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 梅调鼎书法作品赏析

 书画雅苑 2016-11-22

       他,道光十九年(1839)生于宁波;他,满腹经纶,却因拒写“馆阁体”而被终身禁考;他,被翁同龢誉为““三百年来所无”的书法家;他,被日本人誉为“清代王羲之”;他,一生藐视权贵,甚至憎恨;他,死时家徒四壁,无钱葬身,只留下几箩长年丢弃的废字和草稿;他,叫梅调鼎,一个视书如命的穷酸秀才!

梅调鼎书法赏析

梅调鼎书法,以二王为师,其它晋唐名迹,也无所不参,无所不学。他用力最深的是王“圣教”、褚的“枯树赋”,唐太宗的“温泉铭”,但并不依旁王、褚门户,而独来独往,自成一家。

梅调鼎早年的字写得既漂亮又朴素,像年轻的农村姑娘,不施脂粉,自然美好。中年掺入大欧,渐渐化圆为方,有时像隆冬枯树在跟风雪作斗争。晚年专用方笔写北碑,出入“张猛龙”“崔敬邕”及龙门造像之间,一变而为沉雄古拙,剽悍逼人。

梅调鼎写字纯用中锋,又因用的是长笔头羊毫,所以执笔极高,回腕虚掌,执住笔管的顶端,他说不这样,就不能使笔力运到笔尖。

 

 
梅调鼎的字有两个特点:一是多飞白,凡枯笔都成双钩,或者有比小孩胎发还细的笔丝排列得整整齐齐在画中带过;二是善用淡墨、生纸,生纸最易渗墨,书画家没有相当功力都不大敢用生纸,而他在生纸上用极淡的墨作书,能使墨不渗出字外。这两个特点,也可以说是奇迹,确非一般书家所及,这就是他善用中锋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