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传统工艺的巅峰——“燕京八绝”与“岭南九遗”

 飞扬AB 2016-11-22

       北有“燕京八绝”,南有“岭南九遗”。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二者同属中国文脉,共铸传统手工艺的巍然巅峰。


      “岭南九遗”泛指岭南工艺美术领域中各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包括:广州牙雕、玉雕、粤绣(广绣、潮绣)、端砚、石湾陶塑、潮州木雕、广州彩瓷,潮州彩瓷、枫溪瓷塑和陶瓷微书等。


 


      岭南的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及代表作品,直接、形象地反映出地域的时代特征、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等,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符号,而成为各地的文化名片,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遗珍·绝艺

——广州象牙雕刻

      象牙,素有动物世界的“白金”之称。其质其品稀有、名贵,色泽皎洁,温润如玉,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高雅与内敛之美。古往今来,牙雕制品为王侯权贵、收藏大家所青睐,成为达官贵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并被国外博物馆、美术馆及皇室、贵族作为传世珍宝。

      我国的牙雕堪称世界第一。自辽代起,历代帝王都将牙雕选为最珍贵、最有特色的贡品。当代则作为最高贵的“国礼”赠送外国元首、政要,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使者”。

     广州牙雕肇始于汉唐,鼎盛于明清,是岭南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也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造型及雕刻技艺在全国独占鳌头。明、清以来,广州牙雕以精雕细琢、多层镂空、剔透玲珑之绝技闻名遐迩。其精逾鬼斧、巧夺天工的数十层牙球、龙凤画舫、撒网船及大型古典人物组雕等誉满海内外。


剔透玲珑

——广州玉雕

     据考古发现,广州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玉雕技艺,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从广州西村秦代墓葬出土的玉璧、玉印、玉带钩等玉器中,可见秦代广州已有精湛的漆玉镶嵌技艺。

     据《南越国史》记载,广州汉代已有官办玉器手工作坊,专为官宦及帝王制作玉器。其时,玉器是权力、身份和宗教神力的象征。

      明清两代,广州玉器雕刻业渐趋繁荣,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民间玉器作坊蓬勃发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广州玉器行业的鼎盛时期,玉雕业工商户达4000多家,广州成为中国南方驰名中外的珠宝玉器行。

     广州玉雕, 以翡翠为主,与北京、扬州、上海的玉雕并列“中国玉雕四大派”,其中广州玉雕是“南派玉雕”的代表,在造型设计,雕工技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通雕摆件,镂雕玉器,组合镶嵌等新工艺享誉业界内外。相对于“北派玉雕”的庄重古朴,广州玉雕的造型典雅秀丽、轻灵飘逸、玲珑剔透,突出了岭南文化的内蕴;其花色品种繁多,雕刻技法细腻,追求创新,烙下岭南审美情趣的鲜明文化印记,也纪录了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融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工艺和经济价值。


丝丝入画

——粤绣艺术

      中国刺绣,是一种传承了4000多年的经典手工艺术。其以一颗颗慧心,一双双巧手,飞针走线,丝丝入画,化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的锦绣画卷,传达一种精致婉约的生活向往、人文情怀和审美价值。

      古往今来,中国刺绣以色彩丰富、针工细密、精致典雅之美及其人文内涵,成为古今中外皇家贵族、上流社会经典的收藏品和室内装饰品;并作为“国礼”及传世珍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及外国皇室典藏。其“女红之巧,十指春风”,饮誉海内外。

      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两个流派,系“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之一,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题材包括人物、动物、花鸟、虫鱼和风景等。近十多年来,粤绣的名师巧匠将国内外著名画家的油画、国画和摄影作品等,以“千针万线”艺术地再创造,在继承传统刺绣文化元素及精湛手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其题材、色彩的表现,乃至针法、技艺均有较新创意,画理、针法、丝理与绣艺融于一体,构图疏密有致,画面溢彩流光,“既显工又显艺”,彰显一种“古风尚绣”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现代感,具有唯美的欣赏价值与较高的收藏价值。


砚中至宝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始于初唐,系“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质细腻、温润,“贮水不涸”,“发墨不损毫”。其“石品”有: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金银线、火捺、冰纹、翡翠、石眼……丰富多彩,天然成象,令人叹绝。

     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对端砚推崇备至,誉为“砚中至宝”。宋代苏东坡《端溪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唐代李贺诗:“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明、清及近、现代学者尤赞赏有加:“绝世奇珍,采自丹壑;其腻若脂,其润比玉;紫气氤氲,青花灼灼;美质如斯,天钟地毓”;“天生子石,湿润如玉;红晕燕脂,绿凝鸲眼;拟片玉于昆山,价倍琼瑶万万”……诸如此类赞誉的诗文、砚铭不胜枚举,足见端砚“为世之珍”。

     端砚中之老坑、坑仔岩、麻子坑三大名坑,资源日竭,砚材弥足珍贵。历代名家大师的精心之作,或因材施艺,或雕镌纤巧,或古雅脱俗,或文气纵横,人工天工,两臻其美,具有极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


釉火凝珍

——石湾陶塑

     清·屈大钧《广东新语》曰“石湾瓦甲天下”。

     石湾瓦(即“石湾公仔”),具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千年的薪火传承及深厚的文化沉淀,铸就了其博大精深、多姿多彩。明、清以来,石湾陶艺秉承岭南文化融贯中西并善于创新的兼容性、以及贴近生活的平民性,以旺盛的生命力在坊间繁衍,日趋繁荣。其神仙道佛、渔樵耕读,以及飞禽走兽、瓜果、器皿和“山公”等,虽十足“民间”,然其匠心与文气融汇“两臻其美”,充分彰显民间的喜怒哀乐和对休养生息的诉求,极具人情味;其“返朴归真”,其人性与温情,真切地引发观者的心理共鸣。其古朴、随性的造型,其生动传神的形象、其耐人寻味的情趣,以及斑斓的釉彩,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其“泥、釉、火”之造化,其传统的人文精神特质,其特殊的美学价值,将一直延续到遥远的未来。

     石湾公仔的淳朴、浑厚、率真,其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强烈的人文情愫,古往今来,深受国人,尤其粤、港、澳、台各界人士所喜爱,也深为海外的美术、博物机构及鉴藏家青睐。十七、十八世纪时期,英国、德国和丹麦的博物馆便购藏石湾公仔。而今,日本、东南亚、欧洲,以至北美各国美术馆、博物馆都珍藏古今的石湾公仔。

     当今,石湾公仔在深厚文化传统的惯性中,在继承和创新的交汇、碰撞中不断演化、发展、提升,名师辈出,佳作纷呈。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抽象——不同风格、多种元素的交融、互补、相生、丰富了传统石湾公仔的艺术语言。体现了石湾公仔的新面貌及其蕴含于古老与现代文明之间的陶艺精神。


剔透神工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亦称“金漆木雕”,始于唐代,成熟于明,鼎盛于清,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

      潮州木雕技艺主要流行于粤东潮州、汕头、揭阳、海陆丰、兴宁、梅州等地和闽东南沿海一带,古属“潮州府”的地域,故统称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系潮汕文化及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用于建筑、神器、家具装饰及案头陈设。明、清时,粤东地区的庙宇、祠堂、民居处处可见工精艺巧的木雕装饰,蔚然成风。其主要以香樟木为材,品类繁多,木雕形式“杂杂、匀匀、通通”,并髹漆贴金,金碧生辉,富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及欣赏价值,而享誉国内外,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多层镂通雕“龙虾蟹篓”,被誉为潮州木雕艺术最高境界之作。

      由于种种原因,当今潮州木雕行业,从业者寥寥,出类拔萃者屈指可数。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繁荣,人们对潮州木雕装饰效果、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的重新解读,令潮州木雕重登大雅之堂,被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博物馆和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并逐渐进入现代家居和五星级酒店、园林,成为独具一格的室内空间装饰与陈设,营造出精致、古雅、华丽、雍容兼而有之的装饰效果与内涵丰富的艺术空间。


堆金积玉

——广州彩瓷

     广州彩瓷萌芽于清康熙中晚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是广彩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高剑父、陈树人、彭镜明、刘群兴等先后都参与广彩的技艺研制、实践,提高了广彩的技艺。

     广彩是广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艺品,品种包括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其创作过程主要包括选瓷、设计、描线、填色、积金、封金斗彩、烧制等工序。其彩绘吸收了岭南画派的传统技法,并在国画技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洋油画的技法。作品构图严谨,绘工精细,满地积金,绚丽多彩,金碧辉煌,富有“堆金积玉”的独特风格及浓厚的人文气息,而饮誉海内外,尤其风靡欧洲各国。

     广彩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悠久的出口历史对于考证中外贸易关系“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大俗大雅

——潮州彩瓷

     潮州彩瓷,简称“潮彩”,泛指潮汕地区在白瓷胎上彩绘或装饰各种图案的瓷器,包括美术瓷和日用瓷。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其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彩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应有尽有;釉上、釉中、釉下彩兼而有之。其技法包括传统的描金、填色(五彩)、洗染、粉彩、加金填地,以及后来创新的堆金、腐蚀金,并引入水彩和油画等技艺,从而形成一种多元艺术效果的“新潮彩”。潮彩将国画艺术与彩瓷艺术融为一体,重写实与寓意,其作品立意与中国画精神一脉相承。潮彩多为工笔重彩或兼工带意,构图丰富,色彩妍丽雅致,画面绚丽多彩,即富于潮州民间传统艺术的大俗,又融入中国画及现代艺术审美的大雅,具有浓郁的国画韵味及大俗大雅的地方特色。

       潮彩丰富的花色品种及其装饰美感与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尤其饮誉欧美、中东和东南亚各国。



雅俗共赏

——潮州枫溪瓷塑

      潮州枫溪瓷塑,简称“枫溪瓷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其历史渊远流长,可直溯至唐宋时期。

      枫溪瓷塑继承了唐宋两代美术陶瓷的精髓,融汇潮州泥塑、木雕、嵌瓷等民间艺术,以及戏曲人物形象的精粹自成一体。其主题包括人物、飞禽走兽、瓷花和通花瓶等,造型唯美,瓷质莹润,技艺丰富,雕、塑、刻、画、捏、印、彩、绘综合运用,具有艳而不俗、清新明快、雅俗共赏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色。其中师古出新的瓷塑,融雕塑艺术于瓷艺中,作品注入现代艺术元素,新颖脱俗,富于现代陶艺的形式感与装饰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枫溪瓷塑中的手工瓷花,瓷质洁白莹润,轻柔细软,玲珑剔透,其艺之精,巧夺天工,饮誉中外,令人叹为观止!


精微至至

——陶瓷微书

      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芝文以独特的形式与技艺创造的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内涵与独特美学价值的陶艺新品,被誉为“华夏一绝”。

      微书属于书法中之精品,难在其微,妙在其巧,贵在其体小而量大。王芝文的微书,以肉眼裸视“神写意书”,“方寸千言”,尽精微,致广大,创造了超越人体极限的“绝艺”与奇迹。  

微书创作,须有特殊的天赋和艺术素质,以及超常的自信、毅力和耐心。一件作品往往需时数月甚至经年,在方寸之间直书数万字、十几万字微书,其技艺之难、难至极致。“其工至巧、其艺寓性、有着异常的技与艺之美!”

      王芝文的微书,以瓷器为载体,书、画、诗词浑然一体。其山水画构图严谨,笔墨细腻,设色典雅,颇具宋、元传统山水画神韵;其微书,时如赵孟頫之清正,时似柳公权之温熙,大气磅礴中见细腻轻灵,跌宕起伏间蕴飞动流转,彰现着书法艺术的文化美学思想及神情妙意,堪称艺术精品。





      “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这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均达到中国传统工艺的新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景泰蓝

      景泰蓝,也称“铜胎掐丝珐琅”,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且最初兴盛于明景泰年间,故称为景泰蓝。乾隆时期的景泰蓝工艺相当发达,景泰蓝制品被应用于宫中生活的众多方面。“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景泰蓝的精美与名贵,众所周知。


玉雕

      玉历来被视为美好品物和君子象征,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明清时期,玉雕逐渐形成了南北两派,南派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派以北京为中心。清代,大批南派能工巧匠来到北京,形成了集两家之长,融南、北玉作之美的京派玉雕。


牙雕

      牙雕旧时又被称为“皇家工艺”,产品主要作为皇家贡品。北京牙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发展到高峰。一方面,当时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不断吸引南方牙雕艺人的流入;另一方面,皇室贵族的需求也为牙雕创作提供了契机。于是,牙雕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最终形成了北京牙雕雍容华贵的宫廷风格。


雕漆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始于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的雕漆工艺纹样更加细腻华贵,往往集绘画、雕刻和漆饰工艺于一身,不厌其繁,精美绝伦。乾隆年间,由于皇帝本人对雕漆制品的喜爱,雕漆生产被大力提倡,雕漆工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金漆镶嵌

北京漆器主要有两种,一是雕漆,另一种是金漆镶嵌。金漆镶嵌,是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在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装饰技法的一种工艺。北京金漆镶嵌在元代已经颇为成熟,到了清代,内务府造办处下设42作中专门有“漆作”,负责皇室、贵族所用的日用家具、器具及各种装饰摆件。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实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春秋时就已有雏形,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清代进一步发展,名品不断涌现,很多成为宫廷贡品。


宫毯

      宫毯,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因此得名。宫毯以传统图案著称,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等,图案讲究纹样对称,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


京绣

      京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高雅。历史上京绣主要为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之用,因而又被称为宫绣。其先用金银线来盘成花纹,后用色线绣固在纺织平面上的绣法,在中国绣品中独一无二。每件京绣作品都显出皇室气派、金碧辉煌,贵重珍奇。


      “岭南九遗”作为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的主力品牌,在崇尚工匠精神的时代大背景下,以较宽的覆盖面及较高的权威性,携手南粤大地近百位工艺美术名家大师,传承、推广、活化岭南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各方资源、以专业的平台,承传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与兴盛于宫廷文化的“燕京八绝”相呼应,相媲美。

      作为一种凝聚了中华文明、工匠精神与时代记忆的心血之作,“岭南九遗”与“燕京八绝”不仅是国礼上的首选,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