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京八绝”

 丘山三也君 2022-05-19 发布于重庆

“燕京八绝”,指的是景泰蓝制作技艺、雕漆技艺、金漆镶嵌髹(xiū)饰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京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玉雕、牙雕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均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燕京八绝”一度陷入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陆续恢复了多家“燕京八绝”作坊,后来归并成为北京金漆镶嵌厂、北京珐琅厂等工艺品厂,延续了精湛技艺和匠心文脉。截止2010年,“燕京八绝”全部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京八绝”。

图片
图片
景泰蓝

图片

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是中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20世纪50年代,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钱美华跟随林徽因参与抢救正处于濒危的景泰蓝工作。2006年5月20日,景泰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Ⅷ-43。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景泰蓝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图片
雕漆

图片

雕漆,又称剔红,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和精华,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一起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再加上宫毯、京绣、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则合称“燕京八绝”。雕漆始于漆器,是以大漆为原料,在胎体上一层层涂堆到适当厚度再进行加工雕刻的艺术品。 

雕漆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至少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明清两朝还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

雕漆工艺复杂,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品种。剔红的做法是在器物胎骨上髹涂一定厚度的朱漆,少则二、三十道,多则百道,然后在漆的厚层上雕刻花纹。剔黑、剔黄、剔绿等技法与之相同,只是漆色不同。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

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剔红(堆朱)、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工艺品类。

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刻的刀法,过去主要是平雕,后来大量的是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4种颜色,后来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20多种。每种作品也由单一色彩发展到多种套色。这些产品,都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

雕漆品种有瓶、罐、盒、盘、茶具、烟具、酒具、挂屏、围屏、墙壁画、立体鸟兽、小件首饰等。后来,北京雕漆又朝着“工艺美术日用化”的方向发展,陆续创作出一批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如台灯、餐盘、仪器盒、电子钟表壳、雕漆桌面、雕漆绣墩、雕漆衣箱、雕漆柜等。

2006年5月20日,雕漆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50。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文乾刚雕漆艺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飞天雕漆工艺家俱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雕漆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图片
金漆镶嵌

图片

金漆镶嵌是中国传统漆器的重要门类,向来为皇家所用。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在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装饰技法。清王朝灭亡后,这门原本主要为宫廷服务的漆器工艺传向民间。

金漆镶嵌产品题材十分广泛,工艺门类繁多,镶嵌类层次清晰,彩绘类色彩艳丽,雕填类富丽堂皇,刻灰类气韵浑厚,断纹类给人以饱经沧桑之感,虎皮漆类五彩斑斓又似天然成就。北京金漆镶嵌从师传系统、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形成了古朴典雅、端庄华贵、富丽堂皇、品类繁多的皇家风范,北京风格,在中国的漆器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金漆镶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不无可忧之处。原来从事金漆镶嵌的工人曾多达一千余人,老职工陆续退休,同时由于劳动条件比较艰苦,工资偏低,年轻人大都不愿选择这一职业,继续从事金漆镶嵌的只剩下160人。这一古老技艺面临断档失传危机,亟待保护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金漆镶嵌技艺,在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相关企业已采取了一些措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从保护传承人、保护技艺、创新产品等多方面制定了具体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一方面,采取退休返聘的办法,让身怀绝技的老师傅退休以后继续留在岗位上,传承技艺,培养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大师带徒”活动、建立传承人工作室、与专业院校合作培养等多种方式来培养接班人,通过产品研发、技艺传承、人才培养三者有机结合,建立相互促进的企业传承发展体系。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还通过恢复百年漆器老店“华丰斋”“英明斋”,建立“金漆艺术馆”“燕京八绝艺术馆”“金漆镶嵌奇石馆”,举办“金漆镶嵌文化节”“古代木雕精品展”“中华屏风文化展”等系列活动,把“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运用于“漆艺国礼”“少数民族漆艺家居精品”等产品研发,使原本是宫廷艺术的金漆镶嵌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让非遗理念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深入人心。

2008年6月14日,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26。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金漆镶嵌髹饰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图片
宫毯

图片

编织地毯在我国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早在元代时,元大都就已有专为皇宫编织地毯的作坊,到明清时期,则已大为发展。清雍正元年在北京织染局里有9名毯匠专门为皇帝编织地毯,咸丰年间,大批西藏织毯工匠进京,手工地毯在北京更加兴盛繁荣。

宫毯 ,即官坊毯,兴盛于元代,是北京富有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燕京八绝的宫毯过去主要是给皇宫做的贡品。它的用料比较讲究,编织手法比较细腻。比如这朵花,它有四种颜色,可见它比较讲究。纯手工编织赋予了北京织毯不菲的价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图案丰富多彩,因为过去曾是皇宫专用的御用品,所以叫宫毯。

宫毯制作工艺考究,图案丰富多彩,有地毯、壁毯、卧毯等多个品种,原材料以羊毛、丝线为主,织结坚牢,毯面柔软。宫毯以传统图案著称,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等,图案讲究纹样对称,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宫廷艺术挂毯也将中国画与西洋画融为一体,创作出中西合璧的韵味。其以工艺精细、样式美观、图案多彩、色调素雅而驰名世界,被西方人称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宫毯的制作分为设计、编织、片剪和整理四大工序。工艺师设计出织毯的花纹图样后,还要将它按照织毯的尺寸放大,并用不同符号标识出不同颜色的毛线。然后按照图样以经线、纬线交叉的方法将一根根毛线编织成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精美的织毯就一点一点地成型了。

2008年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华方地毯艺术有限公司获得“北京宫毯织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图片
京绣

图片

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古老的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京绣中最好为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这种绣,是以真金捻线盘成图案,或结籽于其上,十分精致,华贵。京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曾和现“四大名绣”中的“苏、湘、顾”并称为“四大绣”。

由于宫廷艺术审美的标准和规范,在宫廷绣品中无论服饰纹样,还是佩物小品,都充分体现了构图满而不滞、造型端庄稳重、设色典雅、雍容高贵的皇家气派和尊严。所有意象物体在造型上绝无取巧、媚俗和率意的倾向,这一点和民间绣品所体现的文人意趣、商贾艳俗、乡土稚美的风格有本质的不同。

京绣以材质华贵而著称,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其手法先用金银线盘成花纹,然后用色线秀固在纺织平面上,这种用金银线绣出的龙、凤等图案又叫'盘金',在中国绣品中独一无二,尽显皇族气派,充分体现了富贵精美的宫廷审美艺术。

2014年11月11日,京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定兴县燕都刺绣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北京京都绣娘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获得“京绣”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图片
花丝镶嵌

图片

花丝镶嵌,简称花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瓜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花丝镶嵌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在明代中晚期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尤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而且还常用点翠工艺,取得金碧辉煌的效果。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和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是明代花丝镶嵌首饰对中国传统首饰的最重要贡献,它改变了中华民族传统首饰重纹饰轻宝石的传统。清代宝石资源逐渐枯竭,采用点翠和烧蓝来替代宝石的位置。而今,花丝镶嵌工艺只留存于北京、成都两地,且尤以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最为齐全。北京花丝镶嵌集中代表了中国宫廷花丝镶嵌工艺的特色。

2008年6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2月昭仪珠宝公司与国家级传承人白静宜合作在北京宋庄小堡村艺术东区建立了国家花丝镶嵌技艺传承基地。

图片
玉雕

图片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北京玉雕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玉器作为妇女的装饰品。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历代繁衍,逐渐形成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的玉雕艺术。北京玉雕是原宫廷玉雕工艺的继承和发扬。

北京玉雕技艺源远流长,深厚精湛,在制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艺,遮瑕为瑜成为琢玉的重要法则。能工巧匠利用玉石的自然形状、色泽、质地、纹理和透明度,创作出许多巧夺天工、妙趣天成的珍品。玉器制作的工艺过程,概括为“议、绘、琢、光”几个阶段。表现手法有:圆雕、浮雕、镂雕、线雕等。北京玉雕品类繁多,计有:器皿、人物、花卉、鸟兽、盆景、首饰等。

2008年,“北京玉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牙雕

图片

牙雕是指在象牙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雕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目前牙雕制作为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

北京牙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明代以来尤为盛行。到了清代,象牙雕刻多是内廷御用作坊生产,艺人大多来自扬州、广州。他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把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结合运用,融为一体,并从古代绘画、石雕、泥塑等艺术形式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逐渐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其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形成独特的工艺特点。

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见长,发挥了象牙细腻的质感,使人物造形栩栩如生。新中国成立后,也创造了“毛主席故乡”、“成昆铁路”等大型牙雕作品,于细腻之中透着灵秀之气。在某些大型作品中,艺匠们采用“拼嵌法”,以扩大体积,但拼嵌得浑然一体,毫无斧凿痕迹。

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在北京建都,帝王们也都把象牙列为皇家贡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专门为皇宫制做牙雕制品的机构。明清宫廷的牙雕艺人主要来自江南、广东和北京当地。从外地来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象牙工匠不断的切磋,经过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趣味几百年的磨合沉淀,形成了北京牙雕工艺精湛、富丽堂皇、精致考究的独特风貌。

到了清末,随着国力的衰微,北京的象牙雕刻也受到了财力、人力和原材料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停滞不前。以前为宫廷制作奢侈品的牙雕匠人纷纷转向了民间,开办作坊,廖以自补。到了光绪年间,北京的象牙作坊甚至曾一度面临绝迹的危险。其后有一些象牙雕刻艺人和一些专门为房屋建筑雕花装饰的艺人为古玩铺修补残旧的象牙雕刻工艺品。在清末民初,北京已有十几家这样的象牙作坊,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以南上、下堂子胡同,上、下唐刀胡同及珠市口一带。

新中国成立后,牙雕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集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之大成,融为一体;并从古代绘画、石雕、泥塑等艺术形式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形成了北京牙雕造型优美、装饰华丽、线条挺拔、刀法富有变化的艺术风格。

如今,如今国家明令禁止象牙贸易,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牙雕工艺品的数量也卖少见少,随着市场的消耗,存世的牙雕精品将越来越难得。

2006年5月20日,牙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