破战中非常有效,而钢盔也的确减少了日军的伤亡。但是,日军很快就发现制式的钢盔存在相当大的问题。那就是钢盔的里衬太薄,在黑龙江寒冷的天气里,士兵出汗以后如果不加处理,脑袋很快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危险而又好笑。强行摘取,无意中会连皮肉扯下。


而最初日军对这种古怪的情况又不会处理,用暖水浇钢盔进行救护,结果造成被冻结的头皮直接剥离。日军宿营的时候,经常听到头皮和钢盔冻在一起的新兵摘钢盔时发出阵阵哀号。攻占齐齐哈尔,日军阵亡三百余人,因为冻伤减员的却几乎达到两千,其中不少就是这种“钢盔头”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士兵自发想办法,在钢盔里垫上纱布或者棉布,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解决了冻伤的问题,这也是钢盔给日军造成的第一个大问题。  


诺门坎之战(二战初期,日本与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日军又发现大量戴着钢盔的士兵,在作战中因头部中弹而死,反而是不戴钢盔的没有这样高的比率。这就奇怪了,难道苏联人用了带磁性的子弹,专打钢盔?


百思不得其解的日军派出专家到前线考察,这才真相大白。大家知道,钢盔是保护头部的,但并不是子弹打不透,真要是这样,人的脖子就该吃不消了。钢盔主要是防御弹片,由于钢盔是一个弧面,如果对方的子弹不是击中钢盔正中,便大多会滑飞。这就是钢盔的防护作用原理。


然而诺门坎之战,日军头部中弹的士兵多半是头盔正中被苏军一枪命中,钢盔洞穿。苏军怎么会打得这样准呢?日军研究后恍然大悟。原来,日军当时使用的钢盔,前面正中有一个很大的红色星星,这是日军的标志。红色在所有光线中是最醒目的。


于是,苏军老远就能发现日军的士兵,并且瞄着红星开火。苏军使用的纳干式步枪笨重而且后坐力大,但是也有优点,那就是弹道稳定,穿透力大。因为红星正好在头盔正中,一枪命中,日军大多数糊里糊涂就见天照大神去也。


诺门坎之战后,吃了大亏的日军被迫改小了钢盔前面的红星。这方面中国军队的钢盔涂饰就好一些,是将军徽漆在侧面,所以没有发生这样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